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的六个步骤图,项目化教学的六个步骤PPT?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使用劳动教育理念引导,将有利于信息技术中的项目学习脱离现存误区,实现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和劳动素养的共同提升。

劳动教育理念可以帮助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学习摆脱现存问题,实现应有价值。在劳动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项目学习主题设计可从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劳动的三种类型、学生发展规律三方面进行考虑。

项目化教学的六个步骤图,项目化教学的六个步骤PPT?

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学习的现状

课标层面对项目学习的重视

项目学习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研究与实践已开展多年,在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指导教师如何以阶段性教学内容为依托设计项目,给出项目实施方案示例、配套的项目评价方案示例,附录中提供了一个项目学习案例。

教材层面对项目学习的采用

根据新课标精神编写、通过教育部审查的五套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体例结构虽各具特色,但都以项目形式组织教材内容。人教版和粤教版教材每章以一个项目贯穿,教科版和沪科教版教材以每一节对应一个项目。其中,沪科教版教材在单元结束时还设置了项目式的单元挑战;浙教版教材选择以知识为主线,每章结束时设置项目挑战,实现了学生的项目学习。人教版、浙教版、粤教版教材分别在项目活动或教材附录中提供项目学习的评价标准。

实践层面对项目学习的尝试

项目学习的一个特征是基于真实情境,而现代教育体系的一大特点就是学校教育制度,即学习活动从日常生产生活中剥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体系。学校独立于日常生产生活的优势在于提高了教育的效率,但缺点是学习的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距离需要衔接。项目学习的出现原本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鸿沟,但却不可避免地受到学校教育制度的限制而从实践层面难于实施,需要来自于项目学习自身以外的强有力的保障以寻求足够广泛的真实空间。

对照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可知劳动教育理念有助于厘清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的区别,对帮助项目学习走进真实的生活、实现项目学习真正的价值具有很强的适宜性和指导意义。同时,劳动教育丰富的内涵还可以进一步提升项目学习的育人价值。

项目化教学的六个步骤图,项目化教学的六个步骤PPT?

信息技术和项目学习

是承载劳动教育的重要学科和学习形式

信息技术是承载劳动教育的重要学科

《意见》中提出,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包括劳动观、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四个方面。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可以较好地实现劳动教育中的部分目标。其中,劳动能力以及必须经由长期劳动实践形成的劳动习惯,是技术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

项目学习是承载劳动教育的有效学习形式

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一教育内容与形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但目前却常被身心二元论异化成两种结果:注重“身”者将劳动教育变成了单纯的技能培训,忽视劳动观、劳动精神的培养;注意“心”者则忽视了劳动教育需要身体的在场而仅重视精神教育,将劳动等同于观念的接受,从而使劳动失去了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劳动教育如果由于错误理解、受到学校自然场域的限制而与劳动真实发生的自然环境相脱离,使得学生无法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真实劳动带来的正面积极的自豪感、愉悦感,只剩余负面消极的辛苦感与枯燥感,劳动教育逐渐异化为学校规训学生行为的手段之一,丧失了其存在的真实意义。

而项目学习可以恰当地避免劳动教育的以上异化,更好地承载劳动教育。与异化理解中简单的体力劳动或精神教育相比,新形态劳动的特征之一是复杂的手脑高度合一,这决定了学生完成这种劳动需要经历从实践前的规划设计到劳动实践、劳动后的反思交流的全过程,并需通过团队合作以应对劳动的工作量及复杂性。

项目化教学的六个步骤图,项目化教学的六个步骤PPT?

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从项目设计到动手实践、交流评价的全过程,且往往经由团队合作完成,因此,项目学习可以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劳动新样态,避免劳动教育目的的“外在化”和途径的“去身体化”。

项目内容设计

主题设计

1?从劳动教育总体目标考虑

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可成为学生学习主题,于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内化。如身边的劳动模范及他们身上体现的劳模精神、中国优秀传统工艺及其传承者身上体现出的工匠精神等,在科技时代不仅没有落伍,而且需要发扬光大,值得作为学生项目学习的主题。以新技术实现传统工艺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目标及内容之间有一定的重合性,因此,成为项目主题具有很强的自然性。

2?从劳动的三种类型考虑

《意见》中将劳动分为三种: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劳动及其所对应的社会推动力,存在大量欠缺或需要继续改进的空间。因此,在项目主题的选择中,应有意识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指向三类劳动的主题。

3?从学生发展规律考虑

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在三种劳动兼顾的同时各有侧重点,在信息技术学科体系中,小学偏重信息技术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以了解数据、编码、过程、控制等信息技术领域基本概念为主;初中阶段偏重对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学与技术的理解、掌握与应用;高中阶段围绕四个学科大概念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寻找各学段劳动教育与信息技术学科各自的重点内容,找到交汇点,即是运用项目学习的恰当主题。如小学阶段以信息技术结合社会知识、语言能力对劳模精神的学习与分享;初中阶段以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种植;高中阶段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解决社区现实问题的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的研发与策略优化等。

项目化教学的六个步骤图,项目化教学的六个步骤PPT?

项目内容设计

教材编写实践

江苏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信息技术》教材对劳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项目学习呈现形式进行了初步尝试。以下以 2020 年修订版九年级教材为例进行介绍。

教材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精神编写,九年级涉及纲要规定课程内容中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初步三个模块内容。九年级学生在七、八年级已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两个模块的内容,并且在小学六年级学习过初步的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

该册教材共分7章,每章围绕一个主题项目通过多个活动层层推进。这7章分别为:

① 机器人—探测机器人;

② 机器人—智能风扇;

③ 机器人—环卫机器人;

④ 物联网—数字气象站;

⑤ 物联网—智能家居;

⑥ 物联网—智能农植园;

⑦ 人工智能—智能红绿灯

在项目主题选择中,大部分主题涉及劳动,如智能家居属于日常生活劳动范畴,智能农植园属于生产劳动范畴,环卫机器人属于服务性劳动范畴。让学生通过参加与劳动相关的主题活动对劳动的价值产生积极认同,通过传统劳动与新形态劳动的对比感受科技的力量,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达到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教育目标的实现。

项目体例结构如下:

?项目概述(驱动问题、背景资料、调查研究)

?项目探索(探究活动1、探究活动2……)

?项目实施(方案设计、设计制作、测试优化、应用提升)

?拓展与评价(展示评价、拓展创新)

在项目展开过程中,注意跳出狭隘的技术视野,适当融合劳动教育。以环卫机器人项目为例,引言中首先肯定了环卫劳动者工作的辛苦,强调了他们的工作意义重大,然后指出智能化对环卫工作效率提高的作用。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开始项目学习。

在驱动问题环节中,不是直接进入技术层面,而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① 环卫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

② 一名普通的街道环卫工作者每天需要工作多少小时?几点上班?几点下班?需要完成哪些工作?

③ 环卫工作者使用的工具一般有哪些?需要清扫哪些类型的垃圾?哪种类型的垃圾会比较多?

④ 如果要设计一款用于街道保洁的环卫机器人,它应该具备哪些功能?

在调查研究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访谈或做志愿者等方式,了解环卫工作者的工作过程及他们的需求;通过观察与沟通分析环卫工作者在工作中的不方便、不卫生、不高效之处;在此基础上画出或写出环卫机器人的设计方案。同时,教材中也给出有关智能环卫的背景资料。学生在通过引言了解并认可环卫劳动的基础上,通过切身调研加深对环卫工作的价值认同和智能环卫的意义理解。

在项目探索阶段,通过探究扫地机器人、循线机器人活动,使学生掌握环卫机器人项目中可能涉及的最基础知识与技能;在项目实施阶段,方案设计时设置讨论学习环节,让学生列出环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或者问题,然后在探究学习中就希望解决的问题形成解决策略,并思考需要使用的核心设备,之后再进入设计制作与测试优化、应用提升;在项目的评价阶段,对作品从实用性、创新性、特点与完善等维度进行评价。在拓展创新环节中,将劳动情境转换到校园,要求从调查校园的环境保护现状出发,发现有待改进之处,形成项目方案,设计和制作如智能垃圾桶、智能消毒机器人、校园环卫机器人等校园环保机器人。

项目学习的实施设计

学科共推

高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是国家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是贯穿小学至高中的国家课程,其主要方式及关键要素中包括的设计制作分为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

信息技术、劳动技术、通用技术以“技术”为关键词,物化成果为其区别于综合实践其他活动方式的最大特点。因此,劳动能力以及借由实践形成的劳动习惯是这三门课程必须承担的责任。

其中,劳动技术、通用技术课程目标有一定连贯性,课程借助载体也皆以信息技术以外其他技术为主,它们与劳动教育的天然亲近性在于对劳动知识、技能的覆盖面最广,与劳动教育理念中以体力劳动为主、手脑并用的基本原则相符。

至于信息技术,自然应该坚守自己适应科技发展、注重新兴技术支撑的学科特色体现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通过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符合现代人才需求的教学方法,STEM教育、创客活动、探究性学习等理念都秉持这一观点。通过相近学科的自然联系,在项目中进行有意识地打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让学生接受从身体到心灵的提升。

在课时安排时,将同一学科的课时连排、相关学科课时进行适应项目化的整体规划安排,有利于充分开展项目学习。

如在为期一学期的智能农植园项目中,在学期之初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使用考察探究的形式了解农作物知识和农民劳作,并进一步了解袁隆平的贡献、周围乡镇的农业劳模事迹、本地区主要农业作物品种及原因等;学期中期安排若干次数节连上的劳动技术、通用技术课,搭建作物架、组建农植园水循环系统等,构建起农植园的物理环境;学期后半段以若干次数节连上的信息技术课实现项目的物联网控制功能。

项目化教学的六个步骤图,项目化教学的六个步骤PPT?

项目学习的实施设计

项目评价

对于项目学习的评价,信息技术课标中给出了主题、内容、功能、技术四方面。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分为价值观、精神、能力、习惯四方面。两个维度形成的立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劳动教育理念下项目学习较为全面的评价。

信息技术的项目以实践为特点,以物化作品为主要成果,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体现于实践活动中。但在物化作品中,只有劳动知识、技能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劳动观念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作品主题体现但不够充分,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则基本难于在作品中体现,这三点更多在实践的过程中体现于学生显性行为甚至隐性内心活动之中。因此,评价切不可过于侧重物化成果,必须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

于学生而言,这些评价本身应被理解为一次自我反思与升华,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能力以外其他方面的反思与自评他评。项目学习秉持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同伴等。但从劳动教育角度出发,与劳动相关的还有一种全新的角色——服务对象。尤其在服务性劳动中,劳动实践出发点即为满足服务对象的特定需求,服务对象的需求满足情况是评价劳动结果的重要指标,是项目存在意义及实现价值的具体表现。

项目化教学的六个步骤图,项目化教学的六个步骤PPT?

项目学习的实施设计

师资支撑

教师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和正确理解,是项目学习体现劳动教育理念的重要前提。在学科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中加入劳动教育相关内容,是提升在职教师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度参与的沉浸式教研与培训活动,教师以学习者的角色进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感受在项目中如何自然融入劳动教育理念与内容,有利于理解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疏漏,从而在学生项目学习过程中适时、适当地给予引导和提炼。

由于我国师资大多为单学科背景,对于贯穿劳动教育理念项目的跨学科性把握有一定难度,项目指导教师团队可成为一种有效保障形式。项目在以某一学科(如信息技术)教师为主导的基础上,在项目全程中得到多学科导师团队的关注与协助,可保证对劳动教育目标的更全面覆盖。

来源丨《上海教育科研》,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目标研究》(编号:2015JSSJYS-05)的研究成果,原文有删改。

作者丨丁婧,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94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