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传企业催收合法吗(广东浩传催收)

浩传企业催收合法吗(广东浩传催收)

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正逐渐成为贷后合规处置的风向标,而依靠爬虫等渠道非法抓取用户信息用于贷后催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打击。

多家公司因信息修复被端

近日,一则关于江苏运了两大巴警察去长沙对催收公司进行扫楼的风险提示在催收业内广泛传播。同时,多家长沙本地的催收公司收到消息后在昨日随即全员放假。

对此,小局咨询相关行业人士透露长沙地区催收公司放假的消息属实,但多地警方齐聚长沙却是汇聚了多方的因果巧合。该行业人士表示,此次来长的包括河南、江苏以及宁波等多地的警方,出警原因涉及非法获取信息、暴力催收等。目前警方锁定的十多家企业涉及电销、诈骗以及催收公司等,其中以催收公司居多。

实际上,不止长沙,据业内流传近期福建、湖南、广东和四川等省份也密集出现催收公司被抓的消息,涉及的原因多与失联修复有关。消息称,近来部分非法公司通过技术手段爬取政府相关网站获取公民信息,更甚者导致部分网站瘫痪。

所谓失联修复,相关行业人士透露,主要依托于全国三大运营商、主流物流平台数据等,在确保数据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加密身份证信息修复出失联人有效通讯手机号等关键信息。

当前催收行业失联修复的手段主要包括运营商修复和非运营商修复。随着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的逐步升级,该类非法修复正成为了监管打击的重点对象。去年年底,长沙市公安局披露了“11·12”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侦破情况,涉案平台湖南某强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就存在涉嫌购买公民信息进行催收等犯罪行为。

多因素导致信修乱象此起彼伏

实际上,随着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加强,近年来在信息修复方面整体有所改善。尤其是在近三年,警方和监管部门联动打击暴力催收过程中,依附在非法催收业务链条上的催收平台、数据供应商也被严惩,相关信息修复的气焰有所下降。

但在早期的催收市场,数据倒卖一度成为催收业务的常态。据行业人士表示,数年前催收公司通过各类渠道非法购买了大量借款人个人信息资料,涵盖的信息除了借款人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等基本信息外,还涉及职业、酒店居住信息及同住人信息、铁路购票信息、个人财产信息、家庭同户人员信息等。

2019年伊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曾联合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重新定义了信息泄露所要承担的罪责。加之2021年国家在法律层面除了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包括数据安全法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等,强化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逐渐加重对非法催收中的数据违规处罚力度,违规成本越来越高。催收行业也顺应趋势,大部分机构开始放弃部分利润主动进入合规发展阶段,数据合规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不过近期基于诸多的市场因素,此类乱象又开始有所冒头的迹象。一方面,催收行业属于金融行业的末端,整体从业机构混杂,合规意识参差不齐,很难形成统一的监管。其次,委外给催收机构的个人信贷资产一般逾期时间较久,而金融机构出于数据安全合规的原则,往往提供给催收机构的信息不足以开展正常的催收,这间接促使催收机构打起了信息倒卖的主意。

更为重要的是,自疫情以来许多债务人的经济收入开始下滑,债务高垒无力偿还转向投靠反催收,致使反催收联盟猖獗。而绝大多数债务人在反催收的洗脑下,贷后处置变得愈发艰难。

部分机构负责人表示,反催收逐渐组织化、规模化产生了诸多的连锁反应。部分反催收已不再是单纯的逃废债,而是通过频繁向监管投诉敲诈勒索贷后催收机构。如果催收机构硬刚不从,反催收机构势必将对其骚扰到底。即便催收机构选择息事宁人,有机构甚至提出为反催收提供债务还偿都遭到拒绝,在其理解看来,反催收人员故意不偿还债务是借机向更多的催收机构实施勒索。

在多重因素的叠加下,贷后催回率呈现断崖式下跌。因此,部分非法催收机构为了提升催回率,获得更多佣金,突破数据保护红线,把手伸向借款人的敏感信息,涉及诸多不合规的数据收集行为。这也间接导致了公民个人数据安全面临较大隐患,暴力催收乱象此起彼伏。

合规催收成为行业共识

但,任何原因都绝不是暴力催收的理由!

贷后管理作为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风险管控的最后一道防线,良好的贷后管理手段,不仅能为金融平台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还能在客户服务模式变革上实现弯道超车。催收作为贷后管理的关键角色,其合规性将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头戏。

如何推动催收行业良性发展?业内人士一直呼吁不仅要对可催收债务进行厘定,更为主要的是对催收主体资质的合法化。以一定的标准赋予催收机构合法的法律地位,使其能在阳光下光明正大地开拓催收业务。

对此,近年来,监管方面也陆续发布了相关的规范和细则。2021年1月,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向其会员单位印发了《关于印发<广东银行业金融机构委托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的通知》。同年,上海银保监局制定印发《上海地区个人融资性保证保险催收业务实施细则》。文件规定,对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不合规处置公司谨慎合作。

非合规的催收公司已成为重点监管的对象,催收行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合规”已是共识。未来,我们更期待行业从“形式合规”转向“实质合规”,实现真正良性的发展。

原文声明:原文参考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不构成对任何个人、企业或组织的任何意见或建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7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