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中国互联网的发源地,早期的中关村孵化出了无数互联网公司,传统的门户网站:百度、新浪、搜狐等等,以及新兴巨头字节跳动,全部都在这里。
杭州作为电商类的大本营,迅速崛起,孵化出了阿里巴巴和无数互联网电商公司。
就连深圳,靠着腾讯也可以傲视群雄。
那么,上海呢?
无论是作为上海代表的、主营业务为机票酒店的网站携程,还是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仿佛都在量级上,和其他城市都差了那么点意思。
在过去,上海,苦无巨头互联网公司久矣。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上海的互联网公司数量变多了,并且独具特色,也给自己的产业加上了这一环。
01
现在上海的互联网大厂,后浪凶猛。
前期跟不上没关系,上海后期在发力。
以前的上海仅有携程苦苦支持,还不被看为是互联网公司。现在的上海,各色独角兽公司层出不穷,在上海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来源:工信部官网
工信部12月1日刚刚公布的1-10月的数据中,上海的互联网业务累计收入,排在了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广东省。
而在前五位中,上海又是其中最快的那一个,增长了足足36.5%。这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夸张。
上海的业务,也从携程一家苦苦支撑,变成了多方面多角度地开花。
不提字节跳动、腾讯、阿里等位于上海的分公司或研发公司,只提上海本土孵化出的互联网公司,你就会发现,上海的互联网公司,原来已经悄悄地发展了这么多。
在上海的互联网公司中,这几年势头比较猛的当属Bilibili了。

上海城市宣传片
被年轻人称呼为“B站”的哔哩哔哩,不仅仅是一个二次元爱好者聚集的视频网站,还出现在了上海的城市宣传片中,是代表着上海的一个特殊符号。
它与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知乎等等,都属于内容平台。
但是不同的是,B站上的主力用户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为B站贡献了大量优质的内容,以及养成了平台依赖的习惯,有着足够牢固的黏性。
谁抓住了年轻人,谁就抓住了未来。

截止到2021年12月24日收盘股价
即使B站盈利不好,也不妨碍B站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营收一直再创新高。
2018到2020年,B站的净营业额分别为41.29亿、67.78亿及119.99亿,覆盖了游戏、会员、广告和电商等多个方面。
而更能作为上海互联网巨头代表的,当属试图挑战淘宝地位的拼多多了。

来源:拼多多
目前的拼多多,用户量级已经不亚于淘宝,全面进攻下沉市场,收获了大批的用户,甚至超过了京东,已经在互联网细分的电商赛道上做到了第二名。
而且,在之前的“千亿补贴”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起了拼多多平台,不仅仅是广大的基层乡镇,上海的使用人数也很多。

来源:胡润
甚至在最新的胡润评选的中国百富榜上,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互联网这个赛道上的排名,仅次于字节跳动、腾讯和阿里的三人。
B站、拼多多、携程,这三家不属于BAT或者是TMD集团旗下,是上海本土孵化出的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而且在各自的细分行业中做到了龙头地位。
除此之外,还有喜马拉雅、小红书……它们都是上海本土的知名互联网公司。
再加上字节跳动、腾讯、阿里的多个分公司和集团内下属公司,如饿了么、本地生活、盒马等等也纷纷将主营业务放在了上海。
上海从金融胜地,同样变成了互联网大厂的集中地。
上海,真的在互联网上赶上来了。
02
上海的互联网大厂分布的也非常均衡。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张图,很有意思:

这张图,将上海主要的互联网公司,全部都标记了出来。
可以看到,上海的互联网公司,不仅仅在数量上追了上来,而且分布的比较均衡,市区和浦东均有一定的互联网公司。
东西南北,无论哪个方向都有互联网公司,尤其是集中在几个地方:张江、漕河泾、紫竹、五角场、陆家嘴、东外滩、徐汇西岸和大虹桥。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集中在了中环附近:

比如最近一两年内在上海拿地的字节跳动、京东、B站和美团,他们拿的地都是中环附近的。
当然,这是有一定原因的,中环线两边交通便捷,再加上住宅也比较多,比较合适进行产城融合。
而且,中环既不像外环一样通勤不便或者是配套不足,又有足够大的空间,能够建造一定体量的办公楼和园区。
整体成本上又比热门地段要便宜,所以很多互联网公司都集中在了这里。
比如漕河泾、五角场等等,都已经发展成了互联网公司的聚集地。这些区域也对互联网大厂发了很多红包,招商引资让他们留下来。
浦东张江占比居多,那里是上海最早发展互联网的地区之一,阅文集团、老牌的盛趣游戏(原盛大游戏),都在张江园区内。
还有很多规模虽小但是营收很强的互联网公司和工作室,位于青浦等稍偏的地方,比如沐瞳和网易的部分工作室。
各个方向都有互联网公司的出现,其实恰恰说明了,上海互联网在数量上真的增多了不少。
不仅仅是数量,能级上也变大了,并且,上海互联网公司开始在世界上崭露头角产生影响。
比如之前提到上海一直没有和北京字节跳动、杭州阿里、深圳腾讯等抗衡的互联网大厂,现在有了拼多多。
而且,仅仅是互联网游戏这一块,上海也继盛大之后,孵化出了自己的另一个游戏巨头公司米哈游。
在2020年仅仅凭借手游就达成了全球游戏收入前三的行列,它的净利润还特别高。

来源:米哈游官网
这就说明了上海的环境,是非常欢迎互联网公司的,尤其对面向年轻人的互联网公司氛围更加良好。
在上海的年轻人居多,他们接受新鲜东西速度快,也是游戏等高营收业务的主要用户。
上海更是有二次元唯一城的称号,因此全国的互联网大厂,纷纷将游戏业务放到了上海。
相信在五年后,想要做一张上海互联网公司的地图,会发现太难了。
因为太密集了,会有大量的公司布满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区域和其他新兴区域。
03
上海这几年All in互联网,变化非常大。
曾经,上海被称为没有互联网的城市,在2008年时,甚至领导问出了,“为什么像马云这样的人,在我们这儿没有成长?”

在过去,确实如此,上海更重视外资和国企总部,对本土的企业扶持不足,尤其是互联网这种需要创业的企业,更是需要大量的扶持。
然而现在,随着拼多多、美团、B站、小红书、喜马拉雅、米哈游的崛起,可以看到,上海开始扶持引入互联网行业了。
在上海,互联网的各个细分板块都在开花。告诉了我们,上海是有着互联网基因的,不仅如此,还极强。
上海有着自己的优势,无论是地区中心、强大的金融实力,还是便捷的交通、足够优质的人才储备,都给了互联网成长的土壤。
几乎全部的互联网公司,都将自己的华东总部放在了上海,并且将重要业务放在了上海。比如阿里,就将蚂蚁金服、盒马、本地生活这三个大块放在了上海。
而上海的互联网公司,也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精英化,而是变得接地气多了。
拼多多这种来源于下沉市场的电商公司,甚至可以被称作草根出身,竟然也能在上海崛起,说明了上海的想法早就改变了。
别管是不是高大上了,只要能带动区域就业、区域消费、区域经济活力,那么就足够了。
于是,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在上海生根发芽,上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本土互联网公司。
未来,上海诞生和崛起更多互联网公司,我也认为是大概率事件。
现在,还能有人再说上海没有互联网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7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