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15曝光的毒猫粮(2020年315晚会视频完整版)

020年315曝光的毒猫粮(2020年315晚会视频完整版)"

兽药残留含量超标14倍的“药残蛙”是怎么养成的?人吃了会怎么样?

食品安全大如天。消费者在外就餐,不仅要“吃得好”更要“吃得放心”。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消费者到餐馆就餐的关注因素报告》显示,“餐食口味”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占比60.1%,紧随其后的是“卫生环境”与“食材新鲜度”,分别占59.8%和57.2%。

然而大家真的吃喝好、吃得放心了吗?微博平台统计显示,2021年全年关于“食品安全”相关维权信息超过405万次;蛙来哒、胖哥俩、华莱士杨国福等多家知名餐饮品牌的食品安全问题接连被曝光,加剧了大众对食品安全的忧虑。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奥一新闻今起推出“315特别报道之食品安全篇”,将目光聚集在风靡全国的5家“牛蛙”餐饮网红店,梳理近一年来出现的食安问题、分析背后的原因及隐藏的隐患,并追踪至产业链源头,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呼吁各方合力,提升商家“守法成本”,确保消费者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兽药残留最高超标14倍,吃牛蛙等于“嗑药”?

近年来,继小龙虾之后,牛蛙成为消费新风向。凭借口感鲜嫩爽滑、高蛋白、多元菜品,牛蛙迅速占领餐饮市场。粤菜、湘菜、川菜、江浙菜等各大菜系竞相进入牛蛙菜品研发赛道,牛蛙主题餐饮店在全国遍地开花。

020年315曝光的毒猫粮(2020年315晚会视频完整版)"

牛蛙菜品展示 图片来自蛙来哒官网

美团数据,2020年,全国有超过1万家牛蛙主题餐厅和3万多家牛蛙相关餐饮店。《全国牛蛙产业调研报告》显示,2021年,齐庆美蛙、味之绝、蛙来哒、蛙小侠等知名餐饮品牌相继突破300家门店。

蛙来哒联合创始人罗清曾公开表示:“2022年蛙来哒计划再开超100家店。”据她介绍,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国内市场,牛蛙单品的餐饮门店已经有接近4万家,整体市场规模已达600-800亿。

伴随着开店热潮的,是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多个网红餐饮店销售的牛蛙产品相继被检出抗生素超标。

020年315曝光的毒猫粮(2020年315晚会视频完整版)"

制图:奥一新闻 数据来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奥一新闻记者抽取5家网红餐饮品牌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搜索,结果发现5家餐饮品牌均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其中4家问题集中表现为“牛蛙抗生素超标”。

以首个将牛蛙加盟连锁体系建立起来的品类代表“蛙来哒”为例,2021年12月,深圳3家蛙来哒门店被检出所用牛蛙兽药“恩诺沙星”残留超标,超标最高达5.6倍。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恩诺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用于治疗动物的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动物专属用药。老年人、儿童及低免疫力人群摄入较多恩诺沙星不合格的产品,可引起轻度胃肠道不适、头痛、头晕等症状,并产生耐药性

记者搜索历史信息发现,仅2020-2021年,蛙来哒便有五家门店因上述兽药超标问题被罚;2021年以来,仍有三家门店继续因相同的问题被处罚。农耕记、渝信小厨等知名餐饮品牌,近两年也出现过不止一次所用食材农残超标被罚事件。其中农耕记一家门店的兽药残留超标竟然高达14倍。

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息显示,深圳市农耕记餐饮有限公司红山六九七九分公司的1批次牛蛙被检出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之和计)超标,实测值为1.57×103(μg/kg)。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鱼肉和牛蛙中的恩诺沙星残留限量为100μg/kg,也就是说,该批次牛蛙兽药残留量超标了14倍多。

“药残蛙”是怎么养成的

“假如去看看一些牛蛙养殖场,我保证你以后再也没有胃口(吃牛蛙)了。”一位从事水产养殖行业的张先生(化名)告诉记者,他从来不吃养殖的牛蛙和罗非鱼,“常年密集养殖难以避免水体污染,谁会吃在垃圾池里面长大的东西呢?”

020年315曝光的毒猫粮(2020年315晚会视频完整版)"

广东一牛蛙养殖场 受访者供图

如果一定要吃,他建议记者:“尽量选择对水体环境要求比较高的鱼类,例如黄骨鱼、草鱼等。”

据介绍,牛蛙和小龙虾一样,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物种。牛蛙不仅食用价值高,而且养殖周期短,可用最少的饲料养出最优质的蛋白。近几年来,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不少从事水产养殖的农户们纷纷开始养殖牛蛙,“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温室大棚高密度养殖”,这种养殖方式不但污染水体,还会导致违规用药的情况发生,“在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中,水体特别容易产生细菌,”另一位从事饲料行业的李先生(化名)告诉记者:“养殖户为了提高牛蛙的存活率,就会大量给牛蛙喂药。”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本不该出现在牛蛙体内的“广谱抗菌药”,会被检测出来的原因了。

养殖业中抗生素的滥用,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还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养蛙的水质非常腥臭,排出养蛙池后是不能直接对外排放的。”

事实上,国家早已意识到抗生素滥用产生的问题,已出台多项法律法规表明,大部分化工类药品在水产养殖均被禁止。为什么“药残蛙”还会出现在餐桌?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这与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有关。同时,有关部门对涉事企业惩罚力度不够,导致违法成本较低。

不仅如此,餐饮业加盟连锁形式也暗藏危机。有业内人士分析,网红餐饮品牌的门店回本大致需要两年时间,但加盟期往往为三年。这意味着加盟店需要最大程度缩短投入期。朱丹蓬表示,加盟品牌内部管理与质量内控体系有待完善。许多加盟商为节约成本尽快盈利,在人员管理培训、流程规范化及标准化方面不会全力落实。管理跟不上,自然问题频出。

除了上述原因,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也离不开全行业内卷。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8月,中国餐饮行业的投融资金额为439.1亿元,达2020年全年的两倍。资本按下“快进键”的同时,原材料成本上涨、疫情等因素叠加,使得餐饮企业生存并非易事。为尽可能降低成本,维持经营状态,部分企业便将目光投向违法成本较低的食材原料。

如何从源头消灭“药残蛙

广东是牛蛙养殖大省。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牛蛙已形成完备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产值接近800亿元,其中广东牛蛙产量占全国一半左右。

尽管牛蛙产业发展迅猛,却在养殖端面临发展困境。目前牛蛙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因养殖密度过高造成的尾水、病死蛙污染、违规用药等问题。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张春晓在接受奥一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牛蛙全产业链标准化程度还是较低,“(行业)难点在于没有品牌苗,小养殖户追求产量,但健康养殖意识淡漠。此外,餐饮端快速检测技术不足,市场也有价格风险,养殖户平均盈利能力差等”。

如何使牛蛙产业走向绿色发展之路?张春晓认为,规范牛蛙产业总体目标要做到两个保障,分别是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实现的路径是完善的监管体系。这需要由政府主导,建立牛蛙养殖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并依法依规严格监管。同时,鼓励牛蛙科研项目立项,加大科研投入。

产业链各环节也需逐步规范。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林蠡教授告诉记者,他的团队目前集中研究牛蛙良种选育和疾病防控,已经在养殖牛蛙中分离了多种病毒和细菌病原,建立了检测方法,开展牛蛙病菌耐药性和中草药、益生菌防控研究。他表示,牛蛙现在面临种质退化,要加强良种选育,培育无特异病原(SPF)苗种,因为病害防控和苗种质量有很大关系,而这又对养殖用药、尾水排放产生影响。

除了产业链源头的苗种建设,养殖过程的规范化问题不容忽视。广东省农科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国霞认为,“牛蛙养殖要彻底摒弃高密度养殖模式,不能再一味地追求养殖利润的最大化,要向绿色健康养殖模式转变。与此同时,行业管理部门需要提高牛蛙养殖准入门槛,组织科研院所加强对牛蛙养殖尤其是病害防治的研究,尽快出台尾水处理达标指导意见和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引导行业高效推进养殖尾水处理,推动牛蛙养殖转型升级。”

张春晓也指出,要将牛蛙养殖模式规范化,积极融入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如采用零排污全循环的工厂化养殖、生态化水处理的工程化养殖以及稻-蛙综合种养的生态化养殖模式。

除了产业链上游的养殖企业需要规范,全行业的食品安全意识也需加强。《农财宝典》牛蛙产业研究室首席分析师陈宏霖曾在去年底举办的“ 第二届全国牛蛙产业绿色发展”大会上表示,“抗生素超标从技术上来说不用或者用了给足休药期就行,关键还是要提高全行业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时加强监管引导养殖模式的升级,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总之,解决食品安全“顽疾”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广大商家守住底线、监管部门有效执法,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多方合力,共建安全食品消费环境。

监制:刘丽君

策划:谢江涛

统筹:管玉慧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管玉慧 张洁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