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淘宝要搞预售,淘宝商品预售好不好?

交汇点讯 “冬天买的衣服,春天才收到。要不是收到快递,我都忘记买过这件衣服了。”在经历超长预售后,南京市民黄佳终于收到了一个半月前下单的羊绒衫。

这样的经历,不少人都有。春暖花开,很多小伙伴网购置办起新衣服、新配饰,但打开一个个直播间,浏览一间间网店,以往下单就能发货的简单消费模式,变成了预售先看样,心动下单后,收货需要慢慢等,短则7天,长则三四十天,购物变成“开盲盒”。

为什么淘宝要搞预售,淘宝商品预售好不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消费者吐槽预售期太长

30岁的吴新春是网购达人,也是汉服迷。她告诉记者,她比较能接受的是高端汉服预售,一件汉服动辄两三千元,需要量身定制,等几天很正常。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商尤其是服装电商,都实行预售制,让她想不通。“原本买了就能穿的衣服,现在有时候要等上好多天,等衣服收到了,已经过季了。”

在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陈深,对网红店铺的衣服很是青睐。“有的网红店铺,款式和质量跟商场差不多,价格却便宜不少。”她告诉记者,在网红店铺买衣服,曾是自己的省钱妙招。但以前基本全是现货,买了就能穿,现在却要漫长等待。“部分店铺预售达到45天,虽然主播说现在原材料涨价采购难,但买件衣服却天天要守着看到底哪天发货,有点烦。”

近日,江苏省消保委的微调查显示,各大网购平台均存在预售行为,时间为8到45天不等。舆情方面,今年一季度与网购超长预售相关的信息1507条,主要问题包括:预售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部分商品页面未标注或明确说明是预售,误导消费者,付款后才显示商品时间;预售时间长、超时不发货问题遭吐槽;低价诱骗、涉嫌虚假销售,如直播间以活动价诱导消费者下单,一段时间后告知没有货退款;商家规则被质疑霸王条款,部分商家不允许消费者因发货时间投诉、不能退换货。

《服装时报》江苏办事处主任郭艳发现,现实中,一些“网红”店大都长年累月采取预售模式,有些预售订单硬生生地被拖成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一些网红店100款新款只有20款是现货。更有甚者,连服装样品都没有,仅展示设计效果图,就在店铺内挂出预售链接,同时又未能按照订单时效统筹安排生产,受产能和交付能力所限,导致订单大量积压而无法按时发货。

记者在多个平台搜索发现,预售目前以女装为主,但也涉及鲜花、零售、化妆品等其他种类。在商品评价中,吐槽预售时间长的消费者非常多。

为什么淘宝要搞预售,淘宝商品预售好不好?

电商称“不做预售难挣钱”

一边是消费者不断吐槽,一边是商家趋之若鹜。商家为何如此青睐预售模式?

常熟一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灿,在常熟服装城做女装生意。近年来,公司在多个平台做直播,销量还不错,没有疫情的时候,一天销售额约三五百万元。代加工的服装工厂,在常熟、浙江、深圳都有。

“预售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按需生产,通过预售可以知道哪些款最受欢迎。按照预售订单合理备货,可以减少服装企业的仓储成本和物流压力,这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吴灿坦言,比如,一款衣服一周卖了1000件,企业预估实际成交量向工厂下单600至700件发给客户,然后中间退回来的衣服预算到下一批发货,就是梯队式的下单、生产、发货,将库存控制到最小。高库存是压在服装企业身上的一座大山,诸多传统服装品牌的倒下,也与库存积压脱不了关系。

做预售,与女装退货率不断升高也有关联。“其实商家也是没办法才预售的,不做预售的话很难挣钱,甚至要亏本。”吴灿告诉记者,10年前,淘宝女装退货率很低。而现在短视频平台发展迅猛,直播带货风行,同时随着电商7天无理由退货的推行,女装退货率控制在50%都是很难的,大部分退货率达到70%,而退一件衣服,企业的物流成本就达到10到12元。目前网红女装的毛利润一般只有35%左右,这还不算企业的推广、物流等费用。

在南京苏宁清江广场做服装生意的黄晓告诉记者,预售对商家来说,还有一重好处,那就是降低了退货率。“很多人是冲动消费,看直播一激动就买了,过两天想想又不要了。我们发现,每次从网络下单到发货前,会有约20%的客户退款。如果商家迅速发货,就要损失物流费用,而客户主动退款后,这部分费用就省了,也锁定了真正的目标客户。”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设置超长预售,也与部分网络平台的要求有关。“我们现在不管有没有现货,基本都是设置30至45天发货。如果设置了48小时发货,因为各种原因来不及发,部分平台对商家的惩罚非常严格。一件衣服我们一次卖掉上万件,如果48小时内来不及发,罚金很高,企业利润又不高,根本承担不起,所以干脆全部标预售。”

增加不法商家违约成本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盐城)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郑称德认为,预售作为电商的一种销售模式,本身并没有对错,不应一棒子打死。事实上,预售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比如生鲜领域,很多都是客户今天下单,电商明天送货;鲜花领域,预定一年的鲜花一般比单独购买一束要便宜。预售的好处是,商家根据订单量来准备产品,降低成本,消费者也可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企业通过预售,也规避掉一些快递或者库存的风险。

“当然,如果预售时间过长,对消费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风险。有可能在预售商品发货时间届满之前,商家‘跑路’或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导致他们无力履行预售合同。还有部分商家违背契约精神,在预售后恶意关店跑路,过些天又重新申请了账号开张。”郑称德认为,对于恶意超长预售,关键是要约束商家的行为。对市场监管部门来说,要督促平台对预售乱象进行监管,同时对恶意预售的商家要采取措施,要把对不法商家的处罚纳入到信用体系当中,增加不法商家的违法成本。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特约高级研究员陆泽倩认为,商品可以预售,品质和服务绝不能透支。商家希望实现成本风险最小化,可以理解,但不能跟消费者“玩套路”,更不能驾凌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之上。如果商家让预售成套路,将口惠当优惠,那么消费者擦亮眼睛、用脚投票是最有力也是最合理的反制。

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呼吁,希望电商平台设立特定的监管制度,针对预售商品的价格、期限、质量、退货条件等方面,进行明确规范,对商家单方面解除合同背后的“违约”“虚假宣传”等问题,依规进行处理,并设立畅通的投诉渠道,针对多次被投诉的商家,给予一定处罚。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许海燕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编辑: 洪叶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22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