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9日,星期四。

去年,笔者给大家分享了一个因绩效被开除的案例。原文笔者就不复述了,上链接,有兴趣的自己去看看。
一审原文:两次绩效被打3.25B,员工将支付宝告上了法院,判了!
二审原文:两次3.25就要被开除?法院判决:恢复劳动合同
二审结束后,支付宝又将该名员工上诉至北京高院。

支付宝北京分公司申请再审称:
(一)原审没有查清我方与何x之间能否继续履行的客观事实,至今何x仍然在国外,且归期不定。
1、何x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取除股权回购款以外的更多利益,并非真实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意愿,即其履行劳动合同的本意不成立,而是为了获得不当利益;
2、双方信任基础已不存在,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3、何x滞留国外长达一年以上,我方履行判决书通知其返岗,其仍以各种无理理由拒绝返岗,且回复我方归期不定,其已经完全没有与我方履行劳动合同的意愿,系恶意利用继续履行获取不合理的利益;
(二)原审法院主观苛以我方不可能达到的极高举证要求,以此为由认定我方提供证据不充分,单方解除违法,属干认定事实错误和对法律的错误理解适用。
1、我方已充分证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2,我方安排何x进行绩效改进计划就是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提供的相关证据能够证明培训计划与提升何x技能有密切关联性。
北京高院经审查维持原判,再次驳回了支付宝的上诉。
笔者有话说:
看这个案例几年了,真的让人很尴尬。
不难发现,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其实就是利益的博弈。
笔者虽然讲的是案例,但从这案例背后我们看到更多透露出来的是人性。对我们职场人来说,案例才是最值得学习借鉴的。最后,笔者也希望各位网友,看到那些职场上的撕逼案例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清撕逼的本质是什么;也希望各位在争取利益的时候,都要懂得给对方台阶。


这是今日流传在坊间的一张照片。收货方为超电文化,在物料名称中标注为B站专属离职礼包,单品为3000份。
也挺难为B站官方了,为了降低坊间舆论,别出心裁的为员工准备好了离职礼包。
当然,如果不是从员工的裁员补贴中克扣出来的,这份用心,我们还是可以夸一夸的。

今日,坊间流出一份某多的竞业协议,从该协议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一线互联网行业基本全覆盖。而竞业条款近乎苛刻。
唯一建议,拿到这家公司offer的同学,尽量多考虑考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8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