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曾经全球市值第一的跨境电商公司亚马逊的管理哲学,为管理者和即将成为管理者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1、亚马逊14条领导力准则
亚马逊14条领导力准则不论是在面试招聘还是日常工作中都会以这14条准则的匹配度来考察员工,这也是亚马逊如今在全球拥有10万员工的情况下依旧能够保持高效运转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废话不多说,让我们先睹为快:

2、“逆向工作法”与“新闻稿/常见问题”

这14条准则乍看都是“正确的废话”,例如顾客是上帝,任何人都知道这句话,但亚马逊都有具体的SOP来确保这些准则的落地,这些方法就是著名的“亚马逊逆向工作法”、“新闻稿/常见问题”。
什么叫逆向工作法?就是从用户的视角倒推产品和业务的创新。
举个例子,亚马逊的产品创新和业务发展并不是依靠大领导拍脑袋,而是强调倾听客户的声音和坚持用数据说话。如果迁移到我们做产品的过程中,就是MRD和BRM的思考和撰写。
在亚马逊,这个文档被称为“新闻稿/常见问题”(PR/FAQ)。
很多产品经理一开始工作都是注重PRD也就是埋头画原型,但对用户的需求了解得不足,导致跟开发过需求的时候被质疑需求的价值。更严重一点就是产品上线了,没有人使用,这时候才想起来去调研用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在亚马逊所有的工作都要求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不允许YY需求,可以自己提出假设然后做AB test通过数据来论证需求的价值。
3、更多的方法

1)抬杆者
针对14条准则中的招牛人,亚马逊提出了“抬杆者”,就是面试的时候会有一个别的团队资深员工来提高招聘的标准并且具有一票否决权。
2)1/6页纸叙事法
在亚马逊工作强调效率,所以内部会议沟通不提倡使用做PPT,要求把会议的内容压缩到1或6页word以内,要求员工的工作汇报能做到像写文章一样清晰、结构化、高效传递。
3)永远在创业(Always Day1)
亚马逊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在全球拥有10万以上员工的公司,如何保持组织的活力,避免得“大公司病”,保持持续创新和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贝索斯提出了Day 1,就是希望每一个亚马逊的员工保持创业的心态工作,积极实践14条领导力准则,为自己和公司的成长负责。
写在最后
说了这么多,同学们可能会发现有些准则之间会相互矛盾,比如: 先行动起来vs做正确的选择,到底是先想清楚,还是先去实践呢?
我的理解还是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风险和投入小的事情,与其花时间想不如就去试一试,更快。
如果是成本很高的事情比如换工作、结婚、买房子,那就不适合冲动了,要全方位的考虑。
还有我是老板vs服从大局有时候也会冲突,我是老板我就是大局,还扯什么服从,别人都要听我的才对。
我觉得这还是要回归到职权范围,在自己范围内或者边上的事情,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己范围外的比如亚马逊的CEO人选就不劳我费心了,先做好自己吧。
以上是我的思考,欢迎大家来讨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222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