商派软件有限公司起诉(商派软件有限公司官网)

文 | 潘成旗

2019年我在公众号《虎斋》上发表了《塘汇曾经的老字号“同润酱园”》。以下简称《前文》)。

在该文中,我尚有一“谜团”没解开,那就是“同润酱园的创始人究竟是谁”?

现通过热心网友的指点、相关当事人提供信息等,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为了还原其历史真相,我决定写下这篇《后记》。

在我《前文》发表后不久,网上有位叫“机械人老哥B”的网友给我留言,他说:“同润酱园是我父亲(朱年祥)的爷爷创建于清末。我的祖上是安徽人,因经商往返于浙皖两地,后创办了同润酱园且定居于嘉兴”。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仍没有联系上这位网友。但从他留言的内容来看,是认真可信的。我从中读出以下几条信息:

一,“同润酱园”的创始人是该网友的曾祖父,来自“朱”氏家族。这基本印证了我《前文》中所提到的“吴老先生”之观点。吴老先生曾说:“同润酱园的创始人应该姓‘朱’,过去老塘汇人常把这酱园叫作‘朱同润酱园’”。

二,大致推算出“同润酱园”的创始时间。根据《前文》中吴老先生对“朱年祥”印象的描述:1943年“朱年祥”是个三十多岁的人;现结合该网友的留言:“是(朱年祥)的爷爷创办了‘同润酱园’”;按照封建社会平均20岁生育一代人的年龄结构来推算,那么“同润酱园”创办时间大概在清“光绪”年间的中期,即1890年前后。

三、“同润酱园”创始人的家族来自徽商。徽商曾是中国三大商派之一,它起始于宋代,全盛期在明末清初;徽商曾主要经营盐、粮食、棉(布)等物资。可以想象:开办这么大的酱园,不仅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还要用到大量食盐和粮食(作者注:过去开酱园须由官府颁发“盐照”,据《嘉兴商会志》记载,“同润”曾是嘉兴拥有最多“盐照”的酱园)。因此,朱氏创始人来自徽商的可能性极大。

除了以上这位网友提供的信息外,我还从另一渠道获得更为重要的信息。这信息来自于当年“同润酱园”后来的老板“沈石荪”家人那里。

不久前,沈石荪的小儿子“廷华先生”(化名)联系到了我。廷华先生出生于1938年,他的童年在同润酱园内渡过。他早年就读于“塘汇镇中心小学”,小学毕业后离开塘汇到外地去读书,后来一直在外地工作直到退休,目前定居于本省某市。

廷华先生现年也已经84岁,但身体十分健康、思路清朗。他在网上看到我的《前文》后,勾起了他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也唤起对家乡、对父母的怀念之情。他联系上我后,向我提供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真实史料。

据廷华先生介绍,他父亲沈石荪生于1883年,卒于1973年,享年91岁。

廷华先生坦承,“同润酱园”确由“朱氏”家族出资创办。至于创办时间,廷华先生则认为可能比我推算的时间还要更早些。他爷爷(即“沈石荪”的父亲)自“同润酱园”创办之时起,就已经在酱园里管事了,并担任酱园经理。

1896年,13岁的沈石荪跟随父亲来到酱园学生意,然后一直在此酱园里摸爬滚打,几乎与酱园一起成长和发展。廷华先生听他母亲说:大约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创办酱园的“朱氏”老前辈以及廷华的爷爷都相继过世了,酱园的经营管理,基本上都是他父亲(沈石荪)在打理。

所以1931年,在嘉兴商业公会酱酒业分会登记中,沈石荪显示为“同润酱园”的经理。不过,此时沈石荪还不是老板,他只是一位职业“经理人”。后来使沈石荪成为酱园老板的,是发生在1945年间的一桩“诉讼官司”。

据廷华先生回忆,那年他刚7岁,有些事还似懂非懂。因此,其中的一些细节还是后来听他父母叙述才得知:

“1945年,抗日战争刚结束。在抗战期间,同润酱园曾遭受日军飞机轰炸,园区内一些建筑遭到严重破坏,修缮时花费了很多财力;加上日军占领嘉兴后老百姓流离失所,物价飞涨,经济萧条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酱园经营十分惨淡,有时连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酱园利润自然极其低微了。此时作为酱园老板的‘朱家’,自第二代起就已经不再过问酱园生意,他们对抗战期间酱园所面临的种种艰难与困顿根本不了解,甚至怀疑沈家是否在经营上作了手脚?

所以抗战一结束,朱家就以‘经营管理不善、损害他们家族利益’为由,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据说他们出钱聘任了当时嘉兴的‘顾绍钧’大律师作为代理人,与沈家打起了官司。而我们沈家没有见过这样的世面,上下老小为此十分担心害怕。我父亲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被迫参与诉讼;

“在庭审过程中,我父亲如实地摊开了酱园的账目,把抗战期间酱园遭遇到的破坏损失以及经营困难都告知了对方,对方这才相信眼下的酱园只是一个空壳而已。

此时的朱家为了不想自己遭受更多的损失,便折中地提出将园子转让给我父亲的方案。当时我父亲尽管也是勉为其难,但因割舍不断对酱园的情怀——毕竟这里是他一辈子打拼的地方,因此也就同意把‘同润酱园’顶下来了。

于是法庭约定:我们‘沈家’必须向‘朱家’支付一笔业产转让费。这笔费用究竟是多少?我也说不上来。据我现在分析,这肯定不是一笔小数目,我们沈家一时拿不出来。于是双方约定‘以每年分期支付的方式’来执行。但具体是否有年限、还是无年限?现在已无人知晓了;

“也许现在有人会说,这次官司你们沈家‘明输实赢’拣了个大便宜,这么大的一笔产业到手了!可是在那个年代里,人们哪有什么‘产权意识’?

我父亲不是个善于算计的人,他忠厚老实,平时少言寡语;当商界朋友或亲戚邻居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他总是有求必应。再说,酱园产权的转让并非出于我父亲本意,他只是无奈接受而已。其次,这产权的转让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利益,反而增添了许多烦恼;

“后来我们沈家如实地按照双方约定,每年向朱家支付一定的费用(当时都是按照届时的米价来折算一笔笔钱的)。

据我所知,这钱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停止支付。记得每年支付这笔钱的时候,我父母总是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尤其是我父亲,为了筹集这笔款项,几乎寝食难安!

这是留在我小时候脑海里最深刻的印象。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这酱园如同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得我们一家人几乎喘不过气来,这凡是从那个历史经历过来的人,都能想象得到!”

听完了廷华先生的介绍,我的心情也是十分凝重。

历史上,“同润酱园”曾是我们塘汇镇最大的私营企业,它曾与“厚生丝厂”、“丁湧錩纱庄”、“中和兴米行”并列,属于“旧塘汇”四大商贾之一。

它们的存在,为过去塘汇镇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后来他们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但作为我们后人,对他们的作用也一定不能忘记。

为此,我向廷华先生要来一张“沈石荪老先生”生前的相片,在征得廷华先生同意后,我把它贴在本文后面,让我们后来者一起缅怀一下这位老人吧!

商派软件有限公司起诉(商派软件有限公司官网)

最后,作者向“机械人老哥B”网友、向廷华先生以及关心和支持我的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来自公众号:虎斋】

–END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99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