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爸爸妈妈在修这房子之前,在1980年左右修的是两间石头房子,后来说是为了给我娶媳妇,就计划修现在的房子,从1985年开始存钱,做准备工作,那时还自己烧砖,准备了4年,89年春在原址上动工,次年十月俊工。90年正好遇上通货膨胀,原计划是做预制板的一楼一底,需要90几块预制水泥楼板。但现在回想起来在修建过程中,他们并没有统筹规划所以导致后来贫穷的苦果。是砖木结构的房子,开工时,爸妈去镇上那家做预制板的工厂交了全款订金谈好了口头协议,按当初他们的预计应该存的钱修好房子后,还少许结余,毕竟89年以前我家在村里还是属于比较富裕的,家里有缝纫机,爸妈都有腕表。
记忆中,我一直贪大图全,为此现在也吃了不少苦。但在建房子时,才10岁左右的我跳出来,要修大的,爸爸原计划是修4间,楼上三间,一共7间+大露台可以晒干货而不被偷。但我要求修5间,楼下楼下10间,这样对称,堂屋两边配两廂房。爸爸原计划干墙用11墙(即一块砖窄边宽度11cm左右),我认为不够结实,要求18墙(即一块砖窄面横着+一块砖坚着18cm左右)。因为我二姨家修的是11墙,平房我认为非常的单薄。
我这两项要求他们最初是不同意的,但他们说这房子是给我修的,是为我将来娶媳妇用的。我就抛出不按我的要求修,这房子我不住。可能他们也好面子,或者是太惯我了,于是按我要求做了。
但随之而来的是,原计划的砖,不够用了。当时水泥、河沙飞涨,交了全款的预制90几块预制板,但因为原材料涨价,对方愿意全款退回,或者现价购买,最终90几块预制板的钱只够买12块预制板,好像还补了一些差价,但5个房间没法盖板,于是,爸爸妈妈连夜去木材市场定购了楼辐,美其名曰,改修木楼,爷爷还来圆场说木楼是千年万固的。
其实,买楼板时,家里的钱已经见底了,只是简单地安装了楼辐,只有一间房子安装了楼板,其它都空空的。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资金链断裂了。但房子已经修了一半,不可能停工不动啊。于是就开始卖家里的存粮,粮食卖完还不够,开始借爷爷奶奶家的粮食卖,爷爷奶奶家的卖完了还不够,又借伯父家的、二姨家的……亲戚家的借完了,还借村邻的。终于把房盖加上可以住人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59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