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创业起居注可信度,大唐创业起居注_全文

自五胡十六国时期实用化的双边马镫出现后,冷兵器战场上的“王者”兵种——人马皆披厚甲的超级重骑兵“甲骑具装”便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渐横行于其后的南北朝大乱世的战场之上。

当时,不仅是那些以马上功夫擅长的北方各朝军队均大力发展甲骑具装,战马资源十分匮乏的南方政权也都千方百计利用缴获或走私的马匹组建自己的重骑军团。

可是,这种“甲骑具装热”在唐朝建立后便戛然而止。大唐本是以武立国,可纵观唐军战史(尤其是在唐灭突厥之战中),出尽风头的反而是甲骑具装的前辈——轻装骑兵。

那么,为什么曾经主宰战场、升级一时的甲骑具装,到了赫赫武功的大唐竟不受待见了呢?

大唐创业起居注可信度,大唐创业起居注_全文

上图_ 南北朝时期重骑兵

  • 首先,作战对象的变化使得甲骑具装的存在变得尴尬。

众所周知,南北朝时期,最热衷于发展甲骑具装的北朝各国,其主要的作战对象是以步兵为国防主力的南朝军队。正如苏小华在《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中所说的那样,面对步兵,甲骑具装的强大冲击力,使其成为了破阵先锋的不二人选。

而且,相较于传统的轻骑兵,集团冲锋的甲骑具装给敌人带来的心理震撼和压迫感无疑也要高出许多,所以对本就擅长骑兵战术且又不缺乏战马资源的北朝来说,这种集冲击力、防护力、震慑力于一身的超级兵种自然是他们克敌制胜的理想选择。

而对于南朝军队来说,在面对敌方甲骑具装的巨大压力时,其解决这一威胁的方法也无外乎两个:一是“以步制骑”,即使用先进的战术与装备配置来升级步兵的战术体系,从而克制敌方骑兵,代表作便是刘裕的“却月阵”;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即发展自己的甲骑具装,以消除与对手的骑兵差距,就好比我们常说的“对付坦克的最好武器就是坦克”,讲的都是一个道理。

大唐创业起居注可信度,大唐创业起居注_全文

上图_ 北齐 加彩骑马武士俑

但到了唐朝,唐军的主要对手却变成了以突厥军为代表的游牧政权骑兵。那么,突厥骑兵是什么样的骑兵呢?按《隋书》的话说就是“来如激矢,去若绝弦,若欲追蹑,良为难及”。

可见,突厥骑兵是标准的以骑射为主要作战手段、以“来无影去无踪”的机动性见长的轻装骑兵。据当代学者考证,突厥军中战马披马铠者仅占总数的1/20,且其铠甲多为皮甲,而非金属甲。所以说,突厥骑兵是一支标准的轻骑兵军团。

大唐创业起居注可信度,大唐创业起居注_全文

上图_ 草原壁画上的突厥重骑兵

甲骑具装虽然依靠平均重达30-40公斤马铠和20-30公斤的骑手铠甲带来了超强的防御力,但也因此使骑兵丧失了机动性。这种机动性的丧失,在对阵步兵军团时是可以忍受的。但面对迅疾如风的轻骑兵,那结果只能是你追人家追不上,被人家追则跑不掉,陷入完全的被动之中。

所以,早在晋阳起兵之前,唐高祖李渊就“乃简使能骑射者二千余人,饮食居止,一同突厥”(《大唐创业起居》卷一),师法突厥组建了一支2000余人的轻骑兵。在被称为大唐立国第一战的霍邑之战中,李世民李建成便率领突厥化的轻装骑兵大败隋将宋老生率领的甲骑具装,这就足以说明问题。

大唐创业起居注可信度,大唐创业起居注_全文

上图_ 唐朝时期也曾有重骑兵

  • 其次,军事科技的发展,令甲骑具装的生存性受到挑战。

我们知道,甲骑具装最引以为傲的便是其人马皆披厚甲所带来的卓越防护力。但在持续三百余年的南北争锋中,各路武装为破解如何有效击杀甲骑具装这一难题也着实下了不少功夫。到了隋唐之交,随着军事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能够克制甲骑具装的武器也越来越多。

首先是锤、锏、鞭等打击型武器逐步问世,此类武器无需考虑破甲,只要以猛劲击砸对手使其造成内伤即可克敌。其次是弓弩的进步大大增强了箭矢的穿透能力,在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以“却月阵”大败北魏数万骑兵(包括五千甲骑具装)的经典战役中,晋军就“并赍大弩百张……百弩俱发”(《宋书?朱超石传》),以至“魏兵不能当,一时奔溃,死者相积”(《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

大唐创业起居注可信度,大唐创业起居注_全文

上图_ 北魏壁画

在军事史上,当敌方的杀伤力显著超过己方的防御力时,己方能做的无非是要么继续加强防护,要么干脆放弃防护。欧洲人选择了前者,将锁子甲升级为板甲,结果却进一步降低了骑兵的机动性,使其成为移动缓慢的靶子。而唐军则选择了后者,即部分放弃防护而增强机动性,通过机动来降低敌军杀伤力的输出效果,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考古证据的支持。

著名的《昭陵六骏图》中,真就找不到一匹披着马铠的战马。这就和后膛枪炮发明后,穿什么铠甲都没用了,于是大家都不再披挂金属护甲,反而提高了单兵的机动性,以便其灵活地进行躲闪,降低被枪炮杀伤的概率。

大唐创业起居注可信度,大唐创业起居注_全文

上图_ 昭陵六骏 李月溪手拓

  • 再者,唐朝骑兵虽无甲骑具装之名,却有甲骑具装之实。

可能有人会说,你说的不对,唐朝也有自己的重骑兵,那就是著名的玄甲骑。对于这一点,笔者不能苟同。因为从现有的史料来看,玄甲骑毫无疑问是以机动性见长的骑兵,无论是新旧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里面有太多关于玄甲骑“追奔百余里”“横冲无前,如风而过”“骑速甚高,以出敌阵之后”这样的记载,无不表明玄甲骑的优势在于其超强的机动性。

当然,诚如一些学者所言,玄甲骑的战马是披甲的,但这种甲绝不是甲骑具装那种全套金属马铠,至多是在马匹正面的马面、马颈部披一层皮甲,这样既不至于影响战马的机动能力,又能满足一定的防护需求。因此,玄甲骑可以算作另类重骑兵,即人披甲、马不披或少披甲的“重装轻骑兵”。

大唐创业起居注可信度,大唐创业起居注_全文

上图_ 唐朝轻骑兵

唐军骑兵虽不再像甲骑具装那样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但却继承了甲骑具装擅长破阵的优良“基因”。这一方面是因为双边马镫的实用化,使得骑兵可以更为有效地灵活使用弓弩与长枪,另一方面更是唐人并没有把前人的重骑兵战术理念扫进垃圾堆,而是将其与骑兵突厥化大胆结合。

无论是在霍邑之战,还是虎牢关之战,李世民率领的唐军骑兵都采取了类似北朝重骑兵那种中央突破、直捣中枢的打法。而这种战术,诚如《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中总结的那样“不是学自突厥,而是十六国北魏在长期战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所以,甲骑具装虽在唐朝走向没落,但唐朝骑兵却在甲骑具装的基础上结合突厥特色,最终发展成了骑射与冲锋兼备、即可长途奔袭又可突击破阵的复合型轻装骑兵,这毫无疑问是军事史上属于中国的伟大杰作!

作者:林森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苏小华 《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

〔2〕张明扬 《中国古代战争史札记》

〔3〕王永兴 《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92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