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口2021常住总人数口是多少(上海常驻人口2021人数)

上海人口2021常住总人数口是多少(上海常驻人口2021人数)

4月以来上海疫情备受关注,越是非常时期,人们的思维和心态越容易受舆论影响。近日,有一段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人们在虹桥高铁站外排起数百米的长队等待离沪,因而被视为“离沪潮来了”。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冷静下来思考就会发现,所谓的“离沪潮”像是一个过度发酵的面团。过去十年间上海一直保持着“人口”流入的状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上海常住人口为2487万,其中外省市来沪人口为1047万,占比42.1%。外来人口占比超过4成的上海其实是国内最能接纳异乡人的城市之一。而这一数据,与十年前相比增长16.7%,年平均增长率为1.6%,这种长期持续且稳定的人口增长趋势很难因短短两三个月的防疫静态管理而改变。

况且5月16日至5月底,日均离沪人员(包括旅客及外来务工人员)10000人,还不到虹桥高铁站日常客流的十分之一。当然有目前虹桥站运力并未恢复正常运营的原因,人们的离沪需求无法被全部满足。但如果仅以日均10000人的离开来断言“离沪潮”的到来显然欠妥。

上海人口2021常住总人数口是多少(上海常驻人口2021人数)

自1843年开埠以来,无论是从文化的多元还是从人口的结构考量,上海都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狭隘排外的城市。2003年,上海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确定为城市精神,“要兼容并蓄、学习别人长处的同时,真正发挥上海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作用。

今天的上海,作为远东第一大都市,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中国GDP城市排名中,上海连续多年蝉联冠军;港口物流方面,截止2022年1月1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经突破4700万标准箱,连续十二年坐稳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的位置。

一直以来,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金融、外贸、工业、航运、航空城市,每年新增几十万的就业岗位,更是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来沪追梦,留在上海、融入上海是来沪追梦人的一份执着

此次疫情期间严格的防控举措影响了上海居民的正常生活,相对于上海本地居民,一些来沪发展的异乡人的处境可能更为艰辛,这也使得网络上出现“离沪潮”的传言。但需要了解的是,上海常住人口占中国14.1亿人口的1.8%,城市面积却仅占国土总面积的0.066%。如此的人口密度,将这样的城市防疫难题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问题在逐步解决,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在逐步恢复常态。所以,在经历了这段难忘的防疫过程后,留“沪”异乡人究竟处在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他们是否做着离沪的准备?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不同公司,不同工种的三位异乡人,听他们讲述自己在上海工作、抗疫的故事。

上海人口2021常住总人数口是多少(上海常驻人口2021人数)

上海人口2021常住总人数口是多少(上海常驻人口2021人数)

我理解一些人的离开,但我从没想过离开上海

上海给了我们每个人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在谈到上海印象时,e通世界产业园的江运洪如此表示。

江运洪是重庆梁平人,58岁的他有21年都是在上海度过的

4月1日,按防疫要求,园区进行封控管理,江运洪与其他部门员工共同留守园区。疫情封控期间,所遇到的困难并没有打消他在上海继续奋斗的信念,“再困难也只是暂时的,我相信上海会恢复的。”他乐观的说。“我看到有些报道说一些人离开上海,每个人可能都有离开的理由,我能理解,但我从没想过离开这里。我认为上海的经济比其他地方好,我们这些异乡人出来就是想找到一个能更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上海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遇。”江运洪说,在上海的二十一年里他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又经历了此次新冠,这两次他都和同事们一起抗击疫情。“无论什么都挡不住我们发展的脚步。”

现在,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江运洪又开始为复产复工做准备,“我曾经入伍当兵,是一名战士,因此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会做到守土有责。”江运洪说。

上海,给年轻人更大的舞台

27岁的王晓文是另一个决定留在上海的异乡人,而上海吸引她的地方在于“这里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实现更大的价值。

王晓文是递一物流人事部门的培训专家,递一物流主要为跨境电商提供优质跨境物流服务及产品。

作为培训专家,王晓文负责新人培训、公开课培训以及管理层培训。疫情期间,她通过线上培训平台为公司员工开通了培训账号和行业相关课程,将封闭在家的200多名企业员工组织起来,顺利完成了第一期“线上职业培训”。她的这一工作举措得到了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像这种线上培训形式,是上海人社局提倡和鼓励的企业开展培训的一种方式,希望通过在线培训帮助企业应对疫情,稳定岗位。完成此次培训提交相关材料审核通过后企业可以从人社局申请到每人600元的培训补贴费用,这也意味着王晓文通过线上培训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公司员工对物流行业知识的认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还可能为公司增加部分收益。

疫情对我们公司业务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也想通过我的努力来分担公司的一些压力。”王晓文说。努力付出就能得到回报,这个城市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好的舞台,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尽情展示自己,让自身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就是王晓文不愿意离开上海的主要原因。

“我老家在四川巴中,从我记事起父母就来上海打工,所以我大学毕业后也来到这里,就是希望全家团聚。”王晓文说,父亲是一线建筑工人“夏天晒、冬天冷,危险系数又很高”,疫情期间父母和妹妹都封闭在奉贤,而父亲的一些工友还被封闭在工地上,“我知道他们这段时间都很不容易,我也很理解那些在这段时间想要离开上海的人的心情,但我会选择留在上海。”王晓文说。

上海塑造了我,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从我们招聘的情况看,物流人才并没有受到疫情影响,他们依旧愿意来上海工作。”运联智库研究院院长李忠心说,疫情期间他线上面试了多个应聘者,都是重点大学的研究生。

如果他们想要在物流行业学到更多的东西,想要有更好的前程,那么他们只能来上海。在物流研究领域,其他城市和上海的区别不是80分90分的区别,而是0和1的区别。”李忠心说他从事物流行业研究多年,深刻理解并坚信上海尤其是青浦是中国物流毫无争议的“思想高地”

中国物流行业的上市公司中,除顺丰外,其他如三通一达、德邦、安能等公司的总部都设在青浦,而这也决定了物流人才会源源不断的奔赴这个城市。

“2013年我研究生毕业,如果留在就读大学的所在地西安或者回老家省会济南,而不是选择来上海,相同的时间跨度里,我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机会成为现在的自己,就这是我认为的0和1的差别。”李忠心说他在这个行业内工作了九年,现在,他的文章可以触达全国几十万物流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同时他也成为大型物流公司的专家顾问。今天的李忠心带领着20多人的研究团队,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着“第三方研究机构”应有的作用,在封控的两个月里,他们制作了40多份报告,举办了十几场线上沙龙,除了服务客户外,他们还希望提升行业信心。他们甚至还为保供单位和物流企业搭建了临时沟通机制,解决了很多配送端的棘手问题。

现在随着逐步恢复常态,李忠心开始关注供应链安全、韧性与物流行业的协同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物流已经到了需要精细化运营的阶段,在于产业协同、供应链模型规划、网络规划、资源配置等方面需要深度研究才能逐步优化。例如一个企业要建设几个生产基地,履约交付是三天还是七天,全国设置多少个分拨中心,所有问题都需要通过一个系统的、庞杂的研究才能回答,而在这方面依然需要上海的三方机构和物流公司总部智囊来引领全国。”李忠心说,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物流人才选择上海其实也是在选择这个行业的未来

人与人,全靠一颗心,情与情,全凭一份真。还有多少异乡人——私营业主抑或公司白领、务工人员抑或街边商贩,他们与上海有着深深的情缘,从一朝相逢就再也没有想过离开。

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背景阅历、生活工作也各不相同,但对上海却有着相同的热爱和信赖,非常时期有非常担当,这何尝不是来自异乡人留“沪”的一份感动。

上海,“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这里机遇与挑战并存,包容与公平共享,激情与活力齐聚,浪漫与优雅同在。

这座城目前正经历着一场考验,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会好,明天会更好!”这是所有上海人的企盼,也是他乡人留“沪”的信念!风雨过后,上海还是那颗最耀眼的东方明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86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