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家里的欢声笑语不断,但有一件事,却让老爹和老娘很发愁。
三娘子今年已经十七岁了,上门说亲的人不少,但她一个也没看上,眼看和她同龄的女孩们一个个都定亲了,只等着出嫁,可她对自己的事一点也不上心,这可把老爹和老娘急坏了。
其实三娘子觉得自己不算大,在乡下,女孩子到十八九岁出嫁也不晚,她不急着找婆家,而是着急自家的养殖场怎么做,才能成为养殖大户,让那些有钱人家从她这里采买鸡蛋,鸡肉和兔子,甚至是猪肉。
她觉得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在人前说话有底气,才能被别人重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而不是交给别人,因为自己家就是个例子。
她的养殖场已经养了一百来只鸡,八十多只兔子,因为数量越来越多,需要把鸡和兔子分开,她又让父亲把养殖场一分为二,一边养鸡,另一边养兔子,在后院里还养了六只大肥猪。
因为家里养的太多了,老爹和老娘商量了一下,把家里的地租给了别人,自己一门心思搞养殖,虽然很累,日子却过的蒸蒸日上。
过去的李家,吃了上顿没下顿,穿的衣服连羞都遮不住。现在的李家,穿的光鲜,顿顿有肉吃,出门有钱花,日子过的非常滋润。
远在城里的王员外家,却是日薄西山,过的非常凄惨。具体原因,且听我一一道来。
王员外的一位族兄,在朝中当大官,因为受到了奸臣的排挤和打压,被罢官发配到苦寒之地,家产全部被没收。
王员外一家也受到牵连,家产被没收,一家人从锦衣玉食者变成了街头的乞讨者。
这天,三娘子跟着父母到镇上,去卖自家产的鸡蛋和肥鸡,由于她家的鸡蛋质量好,鸡又肥,一会就被卖完了。
他们怀揣着十三四两银子,兴高采烈的逛着街,突然看到前面围了一圈人,他们也跟着过去看了一眼。三娘子看到后,脸色变的苍白,嘴唇发抖,她指着躺在地上的人,惊的说不出话来。
她父母觉得不对劲,把她拉到一边,问她怎么回事,三娘子缓了一会儿,才抬起头说,地上躺的那个人是王员外的儿子,也就是她以前的童养夫。
李老爹和老娘觉得不可思议,但觉得女儿不会认错人,于是把躺在地上的人扶起来,雇了一辆车,把他带到自己家,请了大夫给他瞧病,过了两天,王公子才醒来。
他醒来后,看到了站在床前的李家夫妇和三娘子,他惊的一下坐了起来。
李老爹赶快让他躺下,给他喂了一杯水,缓了一会儿,才让老娘把米粥端来给他吃。
喝了水,又吃了米粥,王青岚才知道自己被三娘子一家救了,他感激的要给李老爹夫妇磕头,却被拦住了。
他断断续续的说出了自己家的遭遇,因为流落街头成了乞丐,他去乞讨的时候,和家人走散了,又受了风寒,直接倒在地上昏迷了,得亏遇见三娘子一家,不然自己的命不久唉。
李家夫妇一看他这样,就让他住在家里,养好身体再说。
王青岚想到自己家人当初悔婚,觉得愧对三娘子,他执意要走,三娘子硬把他劝下了。
他听从三娘子的意见,暂时住在李家,帮助李老爹夫妇和三娘子养鸡和兔子,由于精心照顾,没过几天他的病彻底好了。
三娘子拿出了二百两银子给他,让他去找自己的家人,并告诉他要是有困难,直接来找他父亲,李家别的帮不上,暂时的救济一下他们家,还是可以的。
他又是羞愧,又是感激的对三娘子鞠了一躬,又郑重的给老爹夫妇磕了三个头,然后背着给他准备的干粮,抬脚走了出去。
王青岚走后,李家夫妇哀叹人的命运不济,又庆幸自己的女儿没有嫁到王家,不然这会儿自己家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不要说接济女儿,现在说来,女儿是家里的福星。
王青岚从李家出来后,来到他们一家曾经待过的地方,却发现家里人早就不在了。
他又一街一巷的继续找寻家人,最后在一个路人的指引下,在一座破庙里找到了自己的家人。
他的家人以为他被人抓走了,没想到他又回来了,他把自己的遭遇大概说了一下,然后带着他们来到了小镇,租了一个小院子,暂时把家人安置下来。
王青岚安置了家人以后,就出去找活计,最后在一个粮油铺里做了一个记账先生,每月二两银子。
要是以前,他每天的花费都不止二两银子,但今非昔比,二两银子是他们全家的生活来源。
王青岚走后,三娘子觉得自己应该帮帮他。虽然王家悔婚了,但自己在王家读了书,识了字,又用他们给的钱,发展了养鸡场和兔子场。受人滴水之海,给人涌泉相报,自己应该感谢王家。
她找到父母,给他们说了自己的想法,李家父母大力支持,觉得王家没有亏待自己的女儿,现在他们有难了,自己应该尽力帮助他们。
于是第二天,三娘子和自己的父母,拿着两筐鸡蛋,又带了自己家产的一大袋面粉和一大袋白米,来到了镇上,因为小镇不大,一打听就知道了他们的落脚处。
敲门后,出来了一位打着布丁的中年妇女,虽然落魄了,但三娘子认出,她就是王夫人。
她给王夫人福了一礼,然后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王夫人面露羞愧,赶快把他们迎到家里。面对三娘子和李家夫妇,她羞愧难当。
三娘子却没把那些当回事,她说了自己的来意,又让父亲帮忙把面粉和白米抬进来,自己和母亲把两筐鸡蛋抬到屋里,说了一些安慰的话,就离开了。
晚上王青岚回来后,发现家里多了许多粮食和鸡蛋,一问才知道三娘子一家来过了,他的心里翻起了波涛的汹涌,久久不能平静。
王家在李家的帮助和王青岚的努力下,慢慢能吃饱饭了,有时候还有点结余,日子过的虽然贫苦,但让他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过了年,三娘子十八岁了,在父母的催促下,她同意与邻村的张秀才订婚,日子选在五月中旬。
这天,王青岚从铺子里出来,正往家走,突然看到路边有个摆摊的,卖的头饰非常精巧。
他下意识的来到跟前,挑了一个发簪,揣到怀里,他的眼前又出现了她的影子,他摸着发簪笑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4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