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基础期末考试答案2022,创新创业基础期末考试答案2022李家华?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技人才是新时期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三农”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扬州高度重视农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技人才“引得来、育得专、用得好”的培养机制,不断提升人才服务和管理质量,为高质量推进农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创业基础期末考试答案2022,创新创业基础期末考试答案2022李家华?

筑巢引凤,营造浓厚“引才”氛围

依托政策纳人才。“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加强市级层面高层次农技人才引进,近年来扬州依托“绿扬金凤计划”“优秀青年人才计划”等引才政策,先后引进7名农业类博士研究生、选聘2名“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充实市级农技人才队伍,吸引了一批高层次农技人才追梦扬州、创新创业。为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动能,通过“三支一扶”政策,每年招募近1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农技服务工作,进一步改善了基层农技队伍结构,提供了活力和智力支撑。

凭借项目聚人才。以增强扬州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为抓手,围绕小麦、水稻、园艺、水产、水禽等重点优势产业,集聚农业科研、高校、推广、企业等科技人才资源,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与推广一体化。加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厚植人才创新创业土壤,全市共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1个,省级基地56个。支持鼓励青年农技人才扎根农村,围绕“三培两创”目标,近3年累计投入60万资金资助了12个项目,助力青年农技人才尽快成长。

优化环境留人才。坚持“用情感留才、用待遇留才、用产业留才”的原则,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好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在基层农技人才培训中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事迹等内容,通过理论教育、政策宣传、典型引导等形式,让奉献精神在基层农技岗位上熠熠生辉。提高人才待遇,推进实施基层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落地,严格按照“即评即聘”原则定向使用,及时兑现相关待遇,为基层农技人才营造有为就有位的工作环境。强化产业“黏性”,依托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业产业资源,培育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7家,打造了宝应生态有机农业、高邮鸭业、仪征休闲农业、江都设施园艺、邗江都市农业、广陵食品加工等6个特色产业基地集群,进一步增强了农技人才留用的产业底气,形成产业与人才互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循序培养,构建多元“育才”机制

抓系统培训强素质。将农技人才能力提升列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组织赴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围绕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等专题开展研学,累计受训达480人次,持续提升农技人才综合素质和领航发展能力。实施“基层农技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全市年均培训700余人次,确保每名农技人才每两年至少接受一次轮训。

抓帮带传承促成长。以农业产品为单元,以农业产业科技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为主线,不断强化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充分发挥名师“传帮带”效应,建成13个市级农业名师工作室,形成“领衔专家-指导专家-技术骨干”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英才培育计划”,强化项目扶持,培植和鼓励37名青年农技人才开展试验示范,在实践中快速、全面成长;全面完成定向培养基层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任务,培养大专以上农业农村后备人才308人,其中181人在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就业,40余人在农业领域自主创业,有效缓解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人难进、不愿进、留不住”的问题,为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抓实践提升助成才。聚焦基层农技人才技能提升和能力展示,以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分条线举办动物疫病防控、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机修理等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做到以赛促训,形成人才“勤学理论、苦练技能、比学赶超、争当能手”的浓厚氛围,打造人才快速成长“快车道”。近3年,我市有1名农技人才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4人获得国家级技能能手称号。

转化成果,突出务实“用才”导向

在试验示范中促进成果落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向上争取农业科技项目,探索建立科技助力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激励农技人才将论文写在大地上。2021年,全市农技推广部门共承担实施各类农业科技项目48个,重点开展农业优质品种、绿色投入品、技术、模式以及新装备等试验示范推广,为推进科技支农强农富农、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精准培育中提升农民素质。组建以市县乡三级农技人才为主要力量的农民教育培训“百人讲师团”,通过集中专题培训、现场实习实训和微信群即时答疑解惑等技术服务形式,指导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赚,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讲师团成员专业覆盖粮食、蔬菜、畜牧、水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农业经营管理等,每年培训指导1万人左右,辐射带动4000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百人讲师团”有效解决了基层农民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问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农民收入显著增长,2021年我市农民人均收入达2.73万元,增幅8%。

在技术指导中护航农业生产。积极打造农业生产“全过程、全链条”的服务模式,通过发布信息、踏田指导、动态培训等,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加强线下指导,在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考察指导,做到看苗诊断、因苗施策。优化线上服务,2021年疫情期间利用电话、种养大户微信群,农技耘APP以及扬帆直播等平台指导农户300余次,开设“云上课堂”14期,课程点击量超过8万人次,确保农业稳产保供。在全市农技人才共同努力下,2021年全市粮食总产达287万吨,实现十八连丰。

通讯员 夏墨

编辑: 李鑫津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9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