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荆门日报-荆门新闻网
一大早起来,就收到了一位远在湖北荆门的同学信息:刚看新闻说西安又新增了病例,疫情如此严重,韶兄是否安好?
知道同学是出于关心,因此,把近期情况给同学做了介绍,西安城内生产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孩子的兴趣班篮球、乐高一如既往进行,自己的工作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回答完,同学似乎吃了一惊,说在网上看到的信息是西安到处在全员核酸检测,该停课的都停课了,该关门的商场、饭店都关门了,咋感觉两方的信息大相径庭。
这又让人想到了今年7月底的时候,一个在郑州的朋友处理西安的房产,需要亲自到西安来办理过户,因为当时西安也出现了偶发病例,朋友来之前专门在网上了解西安疫情的相关信息,了解到的同样是疫情防控形势很紧张,大街上空荡荡,商场里静悄悄。以至于朋友跟房子买方商量更改过户时间,后来因为合同约定的期限将至,对方不同意调整,朋友就咬着牙硬着头皮来了。当朋友进了西安市区,看到广场上黑压压的跳舞大妈,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到了真正的西安。
这到底是怎么了,我们在网上,尤其是移动社交平台上了解到的信息,跟现实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其实,其中有很多原因,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因为网络信息实际上有几个比较大的问题,一个是滞后性,一个是非专业性(娱乐性),一个是被操纵性。
网络信息与传统媒体比,迅速很多,但跟专业渠道相比还是要慢些。譬如去年8月,西安新城广场旁边的一处城墙遗址坍塌发生在上午9点左右,而抖音、头条上开始大量推送此信息的相关视频在下午2点左右,从事情发生到大众能看到坍塌的视频,中间大约5小时,因为从视频被发到网上,再到成为热点,再推送到千万个手机客户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的。要知道,5小时可以发生很多事情,如果以一般网络信息为标准,就会和现实有所差距。
网络信息除了极少数的专业网站,大部分欠专业,在这个流行价值共创的年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信息想在海量大众当中快速传播,大部分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就是猎奇性,也就是越是那些鲜有人见的、与众不同的信息越容易获得传播。比如针对西安的疫情,如果你拍的视频还是大家生活如常、不慌不忙,大概率是很难传播的,唯独把气氛渲染得很紧张,才可以满足猎奇心理。这也就不难理解外界都觉得西安疫情很紧张,而实际上西安市民的实际生活还是一如既往。
网络信息的片面性主要受到信息平台算法的影响。翻开每个人的手机,同样的信息平台呈现的内容截然不同。原因在于,平台已经对你进行了清晰的画像,掌握了你的性别、爱好,甚至你的秘密。比如我们有时候会发现无意间跟朋友聊天说自己脱发,打开手机就会有防脱发洗发水的推送广告。其实,我们已经在信息平台面前“裸奔”很久,它让你看到的就是你想看到的,你看到的就是它想让你看到的,是不是很可怕?这也就导致了网络信息的片面性,这种情况下,尤其是还掺杂有带货任务的信息平台,很难提供给你真实的信息。
所以,当下如果想要获得准确的信息,一定要学会打造自己特定的信息获取渠道,可以参考网络,但切不可依靠网络。如果你想知道某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最好亲自去待一段时间。如果你想了解某个人,最好抽出时间跟他共处几次。
置身其内,方可洞察秋毫。(王 韶)
本文来自【荆门日报-荆门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78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