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近日,山东日照市一名医生厉某在B站疑似直播妇科手术,被网友举报后,该医生被刑事拘留,提请批捕,依法依规注销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予以开除,当地管理部门、涉事医院11名相关人员被追责。
在该事件中,涉事各方的法律责任如何厘清?该事件衍生出的网络平台内容审核问题、医生医德医风的线上监管问题怎样破解?南都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官方关于此事的通报。
焦点一
事件中法律关系怎么厘清?律师:医生、平台、医院三方均有责任
广东诺臣(白云)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认为,这名医生在患者手术期间进行偷拍,并直接将涉及隐私部位的画面进行直播,性质是非常恶劣,他的行为涉嫌触犯了刑法中的传播淫秽物品罪,同时,作为医生,他的行为侵犯了个人隐私,也属于侵权的行为。
视频平台的责任方面,郑子殷认为,虽然平台声称对于这个直播视频在当天就已经警告、切断信号,随后也永久封禁了直播间,但这个视频事实上已经传播开来,所以,他认为平台也要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可能需要接受罚款、停业整顿等处罚。
医院在此次事件中也是有责任的,郑子殷提出,如果确认此次直播行为是在医院里面发生的,根据民法典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进行保密,而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医院同样要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焦点二
平台怎样进行内容审核?有平台探索医生资质审核 但“真医生”≠好内容
此案中厉姓医生进行违规直播发生在B站,B站是近年来逐渐“破圈”的大众向视频平台,直播内容虽然被投诉、切断,但最终部分图片视频仍流出,引发恶劣影响,反映出平台在内容审核方面的漏洞。
“这件事主要是医生违规,没有守住职业道德的底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认为,这起事件首先是涉事医生违规的问题,继而提出了视频平台的内容审核机制问题,“对于开放平台的实时直播内容,出现违规后要怎么及时叫停,这其实不是新课题,就像过去直播平台出现涉黄直播,要怎么停掉,是同样的问题”。
视频平台该怎样进行内容审核?实际上,在内容传播和审核方面,大众视频网站尤其是直播平台,近几年已有过相关教训,积累了审核经验。
细分到医疗专业人士生产内容方面,有视频平台已摸索出实名认证、资质审核等办法,如,医生需要提交证明资料进行身份认证,对于医生资质进行年度审核,要求只有三甲以上等级的医院医生才能进行医疗健康相关内容生产,等等。
南都记者在B站看到,在医生资质认证方面,B站对于医疗博主只在“资质”栏中标注“医生”,不公开更详细的资质认证信息,博主个人资料中的信息标注到何种程度要看博主自己,有的只介绍属于哪个专科,有的会标出详细的工作医院、姓名,能公开实名信息的是少数,而B站对其个人认证多采用“健康知识科普UP主”或“知名科普UP主”的说法。
据南都记者向曾在B站发布视频的医生了解,对于“资质”栏显示为“医生”的博主,B站是要求提供实名信息以及工作单位证明的,也就是说,医生博主虽然没有公开详细资质信息,但在B站后台是有实名和单位名称留底的。
但另一方面,不申请医生的资质认定,博主也是可以发布医学科普相关视频的,视频提交后一段时间,待人工审核通过了即可公开发布,审核不通过的话平台会反馈不通过原因。
B站人工审核的标准是什么?据了解,博主没有医生资质认定的话,用药、手术、救治相关的临床医学内容是无法通过审核的,可以通过审核的是医学科普内容,但也会限制稿件曝光度。
对于要不要认证“医生”资质的问题,该医生认为,有资质认证后更容易通过标签被搜索到,发布的内容也更容易获得好的影响力和阅读量,但提交真实资料和医院证明的流程让一部分医生有顾虑,索性只发布简单科普内容,投稿审核大部分也能通过。
保证是“真医生”,能保证内容质量吗?这个问题仍有争议,一方面,网络上不乏医生博主抱怨视频平台审核流程繁琐、审核标准不清,另一方面,即使是通过审核的、以真实医院单位和真实姓名出场生产医疗健康内容的博主,也有同行会对其内容的专业度有异议。
建议
怎样审核医疗相关内容 专家:采用线上线下一致原则
对于医疗相关内容的审核,还有什么好的办法?陈秋霖认为,对于医疗相关内容的审核,在医学伦理方面应采用线上线下一致的原则,比如学术界常用的手术直播,就必须要有患者的知情同意,也要注意患者的隐私保护,还不能违背公序良俗,“现在视频和照片的使用更广泛快捷了,但监管的原则和逻辑还是一样的,线下医疗中,伦理委员会等制度就是在医学发展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互联网上也要围绕医学伦理不断探索好的警示、应急、惩罚制度”。
大众视频平台内容审核的专业针对性不强,那么,进行了大量专业医疗健康内容生产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是怎么做的?不外乎人工+机器监测,对直播进行人工实时跟进,同时,根据用户资质进行分级显示管理。
南都记者了解到,在一家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上,面向大众发布的文字、图片、视频内容采用机器+人工共同审核的流程,直播视频则均需要平台员工参与进行,并不会全权开放给用户。在该平台面向医生群体的论坛版块,对于医学图片、视频采用根据用户资质进行分级显示的办法,即,可能存在血腥等用户不适的图片,需要用户再次点击才能查看,如果是涉及敏感部位的医疗图片,只向该平台的“认证用户”开放(认证用户是指向平台提供了真实信息,可以保证为医生、医学生、医疗行业从业者的用户),以保证医学学术交流和敏感信息保护的平衡。
另一家更侧重线上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医院平台企业介绍,其平台强调和线下相同的医疗管理规范和医疗伦理,在医生的科普直播中会在直播间持续显示“严禁出现违规、低俗等内容”“保护患者隐私”“直播过程将会生成视频回放”等醒目提醒,同时,医生直播过程中有专门的值班运营人员进行实时监测,监测重点是医学内容易违规的4大类、12小类的“风险点”,血腥、涉黄等不良信息就是可能出现的一个“风险点”,如发现违规,会立刻下架直播,并处罚医生;对于患者评论中可能出现的违规内容,平台会依据积累多年的敏感词库进行筛选和禁言处理。
建议
怎样对医生行为进行监督约束?律师:监管医风医德 应畅通患者对医生的投诉评价渠道
一般来说,平台、医院对于医生的行为都有监管约束的责任,但实际操作中,要提前预知和控制此案中医生的这种恶劣行为,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在上网操作如此便利的情况下。
对此,郑子殷提出,在医生的医风医德监管方面,除了要加强培训,还可以建立一个收集患者评价的渠道,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医疗领域专业性强,患者往往无法对医生的医疗行为作出足够客观专业的评价,但郑子殷认为,在医风医德方面,这种评价系统是可以起到一定辅助作用的,“比如,第一次有患者投诉这个医生的话,可能没有很确切的证据,你只能记录一下,但如果之后有不同的患者也投诉他,这个评价积累起来,还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
郑子殷说,他自己接受过一些客户咨询,有女性在接受年度体检的时候,感觉医生的手法有猥亵的嫌疑,“我跟她说,你应该可以向医院进行举报,或者报案。但对方有顾虑,一方面是主观意愿上不太愿意,一方面就是反映问题的途径不太顺畅”。
郑子殷认为,如果相关渠道畅通,而且能保障投诉行为足够保密,会有更多人可以更好地维权,而这种评价考核机制也可以对极端的不良行为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82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