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在美国地图上的哪个位置(美国硅谷的地理位置)

所评图书:

书名:《硅谷密码:科技创新如何重塑美国

作者:(美)玛格丽特·奥马拉

译者:谢旎劼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2年4月

硅谷在美国地图上的哪个位置(美国硅谷的地理位置)

硅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个地名。但同时,它又为全球科技革新提供了重要的源动力。硅谷的涌现,使得世界进入或者说加速进入了计算机-互联网时代,并掀起了其他领域的科技革命。

这一切的发生,相当程度上有赖于20世纪4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英雄,包括乔布斯盖茨、扎克伯格、马斯克、休利特、帕卡特等。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玛格丽特·奥马拉所著的《硅谷密码:科技创新如何重塑美国》一书指出,如果没有这些富有远见且大胆的商业领袖、技术精英,硅谷绝不可能成功。

硅谷的繁荣,以及相较之下欧洲等其他地区和国家仿效硅谷建立的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水平相去甚远,很好地证明了过度规制和行政指挥的短板所在。但玛格丽特·奥马拉指出,“在歌颂自由市场、个人创业者和全新经济的奇迹之余,硅谷神话的真相还包括”政府的积极参与。

这种积极参与与行政指挥不是一回事。在硅谷的发展史上,美国政府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从炸弹机(一种游戏)到登月工程,再到互联网的基础知识与其他技术,正是公共支出为科学和技术发明的爆炸式增长提供了动力,也为未来好几代初创企业奠定了基础。”

玛格丽特·奥马拉解释说,美国政府对科技的投资使得科技界的新锐们在考虑创业方向时,不必首先根据资本的需要,或者是单单从商业回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是可以相对超脱地衡量技术的成长空间,以及通过技术的迭代再创新所可能拓展的技术边界,然后再从中考虑建立可行的商业模式来赚取利润。这种支持下,科学家、创业冒险家们得以规划设计了更强大的计算机、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

硅谷在美国地图上的哪个位置(美国硅谷的地理位置)

硅谷在美国地图上的哪个位置(美国硅谷的地理位置)

硅谷在美国地图上的哪个位置(美国硅谷的地理位置)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政府还接连推行了放松监管、为高科技企业减税的政策,这使得高科技创业企业及其投资者都能从中获得显著的收益。当然,我们知道,美国政府不仅放松了产业界监管的政策,同时也在积极为金融监管松绑,而这正是导致美国经济从20世纪80年代起走向过度金融化、泡沫化并引发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科技革命使得美国经济重新确立了产业基石,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支撑。

《硅谷密码:科技创新如何重塑美国》书中将硅谷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关键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也就是二战后的起步阶段,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教授范内瓦·布什在战时曾担任展示科学研发办公室负责人。范内瓦·布什战争中协调了数千名高水平科学家在核武器、常规武器等方面的研发中协作前行,在战后又推动了美国政府将战时的科学研发体系转为继续由政府提供经费支持的常设机构。

这项转变毫无疑问首先是服务于美国的冷战需要,即与苏联建立战略对峙,以及以军事霸权慑服潜在竞争对手的目的。但大量的新技术也在不断从军事科技领域外溢,比如士兵口中的军用对讲机,横跨大陆的雷达系统,这些在后来都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民用电子通讯设备。而且,美国政府和军方还大量将设计、制造高科技武器的工作外包给了私人电子与航空企业,这也使得这些企业能够相当广泛地与同样受到美国政府资助、支持的科研机构展开广泛合作,因而能够在承接政府订单之外,在民用项目中也能使用上述科研机构提供的科学技术、先进设备,使用科学家团队。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弥补美国许多科技领域的科学家数量缺口,美国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终于取消了20世纪20年代确立的移民配额制度,积极吸收全球各地的优秀学生,仅1966-1993年,就有近600万人从亚洲移民到了美国。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构成了硅谷发展的第二个关键阶段。硅谷这个名字也是在1971年正式定名的。正如书中所说,硅谷的芯片制造业在这一阶段能够建立起健康的非军用业务,将芯片提供给蓬勃发展的新市场:电子计算器市场。英特尔成立不过数月就接到了日本制造商的委托订单,为之定制桌面计算器的芯片,这最终推动了微处理器的出现——自此以后,电话、汽车乃至其他一切可以用电驱动的设备、设施、用具,都能成功地变成计算机。

也正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子游戏商雅达利出售给了华纳传播,开始驱动让之后好几代青少年沉迷的新产品:电子游戏机出现,虽然这最初只不过是晶体管屏幕上操纵像素点的把戏,却很好地迎合了丰裕时代青少年无处打发闲暇时间的心理。

《硅谷密码:科技创新如何重塑美国》书中谈到,与之同时,反主流文化开始与技术乐观主义结合,产生出一个成长于丰裕时代,热衷于追求自由而又能以技术天赋创造奇迹的新阶层:黑客。黑客阶层发展到后来,成为了带有酷炫意味的极客阶层,是将互联网革命推向移动时代、智能时代的主要动能。

在《硅谷密码:科技创新如何重塑美国》这本书所说的第二个关键阶段,美国金融领域开始迎来变化,风险资本的力量走向崛起,并借助高科技创业公司而大获成功。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即书中所述的第三个关键阶段,硅谷开始释放出诸多震惊业界乃至世界的科技成果。史蒂夫·乔布斯及其创建的苹果公司开始同时成为硅谷和华尔街的宠儿。更多的资金涌入硅谷,支持IBM、RCA、德州仪器以及其他高科技初创公司发展。史蒂夫·乔布斯这个人对于美国经济和社会拥抱高科技潮流还起到了其他方面的作用,比如让美国政界许多人成为了让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各级基础教育覆盖计算机、编程教育。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也就是书作者所说的第四个关键阶段,一方面,互联网革命释放出更强的增长活力,雅虎、谷歌脸书亚马逊等知名互联网企业都是在这一阶段才得以出现的,这些企业连同研究院所成为了推动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借助于此,互联网商业交易的活力被释放出来。另一方面,集中了财富新贵的硅谷企业,也开始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到了越来越完善的规制。人们开始意识到,许多年前经济学家念叨的“机器换人”不再只是杞人忧天的说教。高科技创业企业也开始被要求必须遵从于税收缴纳义务、用户隐私保障义务以及反垄断规制,而这些要求其实恰恰是黑客阶层以及资本所共同排斥的。硅谷与监管之争也因此成为了21世纪初以来科技界、金融领域热度不减的关键词。


###(2022-06-19 18:56:05)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7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