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银四到了,打工人跳槽的黄金时间来了:去年的年终奖差不多拿到手了,各大公司的招聘信息、新岗位编制也放出来了。早有跳槽打算的小伙伴相信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问找工作行业怎么选、岗位怎么找、简历怎么写。本文统一解答一下换工作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其中不少笔者私藏的找工作经验。原创不易,感觉有收获的快来收藏、分享一下吧~
一、你为什么跳槽?
首先提出一个灵魂拷问:
你为什么要跳槽?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观察到很多小伙伴根本没想清楚自己究竟为何而跳槽。有的是在哪个公司都干不久,觉得自己总是被不公正对待,一年一跳哪家都不满意;有的是随波逐流,别人跳槽拿到了更好的offer,我也来试试;有的是觉得公司行业发展不适合自己,想换个环境;还有的是与公司领导、同事相处有问题,不一而足。但是,跳槽真的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以上问题吗?还真不一定。
笔者认为,我们做任何事情需要先内省、追问为什么,想清楚了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带有明确方向跳槽,自然也就更容易达到目的。
笔者观察总结了跳槽的一些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01、提高薪资
因为薪资跳槽的情况是最常见的。在大城市生活成本逐年增加,工资的涨幅如果追不上不断飙升的房价和物价,那真的是难以生存。笔者认为在一个单位如果有固定的调薪(一般是5%-15%,与行业增幅基本持平),并且每年年终奖、福利也没有缩水,单纯为了薪资跳槽就不是特别迫切的理由。毕竟换一个单位需要投入的成本也是巨大的,需要从头开始培养人脉与流程经验,还有业务持续性、团队稳定性等很多未知的风险。个人认为跳槽薪资涨幅需要在30%以上才值得考虑。
相反,如果在一个单位3年以上都没涨薪或涨幅很小,升职也遥遥无期,确实要开始考虑换一家了,原地不动就代表着已经被市场甩在了后面!

关于薪资有个问题需要特别提醒:
社招很多公司会参考上家公司的薪来加一部分涨幅给offer。很多朋友为了提高offer薪资,谎报上家公司的薪资。这种情况是万万不可取的,因为正规一点的公司都会要求提供薪资流水、工资单等证明文件。发现造假会被打入黑名单,永不录用。诚信问题是很多公司的红线。
如果上家公司薪资实在很低,可以提供一些工资以外的福利、股权、房补等一切可以证明的附加福利。实力到位、岗位合适的话是可以拿到理想薪资的,笔者就有一次跳槽拿到近100%的涨幅(8k到14k),HR谈薪资涨幅不是绝对的。
02、发展受限
很多公司内部晋升通道不明朗,或者自己所处的部门发展不好、岗位职能尴尬,也会造成很多朋友跳槽。
这种情况笔者优先建议内部转岗或转部门,不少公司有内部活水计划,优先录用本公司人员。这样的切换相对于跳槽到外面可能过渡更顺畅,公司内的积累也还能保留;也可以与自己的主管领导聊一聊,在主管权限范围内职能工作方面是有一定可调整空间的。
以上内部道路走不通了,再考虑外部。同时也应该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是否比身边人能力欠缺才导致有晋升通道自己却没有得到机会?调整好心态以及抱有一颗谦虚学习的心,不管跳槽与否都是对成长有益的。
03、被动离职
行业下行、公司裁员优化、团队解散、降薪等,这种不可抗因素,赶紧准备简历提桶跑路吧!
这种情况笔者只提醒一点,留好各类证据防止后续纠纷,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法律途径维权。

二、跳槽怎么跳
想好了确认要跳槽,就开始按照准备简历(作品集)-投简历-面试-拿offer几个顺序来进行准备了。以下分别对几个步骤的注意点进行说明。
01、准备简历
简历怎么写?这里面其实有大学问,网上也有不少专题辅导、相关文章,这里不一一展开,主要从个人信息、求职意向、自我评价、工作经历、项目经历、学业经历几个方面来写。注意适度包装、突出亮点、数字说话。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与应聘岗位的契合度,是最关键的。
另外看我们简历的是完全陌生的HR/未来同事/领导,有人说HR筛选一份简历的时间不会超过30s。我们需要做的是——快速让他们理解并get到自己的亮点。
设计类岗位还需要准备作品集,个人建议项目选择需要有层次性、有逻辑,并突出个人优势,项目数量三个左右为好。同时注意控制作品集大小及格式要求。从用户体验角度来想,面试官看到几十兆的作品集,下载太慢看不到作品集就直接划掉了,白白错失机会。有条件可以把作品集做成在线网站,无需下载还容易传播。
加分项:
1)个人IP,有相关领域技术沉淀。如社区优秀作者、github贡献值高、大v博主;
2)简历排版清爽简洁,格式符合要求(一般要求文字可复制文字的pdf或word);
3)邮件标题写明基本信息,如张三-三年经验-产品经理;正文有基本描述与礼貌用语。换位思考,这样的候选人肯定能赢得不少人的好感。

02、投简历渠道
社招来说,按照内推>猎头>招聘网站的优先级进行投递。
1)内推分为部门内强推和系统内推。前者可以了解到很多部门内部情况、岗位情况,可以把简历直接递给用人部门,可以避开一些坑,也有更快的反馈;后者是帮忙系统内投递,比网投拿到面试比率要大很多,但这种内推基本也要靠自己。
2)猎头的作用是帮企业找到合适的候选人,属于三方共赢,猎头也可以帮忙解答一些关于单位岗位的基本问题,也可以根据你的要求与情况推荐岗位、争取合适的offer。朋友圈里保留几个猎头,可以实时关注市场动向,也能更快找到合适的岗位。
3)招聘网站的海投通常成功率比较低,相比而言个人推荐脉脉、拉勾网、boss直聘。本人经验用下来这几个平台的反馈率比较高,进度比较快。
社招简历投递的顺序笔者也有些小经验:先小厂后大厂,最中意的公司与岗位可以留在最后。因为面试也是需要练习的,通过前面的面试可以查缺补漏,以更好的状态面对理想的岗位。当然,也不能太拖延。等别人招满了自己再优秀也只能等下次了。
校招主要关注各大厂招聘平台、学校招聘信息以及实习僧等实习招聘平台,实习转正是最好最快的路子。春招秋招通常是竞争比较激烈的。校招生可选择的余地并不是很多,实习经历、学历是被选中的最重要因素。

03、面试
面试之前,最基本的礼貌是把对方公司与岗位了解清楚,线上产品下载体验一下。必考面试题之一:说说对我们产品的理解及改进。如果提前没有任何了解,基本就被pass了。
技术岗位需要提前刷技术与行业面试题目,面试中或者面试前可能会有笔试题目。有些公司会有骗方案的嫌疑,但个人认为如果对岗位真的有兴趣就认真完成,并且最好要超出预期的完成,进行一定包装(比如形成一个完整文档),即便没有录取,这也会是自己的积累。
面试中不要迟到、穿戴整洁、带好需要的资料,随手关门、带走自己的垃圾。细节决定成败,这些都是提高面试成功率的因素,需要认真对待。
去面试也是一个与业内人士学习交流、了解对方公司的好时机,可以观察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前台与面试官的专业性、公司环境等等。找工作是个双向选择,面试官观察我们的同时,我们也在观察公司。
04、offer选择
经历了以上重重筛选,终于到了收offer的时刻!先别忙着高兴,如果运气好,可能会收到几个offer。这时候就面临offer选择的问题。
笔者观察,身边很多人选择offer的标准都是钱多少。私以为一切往钱看并不是个很好的方法,尤其是几个offer薪资差不多的时候。
笔者建议选择原则是行业>部门岗位>薪资。
1)行业决定了这个公司整体的发展趋势,优先选择快速增长的行业,这样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能吃到红利。但笔者也不建议一直追着风口走,很多新潮流来得快去得也快,太新的领域也代表着不稳定。关于行业选择,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
2)其次看是否是核心部门的核心岗位。公司很好,但如果处于边缘化的业务线,很有可能业务发展不好一整个被砍掉,这种例子屡见不鲜。什么叫核心部门、核心岗位?简单来说就是给公司带来最多收益的部门,比如腾讯的社交、游戏,阿里的电商,平安的保险、金融;在重技术的公司做技术,重业务的公司做运营,重产品体验的公司做产品、设计。这样的原则选下来,往往可以实现话语权最高,拿到的回报也是最为丰厚的。
3)最后因素才是看薪资。薪资方面也有不少道道,比如底薪与奖金的比例、年终奖保底数目、社保公积金的比例、其他福利等等,这些也是坑最多、最容易被画饼的地方。个人认为如果生活压力大,优先选择底薪高的工作。因为很多承诺的年终奖是无法写进合同、无法被保证的,在年终奖发放前离职也会损失很大。
除了以上三点比较常见的因素,还有一个笔者的个人经验:面试时候对自己直系领导以及HR的直观感觉很重要。因为决定你在一家公司工作体验的,基本是面试你的这些人(同组同事、顶头上司、大领导及HR)。
三、尽人事、听天命
以上说了很多技巧上的东西,最后我们再来谈谈“心态”。
每一次的工作选择是很重要,选择有时候确实大于努力。但这也不代表一次走错就无力回天;相反,即便是此刻风光无两,也有可能随时跌下神坛。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老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
笔者认为在当下的世界,没有哪一个行业或者岗位是“铁饭碗”,科技的进步把社会的变革加速,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近的几年里我们经历了很多次“黑天鹅”事件,比如疫情、政策的变革、中美贸易战、俄乌战争……这足以让我们警惕。只有时刻保持敏锐的嗅觉,并有着不断内省、终身进步的姿态,才能在浪潮来临时不被淹没。
作为时代中一个小小的个体,我们把能把握的事情做好,剩下的就交给命运和时间吧。
【本期好书推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6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