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学姐。
跟朋友讨论一个有趣的话题:小时候读书最怕哪四个字?
朋友A的回答是:给我出去!(这就是所谓的习惯成自然);朋友B满脸愁容说道:老师来了!(下一秒世界突然安静了);朋友C则说:家长签字!(专业代签家长名字,5毛一次!)

不是哥们夸张,现在想起来还瑟瑟发抖。每学期一拿到语文新教材就赶紧查找到底有几篇需要背诵全文,最怕的就是背诵文言文,至今讨厌诸葛亮的原因就是《出师表》特么要背诵全文,最来气的是最后一段“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好家伙,你一个“不知所言”(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如“噩梦”般折磨着一代代的学生。
冷静下来后细思极恐,这老家伙当初是不是故意的?!叨咕叨、叨咕叨说了近千字,里面各种道理讲了个遍,正当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准备听你来一个霸气的结尾,最后他给整个–

你说,你损不损?你个内什么老头子坏得很!哼!

其实呀,教科书上这样「细思极恐」的细节还真不少,只是当时的你不一定留意到。今天学长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教科书中细思极恐的那些细节」,解开多年的“谜题”,让“真相”大白!
#某教材上一道普通的练习题,关于题目的难度(都没显示全),我们绝不讨论。

请注意看这个小男孩在干什么?!果然是一本有故事的练习册。

从前学长年少不懂事,不知道什么叫copy。多年后看到有人祭出这张老图,我才豁然开朗。


现在我们看到95后、00后的企业家(或创业者),都会称赞他们“年轻有为”(或“年少有为”)。#由于我们印象中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岁数都不小了。比如当年的乔布斯,再远一点的哈兰·山德士上校(KFC创始人,66岁创建KFC)。似乎成功是需要经过岁月的磨练和洗礼才能达成,于是乎教材上的世界名人或伟人,通通都是老头子的形象。
我们居然被教科书骗了那么多年,其实查阅资料发现改变世界的其实都是年轻人!
比如我们认识的马克思、 恩格斯是这个样子的。

但是《共产党宣言》发表时, 马克思才30岁,恩格斯更年轻一点,28岁。

(胡子倒是一样的浓密呢~)
普朗克,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在 1918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教科书上的他就是这般「颓废」:

年轻时的他却是这个样子,谁敢说他不是一帅哥。

小时候,我们都觉得爱因斯坦从小就该是这样。

实际上1905年爱因斯坦接连发表了他那几篇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论文时,仅仅26岁。

爱迪生在我们印象中就是个老爷爷,起码是个大叔吧。他的电灯故事,,在我的想象里,,是个坚毅矍铄的白发老头,用颤巍巍的手,去换灯丝……
不信你看,很多宣传画上都是这样的:

可是现在一查阅才发现,人家爱迪生把灯泡研制成功的时候也才年仅32岁啊!难道是不相信一个年轻人能发明灯泡吗?

经常拿来说比爱因斯坦聪明的、八卦巨多的特斯拉最广为人知的照片是这张。

不过他发明交流电发电机的时候, 也只有24岁,大概是这样。

回到国内,我们以为杨振宁就一定是这位老爷爷:

但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杨振宁,也不过才35岁啊。

而中国航天奠基人、「火箭之王」钱学森,在我们印象中是这个一脸佛像的老爷爷。

但你知道吗?他29岁的时候就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教。下面这张图是他38岁的样子。

下面这张就有点离谱了,你以为他在认真思考实验?

实际上在“撩妹”好吗!……编辑你给我出来,我保证不打脸!

牛顿(1643-1727)实际上跟康熙帝(1654-1722)是同时代人,同时代的人还有莱布尼茨(生于顺治三年)、惠更斯(生于崇祯二年)、笛卡尔(生于万历二十四年)、费马(生于万历二十九年)、洛必达(生于顺治十八年)、欧拉(生于康熙六十一年)、拉格朗日(生于乾隆元年)。
所以说,其实在还珠格格的时代,那个让你们在读书时“痛不欲生”的微积分课本已经差不多成型了…….

欢迎关注 锐加教育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2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