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车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充电问题被视为“最后一公里”。充电桩的建设不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从国家政策方面
充电桩被列为国家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这表明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重点之一。
“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充电桩建设纳入规划,并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得到推动,目前已成为多个省市的共同基调。
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一份通知,启动了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的先行区试点工作。
政策的方向正在从“补贴电动车”转向“补贴充电桩”,重点支持充电设施建设、运营。
市场需求方面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最新数据统计,2022年1~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充电基础设施和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7。这与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规划的车桩比约1:1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国内充电基础设施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充电桩的布设速度过慢,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密集住宅和商业发达区域。充电桩已经成为市场上的迫切需求,而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有待开发。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充电桩建设仍然面临着6300万的缺口。
投资回报方面
根据数据测算,安装了40KW直流共享私桩,投入了10000+。每天平均服务8小时,每天可以充电320度。市场普遍服务费为0.5元/度电。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收益如下:
天均收益计算公式为:7(天) × 320(产量) × 0.5(单价)=1120元。
月均收益:30天 * 320元/天 * 0.5=4800元
年均收益计算公式为:365(天) × 320(元每天) × 0.5(收益比率)=58400元。
通常情况下,大约需要三个月左右就能够收回投资成本。

根据数据测算,在安装一个20KW直流共享私桩,只需要投入几千元,每天平均服务8小时,每次充电160度的情况下,假设市场普遍服务费为0.5元/度电,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得到的收益如下:
平均日收益为7元,月收益可达560元。
月均收益计算公式为:30天 X 160元/天 X 0.5=2400元。
根据年均收益的公式,365天乘以每天的收益160元,再乘以收益率0.5,得到年均收益为29200元。
在正常经营条件下,通常只需要两个月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
投资充电站的第一步是进行选址规划,考虑到市场规模已达千亿美元,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土地和市场资源也日益紧俏。要抢占先机,不能等待,早日进入市场才能赢得更多利润。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255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