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星(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12年)

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星(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12年)

资治通鉴开头第一句话: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这里面有一个生僻字:黓,但其他的字就算认识,也完全不知所云,这一行就劝退了一批人。

其实这是一种纪年方式,开始于著雍摄提格这一年,结束在玄黓困敦。

但这么解释完全等于没有解释。

想要看懂这一句话要从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说起来:岁星纪年法。

所谓岁星就是木星,中国古人很早就关注到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这五大行星和日、月放到一起称为七曜,也叫七政。

这个时候的中国人看宇宙的方式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在古人眼里这“七曜”围绕着地球转的。

不要以为古人的眼里只有天圆地方,其实古人很早就把地球想象成一个球形,在古人眼里,宇宙类似鸡蛋,地球便是中间的蛋黄,日月星辰悬挂在蛋壳上旋转不停。从而构建了一套天文坐标系统。

古人站在地球上观察太阳的运转,发现太阳在这个蛋壳上的位置是移动的,每天所在位置的坐标往东偏移一点,大概365多天之后,太阳又回到了原点。

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星(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12年)

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地球公转的原因,但在古人眼里,太阳这是在围绕着地球转圈,于是就把太阳在“蛋壳”上运转的这一圈轨迹称为黄道

黄道各向两侧各延伸八度就是黄道带。

之所以两面各延伸八度,是因为这16度的区域内可以涵盖肉眼可见的星星。

除了黄道,还有词叫天赤道

所谓天赤道就是地球上的赤道在想象的“蛋壳”上的一个投影。

人们将黄道与天赤道附近恒星群,从中选择了一百多颗恒星,分别加以想象,勾画出二十八个星宿。

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星(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12年)

而七曜当中,木星的运转规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是因为木星走完黄道带,差不多要12年。

人们把它走过的这一圈划分成十二段,自西往东分别命名为:

星纪、玄枵(xuán xiāo)、娵訾(jū zī)、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这十二个区间,便命名为十二次,分别对应二十八个星宿,其对应方式如下:

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星(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12年)

木星在哪个区域,便用这个区域的名称来命名这一年,十二年一个周期。

例如《周语》“武王伐纣,岁在鹑火”——木星便在鹑火这个区域。

既然木星纪年这么好使,所以人们给木星取了一个名字叫岁星。

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木星并运转益州并不是完整的十二年,实际上是11.8622年,这样一来运转纪年就会产生一个误差,例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木星应该在星纪,却在玄枵这个地方。

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星(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12年)

针对这个缺点人们就发明了一个方法,叫超辰,其用法类似于闰年,也就是每过一段时间(大概86年)就让岁星的位置超过一个星次,也叫超次。

但木星纪年法毕竟还是太复杂了,人们就设想了一种新的纪年方式:太岁,也叫岁阴。

人们想象太岁在地上运行,方向正好和木星相反,是自东往西的,但他的运行规律正好十二年一圈。

人们把太岁的运行轨迹也等分为十二段,借用很早就出现的十二地支来命名,这便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用十二地支正好对应十二星次。子对应玄枵、丑对应星纪……以此类推,如图:

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星(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12年)

最初的运用方式大概就是先看一下木星所在的位置,便能知道太岁的运行所在,这样就确定是哪一年了。

但……这有什么用,木星该超辰还得超辰,太岁也要超辰啊,这套纪年法最初的作用应该就是为了将岁星和十二地支对应起来。

那么十二地支又是怎么回事?

十二地支是个很早就出现的概念,最早应该是天上的星宿,夏代的人把天上星宿划分成十二个,分别以子丑寅……申酉戌亥来命名,最初是用来表月的,以北斗星所指向的不同星宿表示不同的月份。

现在人们借用这十二字来表示太岁所在,估计这个时候才有了“地支”这个名字。

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星(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12年)

但这十二个字又用来表月,又用来表年,很容易产生矛盾,于是人们专门为太岁所在的十二段起了新的专用名词:

太岁在子,名为困敦,在丑则名赤奋若,在寅则名摄提格,在卯则名单阏(chán è),在辰则名执徐、在巳则名大荒落、在午则名敦牂(dūn zāng),在未则名协洽,在申则名涒滩(tūn tān),在酉则名作鄂,在戌则名阉茂(yān mào),在亥则名大渊献。

在不同典籍里这十二个名字稍有不同,但大同小异,之所以叫这么奇怪的名字,学者认为可能当时是楚地的方言,也有人认为占星术上的专业名词,只不过现在我们都忘了具体含义。

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星(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12年)

这名字太难记了,流传到民间,老百姓可记不住这些复杂的名词,干脆分别用一只动物来代替,这便是十二生肖。

我们前面说了,商朝人的甲骨文上就用了干支纪日法,六十天一个周期,现在太岁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对应上了,那是不是应该有个东西和天干对应上上啊,十个天干既然用来纪日了,再用来纪年就会搞混,所以古人又为十个天干分别取了名字:阏逄(yānpáng)(甲)、旃蒙(乙)、柔兆(丙)、强圉(yǔ)(丁)、著(chú)雍(戊)、屠维(己)、上章(庚)、重光(辛)、玄黓(yì)(壬)、昭阳(癸)。

这十个便称为岁阳,岁阳和岁阴相对应,利用干支纪年的规律相对应。

十个岁阳和十二个岁阴相配来纪年,六十年一个周期。

说白了,这跟岁星、太岁已经没有啥关系了,就是干支纪年法,只不过把天干地支换成了生僻字而已。

再回来看《资治通鉴》开篇那句: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著雍对应戊,摄提格对应寅,就是起于戊寅年,玄黓对应壬,困敦对应子,就是结束到壬子年。

那么话说回来,司马光为啥搞得这么玄玄乎乎的,因为他不想给自己惹麻烦。

古代中国天文历法属于意识形态问题,稍不小心,就会被人拎出来,轻则批判,重则灭门。

奉哪方正朔一直是个大问题,即便如此,资治通鉴后来被朱熹等人很是批判过。

当司马光编撰的时候,他请来的历法专家刘羲叟,刘羲叟为他采用了这套纪年系统。

司马光故意用这么古老的名字,也算是复古的表现,为自己坚持原则争口气,表示一下对王安石等改革派的蔑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7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