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迪设计内衣旗舰店官网(布迪设计内衣秀)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黄培昭】以野生动物大迁徙景观而闻名的塞伦盖蒂大草原、气势雄浑的乞力马扎罗山、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坦赞铁路……提起坦桑尼亚,出现在中国人脑海中的可能是这些画面。的确,坦桑尼亚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坦建交后,两国培养起深厚友谊。近些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在坦桑尼亚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日前,《环球时报》记者赴坦桑尼亚进行实地采访,亲身感受这个国家发生的可喜变化。

新建筑很时尚

坦桑尼亚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里有终年顶着雪盖、大名鼎鼎的乞力马扎罗山,有险峻的峡谷,还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成千上万的羚羊斑马角马悠闲吃草,狮子、猎豹等猛兽极速奔跑追逐猎物,遮天蔽日的火烈鸟肆意展开双翅,尽情释放着红色激情……难怪,旅游介绍丛书《孤独星球》这样写道:“当许多人想到非洲的时候,他们事实上想到的是坦桑尼亚。”

除了壮观的自然美景外,第一次来坦桑尼亚的人,也会为这里一些城市的发展发出惊叹。在坦桑尼亚的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街道整洁有序,高楼鳞次栉比,其中很多大厦都是新建的,其外观造型、设计风格等,都很时尚,甚至可以说很前卫。

站在坦桑尼亚港务局大楼的36层,《环球时报》记者看到,蓝天白云下一艘艘现代化大型货轮或在进入达累斯萨拉姆港,或停泊在岸边卸货装货。港口周围,一幢幢式样各异的写字楼拔地而起、气势恢宏。更远处,矗立着中国援建的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和新塞兰德跨海大桥,它们已经成了达累斯萨拉姆的标志性景观,引来大量游客打卡留念。

在坦桑尼亚,中国元素随处可见。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莫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坦桑尼亚的发展和中国密不可分,达累斯萨拉姆70%的基础设施都是由中国帮助建设的。莫希还建议记者在采访结束后,到中国援建的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图书馆看看,肯定不虚此行。记者注意到,这座图书馆十分现代化,可以与中国国内任何一所顶尖高校的图书馆相媲美。图书馆墙壁上方,“中国援助”的字样很醒目。

中坦友谊历久弥新

坦桑尼亚的全名叫“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面积约为94.5万平方公里,由坦噶尼喀(大陆)和桑给巴尔(岛)两部分组成。作为人类发源地之一,坦桑尼亚历史上就与亚洲国家有着密切联系。坦桑尼亚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有研究显示,早在15世纪初,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就曾抵达东非海岸。在坦桑尼亚沿海发现的大量中国瓷器碎片,是中坦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例证。

中国1961年与坦噶尼喀建交,1963年与桑给巴尔建交。坦、桑联合后,我国自然延续与坦、桑的外交关系,将1964年4月26日坦、桑联合日定为与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建交日。建交以来,发展同坦桑尼亚的友好关系在中国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

进入新时代,中坦友谊继续深化、历久弥新。《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坦桑尼亚许多地方,都会碰到当地人用中文向记者问好。达累斯萨拉姆53岁的出租车司机纳萨罗说:“坦桑尼亚是与中国关系最好的非洲国家。”这话虽然不太准确,因为与中国关系好的非洲国家不止坦桑尼亚一国,但这句话出自一个普通出租车司机之口,可见中国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在坦桑尼亚,“TAZARA”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特殊名词。《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期间,坦桑尼亚人都会饱含感情主动说起这个词。“TAZARA”是Tanzania Zambia Railway Authority的简称,虽然字面意思是坦赞铁路局,但其含义并不局限于这一铁路管理机构本身,而是泛指中国帮助修建的整条坦赞铁路。这条东非交通动脉也见证了中坦两国友谊。

坦桑尼亚外交与东非合作部长布迪强调,坦赞铁路被誉为“自由之路”,其修建过程历尽艰辛。上世纪60年代,世界银行以不经济为由,断然拒绝了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修建坦赞铁路的贷款要求,但是中国在自身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请求,为铁路建设提供资金,并派遣大量工程技术人员远涉重洋来到非洲,同坦桑尼亚人民并肩奋斗修建铁路。69位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为援助坦桑尼亚国家建设而殉职,其中51位为修建坦赞铁路而牺牲。中国人民的汗水和鲜血浇灌起永远不败的中非友谊之花。

“TAZARA已成为坦中、非中关系史上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坦方教师谢里夫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他看来,坦中两国是“不折不扣的铁哥们儿”,是完全信得过的“好兄弟”。谢里夫表示,坦中友好体现在多个历史事件上。坦桑尼亚在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过程中作出卓越贡献。当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时,坦桑尼亚时任常驻联合国代表萨利姆,在会场击掌欢呼祝贺,在联合国舞台上留下了不畏强权、主持公道的记录。

“‘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近些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已在坦桑尼亚结出硕果。《环球时报》记者探访了位于桑给巴尔、由中国电建所属水电九局的灌溉项目。乘飞机从达累斯萨拉姆到桑给巴尔,只要大约半个小时。从飞机上往下看,桑给巴尔灌溉项目周围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绿色,庄稼长势喜人,各类水果挂满树枝。

2020年1月2日,坦中政府举行桑给巴尔灌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奠基仪式。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等政府代表,都出席了奠基仪式。灌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桑给巴尔的安古贾岛和奔巴岛,主要包括4座水库、49口水井、113.5公里灌溉渠、94.7公里排水渠、100公里农田道路等。记者注意到,灌溉项目辐射地区满眼翠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与辐射半径以外的非灌溉区形成鲜明对比。

该项目坦籍员工介绍说,坦桑尼亚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日常消费品基本依赖进口。桑给巴尔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水稻。长期以来,桑给巴尔地区超过8000公顷的土地具备灌溉潜力,但只有800公顷的土地具有真正灌溉能力,水稻产量完全不能满足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中国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项目建成后,规范有序的排水渠、灌溉渠将保障水资源供给,广袤的沃土将变成桑给巴尔地区的大粮仓,提高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极大缓解坦桑尼亚粮食供应短缺问题”。

桑给巴尔灌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只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坦两国合作项目之一。在这一倡议下,中国帮助坦桑尼亚进行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达累斯萨拉姆港口扩建、姆特瓦拉港口扩建以及尼雷尔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建设等。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驻华大使凯鲁基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为坦桑尼亚带来显而易见的益处,在培育人才等软件方面,也为坦桑尼亚带来改变。莫希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受到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各地的欢迎,它给非洲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西方国家对非洲则不怀好意,总是承诺多、兑现少。

对发展道路的思考

2018年成立的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是东非第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和中非关系的专业学术机构。作为研究中心主任,莫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曾多次访问中国,而每次到中国,他脑海中总是萦绕着两个问题:#中国吗?中国怎么会这样发达?莫希认为,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快速发展列车的“驾驶员”,没有共产党,中国的一切就无从谈起。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全球化改变了中国,中国更加速了全球化进程。眼下,中国正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作出自己积极的贡献”。莫希认为,在国际事务中,中国总是表现得谦和大度,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各类冲突。“中国是我们的榜样,非洲向中国学习,就一定能够变得富强。”莫希说,中国正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而这让人们充满期盼。

对于国家发展应该采取哪种制度和模式,莫希表示,美国试图将自己的制度强加给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等国,但是结果呢?这些国家得到的是无休止的战争、冲突和政治混乱,国家基础设施被毁坏,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非洲争取民族独立之时,大家都希望将国家建设得更好,但是盲目引入西方民主制度使得非洲一些国家走向混乱和动荡。这对非洲国家来说是个深刻教训。


###(2022-06-19 19:07:12)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7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