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这个词语可以看做是保险行业的“黑话”,只有业内人才懂。
在其他行业的人可能不懂,别的行业很多是按月拿工资,是比较好理解的。而保险行业的基本法,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我最初转行到保险行业,没弄懂基本法差点错失一些好的机会。
基本法是啥?
你可以这样理解:它是每家保险公司对业务员(主要是保险代理人/保险公司外勤人员)的基本管理办法,对业务员日常的管理、以及收入待遇、业绩考核、晋级等作出的公司规定。
从本质上说,基本法解决的是“利益分配”的问题。通过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来激励和指导业务人员发展,从而实现保险公司长远发展目标。
所以,各家保险公司的基本法都会有所差异,这也体现了公司的一些倾向。
因为一个保单的签署,能赚多少钱基本是一定的,而赚得钱该怎么分?到底是给基层业务员多点?还是给管理层或者公司上层领导更多一点?
这就像切蛋糕,利益是恒定的,这里多分点,那里就会少一些。
我们拿市场是比较头部的几个保险经纪公司大童、明亚、泛华、永达理来说,
有的公司倾向于把蛋糕多切一点给团队管理者,以利于组织发展,比如大童、永达理偏向把更多的钱分给团队长,而泛华更倾向分给引荐人、总监;
有的公司则倾向于把蛋糕多切点给一线销售人员,鼓励直接劳动,比如明亚,基层业务员拿到的钱是最多的,而顶层“躺赚”的就少了。
究竟上面2种分配方式,孰优孰劣?
其实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只能说各家公司的经营战略不一样而已。
而对于保险业务员来说,基本法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确实有必要细细研究,选择更利于自己未来发展的那种分配方式。
就我本人而言,我其实更倾向于基层业务员相对多分蛋糕的那种分配方式。
其一,我也是一名保险业务员,做这份工作,除了有情怀外,也有自己的责任,需要养家糊口。所以,收入一定是我衡量一份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公司愿意把利益蛋糕多给我分一点,我自然会十分欢喜,也会更有归属感。
其二,我崇尚“多劳多得”,鄙视“躺赚”。毕竟一线业务人员是直接服务客户的,他们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工作量也更大,钱他们拿“大头”,我认为是理所应当。
其三,如果要发展团队,我和每位伙伴之间都有利益捆绑关系,他们自然也会很在意利益分配这件事情。如果他们拿到的钱能更多,是不是心理更平衡一些?稳定性更强一些?更不容易流失?也更愿意用心服务好客户?
所以,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因素,当初在大童、明亚、永达理3家头部保险经纪公司之间徘徊时,我最终选择了明亚,原因之一就是相对更认可它家的分配方式。
想了解我选择明亚的其它原因,可以看这篇文章:《在中国平安保险待了2年后,我对比了大童、明亚、永达理》
当然,我也并不是说上层管理多分蛋糕的分配方式不好,毕竟那也有利于组织发展,大家的招募热情也会更大,团队壮大也能更迅速。
还有,除了基本法之外,还有很多值得参考的东西,比如人文环境,工具的使用,培训的优劣等等,这些也是参考的标准,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平台适合自己。
只是对我来说,我更喜欢稳扎稳打的方式,更多的靠自己实力挣钱。
并且,我也期待每一个加入团队的伙伴能更好留存下来,通过自己努力赚取到合理的收入。
我相信,任何一种长久健康的关系,底层逻辑必定离不开一颗“利他之心”。
#写在最后
我是2017年加入明亚保险经纪的,通过1年时间努力摸索出了自己一套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后,才开始发展团队,是为自己也是为他人更加负责。
现在的我,不论是个人业绩,还是带团队发展,两方面都颇有成就,也深深体会了明亚基本法这种分配方式带给我的益处:

图|明亚保险经纪将近2万人,我个人业绩在前1%,团队业绩在深圳前2,全国排名前5%
从上图可以看出:
单靠自己做业务,我能成为绩优高手,享受更多的利益分成;
选择带领团队,把更大利益给到团队伙伴,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用心服务,既减少了管理压力,同时自己也能获得相对可观的业绩提成和管理津贴,可谓“双赢”。
所以,我也很理解为什么网上总有人说:不管是对业绩追求还是人员招募方面,明亚的人都显得很“佛系”。
看来,这些“佛系”背后,离不开明亚基本法对人的尊重,对人成长的关注。
以上是我关于“基本法”中关于利益划分的一点点思考,欢迎留言讨论,同时也欢迎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来了解我们。
比技能提升更重要的,是文化和修养的提升;比财富自由更重要的是人格和思想的自由。
我是千千,不为任何保险公司代言,只忠诚于我的客户。
往期精选: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保险公司拒赔怎么办?#明亚鼎新理赔实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7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