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进谏的故事一句话概括(魏征进谏的启示)

陛下立志要做明君,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完成陛下宏愿,助他成为千古明君,为此,便是丢了性命也在所不惜。

最近,我又读了一遍郁雨竹的小说《农家小福女》,还是深有感触,也更注重于细节上的阅读。这次我注意到了书中的一个角色——魏知。

以上正是魏知说的一段话。

这本小说朝代参考了唐代,里面的人物也参照了唐朝有名的君王、朝臣。我印象最深刻是则是里面的魏知大人,#一个以历史有名的直臣——魏征为原型的角色。

在《农家小福女》第2440章,魏知参加了周白三家共同举行的庆祝宴会,席上魏知被赵国公灌多了酒,吐露了心声,变相为自己向皇帝李二郎表白了一番。

魏知出生于寒门,小说的朝代背景是世家、权贵把控朝政,而魏知却得到皇帝赏识,晋升宰相之位。他对新晋进士白善、白二郎和女太医满宝殷殷叮嘱:“你我这样的身份,固然是富有才情,但也少不了伯乐识马,不然,任凭我们有再多的才华也无用武之地啊!”

他拉着满宝的手,眼睛红红的,道:“身受君恩,所以常常担忧自己配不上这份恩德,因此才要时刻警醒自己,做到为臣子,为千里马该做的事,周大人,你将来也要如此啊。

陛下立志要做明君,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完成陛下宏愿,助他成为千古明君,为此,便是丢了性命也在所不惜。

满宝惊讶得张大了嘴,白善和白二郎也听得一愣一愣的,心中腹诽:所以您时常劝诫陛下,把皇帝气得跳脚是为了报君恩?

嗯,这么一想还真是,都是在阻止皇帝犯错,为了让他成为明君呀。

这一段魏知醉酒,我读了之后深受感动,不由得把他和历史上的魏征联系在了一起。

魏征书香门第出身,但是父亲去世过早,家中生计艰难。不过,少年魏征并没有被生活的困窘大道,而是勤奋好学、读书百卷,满腹才情,很快成为当地颇负盛名的文人。这与《农家小福女》中的魏知出身寒门有所相像。

隋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天下大乱,后太子李建成欣赏魏征的才华,招他做太子洗马。魏征对太子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从此对李建成忠心耿耿。

在太子与秦王的政治角逐中,魏征一直为李建成出谋划策,算计李世民。而秦王李世民的力量越来越壮大,在武德九年,先发制人,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事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李世民即小说中皇帝李二郎的原型。

玄武门之变后,秦王李世民稳坐了太子宝座,他将魏征叫到跟前,责问他说:

“你一个臣子,竟然挑拨我们兄弟间互相争斗,到底什么用心?”

魏征不卑不亢,道:“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也不会落得今天的下场。人各为其主,我也不过是忠于我的主人,这也有错吗?

李世民听后,不但没有生气责罚他,反而对他的才情胆识更为欣赏,更对他的敢于直言佩服有佳。

李世民摒弃前嫌,任魏征为詹事主簿,掌管文书;登基后,又将其提升为谏议大夫,专门负责逮皇帝的小把柄。

魏征进谏的故事一句话概括(魏征进谏的启示)

魏征

魏征可是历史上名垂青史的直臣,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征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他直犯龙颜,指出了唐太宗政治上的不少失误,经常不计个人安危,被气盛的唐太宗几番训斥、罢黜,又启用。

魏征进谏的故事一句话概括(魏征进谏的启示)

正如小说中李二郎和魏知的相爱相杀。魏知醉酒时说的这段话,大概可以解释他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讨人嫌”的臣子了:蒙受君恩,无以为报,只能助其成为一代明君,达成一生所愿。

魏征一生,“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其思想和行为,千百年来,一直被奉为封建政治家的典范和规范,传为千古美谈。

唐代笔记《龙城录》里记有这样一个魏征和唐太宗的小故事

魏征朝堂上经常直接指出皇帝政事上的错误,且常让皇帝下不了台。

有一天,李世民笑着对大臣们说:“那个山羊鼻子整天板着脸,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能够让他动心的东西?”

李世民身边的侍臣为了讨巧一二,回答说,“魏大人喜欢吃醋芹”。

第二天,李世民赐宴,赏赐的食物中有三杯醋芹。魏徵见了,食指大动,饭还没吃完,装菜的餐具就见底了。

李世民说,“你看你看,你说自己没什么爱好,我现在终于见识到了。”

被揭短的魏徵回答李世民说:“皇帝喜欢无为,不喜奢靡无度,臣子自然不敢有什么偏好。我也就好这一口罢了。”

李世民为此感叹好久。

还有一个小故事写出了李世民对魏征的又爱又恨,

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时候又跟皇帝争论起来。皇帝实在听不下去,有心发作,但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的好形象,只好勉强忍住,只是内心十分窝火。

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火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才算是把火发泄了出来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魏征进谏的故事一句话概括(魏征进谏的启示)

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虽为女子,但是难得的深明大义之辈。她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这对君臣互相成就,留名青史。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逝,唐太宗伤心欲绝,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他还下诏厚葬魏征,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简朴朴素,豪华的葬礼不是亡者之志为由拒绝。裴氏只用小车装载魏徵灵柩,唐太宗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自刻书碑文。

至此,唐太宗感叹心伤于魏征的逝世,留下了大家耳熟能详地悲叹: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持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你读小说时了解到哪些不知道的冷知识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7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