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活动的特点有哪些精神及创造性活动,创业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创业拼凑、商业模式创新与家庭农场创业绩效关系

——基于湖南省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引言

创业活动的特点有哪些精神及创造性活动,创业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图片来自网络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家庭农场创业是应对“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蔡荣等,2019)。为了进一步鼓励家庭农场创业创新,2021年2月2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和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都明确提出,要继续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吸引城市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然而,大量实践表明,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农业环境中,家庭农场创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较大的失败风险(易朝辉、段海霞,2020)。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家庭农场主群体大多由农民和返乡农民工构成,缺乏较强的创业能力,自身很难为新创家庭农场提供充足的资源(资金、技术和信息等)保障;另一方面在于新创家庭农场缺少市场合法性和绩效记录,难以获得农业企业、银行、投资机构等资源所有者的支持与合作。因此,如何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以实现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目前,围绕家庭农场创业开展的研究主要关注创业活动的基本特征、创业瓶颈与应对策略、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以及创业绩效的有效性等(例如Godoy-Duran et al.,2017;Zhu et al.,2019;朱红根、宋成校,2020),这有助于人们从理论上理解家庭农场的成长路径,却不能对资源短缺困境下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虽然已有研究关注家庭农场的创业资源利用行为(例如易朝辉等,2018),但缺乏对资源匮乏情境下家庭农场创业机制的进一步解析,而这一主题却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事实上,面对严峻的资源劣势,一些家庭农场通过整合冗余或闲置资源,实现了诸多不同的创业目标。这种强调手头资源迭代试错和创造性利用的创业拼凑策略(Baker and Nelson,2005),正是新创家庭农场低成本克服资源劣势的可行手段,有助于其创业绩效的提升(张敬伟等,2017)。但是,也有家庭农场主因过于关注创业机会的开发与利用而实施多领域拼凑策略,结果却降低了创业绩效(Desa,2012)。可见,创业拼凑与家庭农场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仍不明晰。然而,既有文献较少研究创业拼凑转化为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中间路径。

从企业资源观看,创业拼凑是商业模式的一种转化机制,它们都是提升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重要来源(Rosa et al.,2019)。但是,一些家庭农场虽然依靠独特的商业模式赢得了不错的事业开局,却因资源困境未能适时创新商业模式,结果以失败告终。这意味着,任何家庭农场都难以永葆繁荣,只有通过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才有可能基业长青。调查发现,不少家庭农场完成了规模生产的横向一体化向全链发展的纵向一体化转变,形成了“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及其扩展形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以及“社区支持农业”“互联网+订单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多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实现了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改进和创新。这些家庭农场对外部环境反应灵敏,能根据市场需求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进行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具有绿色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优势,带动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劲动力源泉(Kostov et al.,2019)。然而,由于创业拼凑策略迥异,不同家庭农场主即使面对相同的创业环境,也可能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选择,并形成差异化创新,最终导致家庭农场创业绩效大相径庭。目前,乡村创业领域鲜有涉及创业拼凑、商业模式创新与家庭农场创业绩效三者关系的研究,但这正是探讨家庭农场创业机制的关键所在。

那么,在资源匮乏情境下,新创家庭农场如何有效利用创业资源,并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创业绩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从企业资源观出发,构建家庭农场“创业拼凑—商业模式创新—创业绩效”分析框架,选择湖南省典型案例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开展探索性研究,以期丰富人们对资源匮乏情境下家庭农场创业过程及其规律的认知。

二、文献综述

(一)家庭农场创业相关研究

家庭农场创业是以家庭农场为载体,创造性地利用乡村资源,并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扩大原有经营规模或开展新事业,以增加社会财富并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郭红东、丁高洁,2013)。现有文献主要从创业特征、创业现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家庭农场创业展开研究,并从经济、社会和生态层面对家庭农场绩效进行有益探索(例如Dolman et al.,2012;Godoy-Duran et al.,2017;任重、薛兴利,2018)。

(二)创业拼凑相关研究

创业拼凑是创业者创造性地利用手头资源构建异质性价值的行为(Steffens,2010)。基于此,家庭农场创业拼凑可以定义为家庭农场通过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推进产业融合的行为。由于不同的创业拼凑类型形成了不同的资源属性、结构和用途,使企业创业绩效存在差异(祝振铎、李非,2017)。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创业拼凑对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关于创业拼凑类型,已有文献多从拼凑范围、拼凑对象、拼凑来源、拼凑形态等方面进行划分。

(三)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研究

现有研究在商业模式创新的含义、特点、动力、途径、实施、评价及其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等方面有较多关注(例如Zott and Amit,2008;王雪冬、董大海,2013)。司春林(2013)提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企业为了适应不同市场环境而持续创新自身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及价值链的活动。根据该定义,家庭农场商业模式创新可以界定为一种通过持续创新农场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及价值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农业环境的活动。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案例研究方法的原因如下:第一,有助于揭示家庭农场通过创业拼凑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创业绩效的过程机制。第二,有助于洞察和挖掘乡村创业的新思想和新知识。第三,有助于获得更加可靠的结论(Yin,2017)。

(二)案例选择

在本文研究中,案例家庭农场的选择标准如下:第一,成立时间在3年以上。第二,属于不同经营类型。第三,在湖南省农业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好发展前景。最终,湖南省的天喜哥家庭农场、云上源家庭农场、憩园家庭生态农场被选为本文的研究案例。

(三)数据收集

调查员在2019-2021年寒暑假期间对3个家庭农场开展了多次调查,每次调查前与农场主约好调查日期,时长约2~3小时。随后,于约定时间前往农场的种植基地、养殖基地或农产品加工厂考察,并围绕创业拼凑、商业模式创新和创业绩效等内容展开访谈。访谈结束后,及时将录音整理成文档,并撰写备忘录。数据处理中,多次与受访者通过微信、电话沟通,以补全和核对证据链。此外,还收集了相关媒体报道、宣传资料和行业信息等二手数据。

(四)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作为研究方法,通过三级编码逐步归纳副范畴,提炼主范畴,以构建分析框架。

1.开放性编码。具体操作如下:①将3个案例家庭农场依次编码为A~C(天喜哥家庭农场为A、云上源家庭农场为B、憩园家庭生态农场为C)。②逐句标签化农场A资料,得到相应概念,并将概念范畴化。③时刻关注与创业拼凑、商业模式创新和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相关的行为和事件,过滤其他无关信息。④对农场B和C按相同程序进行开放性编码,扩充、修订概念和副范畴。⑤当所有资料都完成了该编码过程,稳定的194个概念和12个副范畴得以确定。

2.主轴编码。笔者对开放性编码中12个副范畴进行往复比较,按照类型关系和因果关系将其重新组合,最终归纳出三大主范畴,即创业拼凑、商业模式创新和家庭农场创业绩效。

3.选择性编码。本文综合分析后,提炼出“家庭农场创业机制”这个核心范畴,故事线可以描述为:在资源匮乏情境下,家庭农场创造性地拼凑手头资源,通过创新商业模式要素提高创业绩效。

4.饱和度检验。为了检验概念和副范畴是否达到理论饱和,笔者继续收集更多的二手数据资料进行扎根编码,结果表明3个主范畴并未涌现新的副范畴和关系,且内部也并未发现新类属,因此本文通过了理论饱和度检验。

四、研究发现

本文以湖南省3个家庭农场为案例,首先分析特定案例农场的创业过程,然后遵循“复制”原则研究其余案例农场,最后以理论和文献为支撑并基于案例分析归纳出相关研究命题。

(一)创业拼凑、价值主张创新与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关系

创业拼凑作为应对资源匮乏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提升,其核心逻辑在于家庭农场主能充分利用社会网络和创业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向利益相关者传递新的价值主张,从而在获取商业利益时创造社会价值和保护生态环境。对案例数据的扎根编码结果表明,家庭农场主擅长使用业余的、自学的或他人的技能研发农业技术、培育动植物新品种和改装、焊接农业机械,同时还擅长利用其正式或非正式的亲缘、地缘或政缘等社会网络获取创业所缺资金、市场信息、经验性知识等一系列战略资源,进而在解决诸多新问题和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提高家庭农场经济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1:网络拼凑和技能拼凑有利于家庭农场创新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进而提升其创业绩效。

(二)创业拼凑、目标客户创新与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以及对绿色健康生活的向往,仅依靠传统方式经营家庭农场已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家庭农场必须在现有客源基础上识别、开发更多客户群体,并通过创业拼凑策略为目标客户提供绿色、生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解决农产品供需不平衡问题。对案例数据的扎根编码结果表明,家庭农场主时刻关注客户或市场的潜在需求和期望,通过吸引利益相关者参与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出一系列生态农产品和优质服务,在缓解家庭农场人力资源缺乏压力的同时扩大其目标客户群体,实现了价值共创。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2:人力拼凑和客户拼凑有利于家庭农场创新商业模式的目标客户,进而提升其创业绩效。

(三)创业拼凑、价值链创新与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关系

当前,一些初创家庭农场的显著特征是利用创新性手段,克服土地、资金、人力等方面的资源束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创业拼凑不仅能触发家庭农场的价值链创新,还能使这些初创家庭农场被行业认可、被规则和标准接受、被大众认同。对案例数据的扎根编码结果表明,家庭农场主打破传统的惯性思维,拒绝遵循有局限性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交易规则,持续更新和尝试新的农业解决方案,并为被遗忘的、被丢弃的、破旧的或被认为是“单一用途”的物质赋予新的使用价值,不断优化价值链各环节活动,以提高家庭农场创业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3:物质拼凑和制度拼凑有利于家庭农场创新商业模式的价值链,进而提升其创业绩效。

综上,本文构建了创业拼凑、商业模式创新与家庭农场创业绩效关系的整合模型,即在资源匮乏的创业环境中,不少家庭农场会在企业资源观的指导下采用差异化的创业拼凑策略,通过创新商业模式的不同要素提升创业绩效。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运用基于扎根理论的案例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创业拼凑、商业模式创新与家庭农场创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网络拼凑和技能拼凑策略有利于家庭农场主开发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并持续改进和创新家庭农场的价值主张,进而在满足社会需求和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提升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二是人力拼凑和客户拼凑策略有利于家庭农场主识别潜在需求和期望,并吸引家庭成员、客户和农村闲置劳动力等参与家庭农场创业,进而在扩大目标客户群体过程中实现价值共创。三是物质拼凑和制度拼凑策略有利于家庭农场主尝试新的创造性解决方案,不断推进家庭农场服务链、商品链、资金链和信息链的深度融合,进而获得并保持家庭农场竞争优势。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得到如下3点政策启示:第一,激发和培养家庭农场主创新思维,提高家庭农场创业拼凑能力。通过开展讲座、培训和示范推广等活动将创业拼凑和商业模式创新等经营理念传播给家庭农场主,并鼓励他们加强创业学习,以高质量盘活闲置资源和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第二,引导家庭农场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的商业模式。在尊重家庭农场自发演进基础上,引导其开展以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和价值链为主的商业模式创新,并鼓励家庭农场依托地区优势对自身产业进行“整链打造”。第三,完善创业扶持政策,营造有利于家庭农场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优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的乡村创业服务链条,建设科学、立体、高效的乡村创业孵化平台和示范园区,打造一站式孵化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创新创业提供全程、全方位服务。

原文刊发:《中国农村观察》2021年第6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9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