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一个凡(一个工一个耳朵旁)

和老一辈的人谈七十年代生产队时一个工值多少钱,发现大多数人都有错觉,有些回忆说顶多只有两毛钱左右,有些人回忆说只有一毛,还有个别回忆只有五分钱。更有甚至,认为生产队时期的工值是负数,理由就是他经常劳作一年,到头来不但没钱分,还欠生产队的钱。

在谈这问题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70年代的物价。那时候,猪肉大概七八毛一斤,油也大概这个价,议价粮大概2毛一斤,盐大概七八分一斤,火柴大概3分钱一盒,煤油大概三四毛一斤。读书的学费虽然便宜,每学期也要一块左右。

一个工一个凡(一个工一个耳朵旁)

社员在劳动

如果是每个5分钱,那真的是会饿死人的。那时候,绝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半是劳动力,5分钱买三两米,两个人吃,每人每天一两半,就算不饿死也顶多只是剩一口气。即使说每个工一毛,甚至两毛,在大多数地方都不可能这么低。那时候,学生的入学率是非常高的,如果社员每个工只有一两毛,能活下去就算不错了,谁还想另外交学费读书?

我家乡是在山区,据我了解,七十年代末一个工(10工分)一般好年景值七八毛,不好年景值五六毛。我认为,这才是真实的。全国大部分地区应该不低于这个数目。之所以很多当事人有认识偏差,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意识到生产队的工值大部分是以实物形式体现,只有分红才是现金的。社员们辛苦一年,产出大米、小麦、红薯、鱼、肉、油若干,虽然以实物形式分给社员,但是也算钱的。现金分配只是一小部分。毕竟,生产队基本只有卖农产品才能挣到钱,农产品是现成的,适合直接分配。如果一个工除了食物,现金还有两毛钱,一个劳动力一年也能挣一百来块钱,在当时也算不错的了。但也有一些生产队,收入挺高了。比如有些队的副业搞得厉害,尤其是一些城市旁边种菜买菜的,一个工值2元多也不稀奇。纯搞普通农业的就差得远了,像大名鼎鼎的大寨,虽然比绝大多数农村也好,七十年代一个工也就是一块多。

一个工一个凡(一个工一个耳朵旁)

丰收的喜悦

生产队时期的粮食分配,其实主要分配依据不是工分而是人口,如果有些家庭人口多,但是挣到的工分却很少,还是要分粮食给他们的,要不然难道让他活活饿死不行?但是这些粮食不是白分的,是要钱买的。大多数缺工分的家庭也缺钱,只能粮食先拿回去,钱却欠着。这样生产队是做了大人情,却给他们留下一个辛苦一年,不但没钱分,反而欠生产队的钱的假象。其实,如果他不要求按人口分粮食,而是按工分分,绝对不会辛苦一年反而欠生产队钱的,只是这样会产生更大的幺蛾子。

一个工一个凡(一个工一个耳朵旁)

社员准备出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9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