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六

万人砍件不成”的传闻,现在已经成为网络热点。其实算起来,这种事件本不应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近年来,各种网络促销的花样不断增多。产生的争议也比较多,按理说大众对于此类事件,应当见怪不怪了。可是毕竟这件事情出在拼多多身上,那就意义不同了。
一直以来,拼多多在营销方面总是与众不同。这种拉好友砍一刀的营销模式,更是拼多多的著名的营销模式。现在很多网销也在引进这种销售模式。仔细想一想,这种模式中能够得到利益的应该是,也只能是少数幸运儿。因为,有一个道理大家都应该知道,商品是用来卖的,不是用来送的。促销也好,营销也罢,最后的目的是通过销售产品来获取收入。要是大批量外送产品,一定会影响产品本身的价值,更会直接影响到商家的利益。所以,每当我看到我被拼多多提示有多么幸运,离成功有多么小的差距,我也只是一笑,不会在意。
因为我知道,与我一样收到相类似的提示的人不是少数。多数人得到这种信息,那么这个信息的价值就不是很大,尽管从语言上你可以理解你的机会很大,实际上你的机会应该非常小。

当然也有些人在钻这个牛角尖。我不能说没有人成功。应该还是有人在其中得到一定利益。可是相对于广泛的参与者来说,这些人可能只是少数的少数的少数。
但不是每个人都如我一样去理解“砍一刀”的销售模式。他们觉得在他们在语言上感觉如此接近的机会,现实中却无比遥远。他们不能理解,他们不认为是他们对于销售语言的误解,他们认为相信有关的提示信息,并不能认为是一种错误。
拼多多已经及时回复了公众的质疑。主要是公布两条信息。第一个砍价已经成功,砍价事件涉及的手机,已经发往当事人。第二个信息是有关“六万人砍价不成”不实。

然而更多疑问来了,第一本次砍价到底是多少人砍价成功的?第二“砍一刀”的销售模式的成功概率如何!是否与网站提示信息那样值得期待?其实不论是网络销售,还是线下销售,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基本信任的基础上进行。
拼多多需要对“砍一刀”的困难程度对参与者进行一个合理说明。到底在标准人数条件下成功几率是十分之一,还是百分之一,抑或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还是百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等等。要让参与者心中有数。不要在有了纠纷以后,完全依靠后台数据说话。后台的事情,公众看不到,也很难信任。对于释解信任危机意义不是很大。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44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