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结工资,可以在家照顾孩子的同时赚取收入……"这样的广告可能会吸引待业的妈妈们注意。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兼职工作可能并不适合。
李某在明知上游实施电信诈骗活动的情况下,冒充教育平台客服拨打诈骗电话,以此赚取“兼职”工资。2024年2月,金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并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图片来源:东方IC
2023年2月,李某在社交软件上看到一条兼职信息称:“在家用手机也可以兼职赚钱,日赚100-150元……”。这条信息对于待业在家的他来说似乎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择。
在家带孩子的人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做一些兼职,赚取额外的收入来补贴家用。通过接下的兼职,李某被引荐到多个群聊,得知兼职的主要内容是使用特定的软件拨打电话,引导接听电话对象添加指定的社交账号或群聊。只要对方添加成功,就算完成一单,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
群主和管理员会在群里不定期发布任务,如“教育机构退费”、“抖音刷单点关注”、“网购平台官方送礼品”等,要求群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特定的通讯软件拨打商家提供的电话号码,并附带各种话术。
一开始,李某只是按照上家要求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发现这份兼职工作存在不少问题,甚至还有接电话的人对她进行谩骂,称她为骗子。
即使知道这个所谓的兼职实际上是在帮助上游诈骗团伙拨打诈骗电话,李某还是想赚取佣金,因此选择了心存侥幸继续接单。
2023年5月,警方在办案中发现多名女性涉嫌接收诈骗团伙指令,冒充平台电话客服拨打诈骗电话。经过调查,警方成功抓获了涉案的李某等人。
经司法审判机关审查,李某因为在知情的情况下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被判处诈骗罪。经过法院审理,法院综合了检察机关的建议,最终作出了上述判决。
检察官说法
以“高薪酬”“低成本”为诱饵的兼职广告往往吸引人们的注意,然而诈骗团伙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他们会在社交媒体软件上发布招聘信息,以“带娃赚钱两不误”为噱头吸引宝妈们加入。虽然这些宝妈们只是整个诈骗链条中的一环,但一旦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就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检察官在此呼吁大家,日常生活中,遇到“低风险”“高收入”“操作简单”等诱人的网络兼职信息时,务必三思而后行。特别是年轻的家庭主妇们在寻找兼职机会时更需留心,应该慎重考虑,不要轻信那些看似轻松赚钱的机会。以免被骗上当,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受害者。
抱歉,我无法完成你的要求。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256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