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大喜事,他相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陌生的地方遇到知己,勤学苦读之后金榜题名,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这样的喜悦当然是无以复加的。
可无论怎样兴奋,在一段时间过后,所有人都会收拾行囊,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只有结婚,才是为自己寻找漫长的后半生,可以携手同行的人。

在茫茫的人海当中,两个人有幸相遇,互相爱慕。愿意为彼此许下终生的誓言,愿意坦然地接受对方的过去,愿意共同的展望双方的未来。这无疑是人生当中,最幸运和开心的事情。
喜结连理洞房花烛
1942年的一天,延安的一处院落,与往常不同,四处弥漫着一种喜悦的气息。穿着军装的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这些原本在战场上神情严肃,能够与敌人兵刃相见的勇士们,脸上神情温和,仿佛一朵绽开的花。大家团聚一堂,是为了庆祝“独臂英雄”贺炳炎与妻子姜平的婚礼。

简单的婚礼仪式结束后,众人陆续散去,将空间留给了一对新人。室内昏黄的光,也难以遮掩新娘姣好的容颜。
姜平满是羞涩地低着头,大大的眼睛盯着地面,一边等待着丈夫的接近,一边回想起两人相识的往事。
就在几个月前,他们并不认识对方。姜平正兢兢业业地做着医生的工作,对待病人和蔼有耐心,对待问题认真又负责。

有学识有内涵的姑娘,在人群中,总是闪闪发光的存在。许多适龄男青年,时常出现在女医生面前,渴望得到与众不同的关注。姜平却丝毫没有受到触动,她的丈夫是自己真心钦佩的英雄。
直到遇见了贺炳炎,姜平才清楚地知道,她的英雄来了。两个人最终不顾众人的非议与不解,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往事一幕幕在眼前划过,新娘更感受到甜蜜。然而对面的贺炳炎,纹丝未动,好像连呼吸都变得愈发轻柔起来,如同一座石雕般静静地立在那里。

看着局促的丈夫,姜平只能铺好床铺,呼唤贺炳炎早点休息。可男人既不应答,也不起身,只是将头深深地低着,一动不动。
一时间,不解和委屈涌上了姜平的心头。新娘带着哭腔问道:“你是不是不喜欢我呢?”

姜平的眼泪顺着脸庞滑落,每一滴都仿佛砸在了贺炳炎的心头。他手忙脚乱的安慰着对方,着急的解释道:“我很喜欢你,就是因为喜欢你,所以怕吓着你。”
坦诚相见的英雄印记
语言的解释太过苍白无力,贺炳炎只能用健全的左手,摘掉扣子,脱去衣服,将自己的上半身展示给妻子看。这时姜平才明白了,所谓惊吓的真正含义。哪怕是医生,她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具躯体。
原本应该平滑的皮肤上,布满了各种各样恐怖的伤痕,狰狞地扭曲了皮肤原本的模样。

最引人注目的是身体上深深的弹孔,十六个伤疤,意味着坚硬的子弹穿过男人的身体十六次,每一个都诉说着贺炳炎出生入死的战场经历。
新婚之夜,截去右臂的创口和一身的伤疤,让贺炳炎陷入了担心之中。也许自己这个样子,会吓到姜平吧。所以这位在战场上不畏生死的将军,怀着一腔柔情,迟迟不敢有任何行动。
姜平颤抖的手,轻轻的抚摸过一串串伤痕,抚过一个个英雄的印记,眼泪再也忍不住的夺眶而出。

作为战友,她为有这样勇敢冲锋,所向披靡的同伴感到骄傲。作为妻子,她为丈夫所受到的伤痛,感到无比心疼。自己没有看错,贺炳炎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战士。
跟随部队屡次受伤
贺炳炎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受尽了剥削,家人为了求生,四处逃离。小小的男孩在机缘巧合之下,修习武术,一把大刀耍得虎虎生威。
为了实现抱负,让万千家庭不再受颠沛流离之苦,16岁的男孩毅然跟随父亲,加入红军队伍。

从小缺少粮食,营养不良,身材瘦小的贺炳炎,刚开始并没有受到重视。只是跟随宣传队,宣传各种政策。生活虽然进入了稳定,男孩却从不满足,他要上阵杀敌,战场才是自己的唯一归宿。
1930年,贺龙率领的部队与敌人相遇。要尽快解决战斗,需要更多后续部队的支持,贺龙便让贺炳炎去红六师传令。
完成任务后,这名小红军没有着急归队。而是挥舞着一把战刀,截住了几十名敌军,希望他们投降。

领头的人看着瘦削的贺炳炎,并不十分在意,企图举起手枪进行射击。只见小战士举起手中的大刀,迅速结束了对方的生命。
这样利落的行动,彻底将敌军震慑住。回到部队后,贺炳炎一个人俘虏了四十七个敌军的消息,在全军传遍,成为美谈。
1935年,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为了让大部队顺利前进,贺炳炎率领部下,负责截断敌人的追击。

在激战中,子弹击中了贺炳炎的右臂。弹头在骨头处炸开,强壮的手臂顿时血肉模糊,只能勉强与肩膀相连。
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在艰难的权衡中,无奈选择截肢。可大部队和医疗设施均已撤走,唯一留守的医务人员,找到了一把农用锯子,当做医疗工具。
没有麻醉药,没有消毒工具。开水略略一煮,便走上手术台。几个战士紧紧摁住贺炳炎的身体,医生颤抖的手,难以行动。

脸色青白的贺炳炎,却微笑着鼓励医生,自己可以挺得住。说完转过头,死死地咬住了毛巾。
这台简略的手术,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贺炳炎在剧痛中,经历着昏死与醒来交替的历程,厚重的毛巾,都被生生的咬烂。

手术完成后,他没有为自己截去的右臂伤春悲秋,只是拉着贺龙的手,问自己是否可以继续上战场。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才能够安心的休息。那一年贺炳炎只有22岁,如果出生在和平年代,22岁的男青年,还享受着校园的美好时光。而贺炳炎,已经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成为了威震四方的“独臂将军”。
结语
贺炳炎凭借着舍身忘死,勇往直前的精神,一步步受到外界的关注,地位也随之上升。

可他并没有因为身居高位,就有任何懈怠,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1955年被组织授予开国上将,永远受到历史的铭记,和人民的爱戴。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0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