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的2021
适逢岁末,我们在FRAME读者俱乐部社群中,邀约多家优秀设计事务所,藉由今年建成或来年即将落成的重要项目,与我们回顾2021的发展与实践,展望2022的新挑战。本期9个来自北京的团队,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排名不分先后,根据团队名称首字母排序。)
#01
Atelier Alter
Architects
时境建筑

时境建筑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以北京和纽约为基地的跨学科设计事务所。时境以对场地的批判性分析设计著称,获得多项奖项的认可。
时境建筑高度关注文化类项目的设计。2009年赢得了曲靖文化中心的设计竞赛,事务所在这个建筑里通过将场地形而上的文脉转化为艺术而有形的城市历史记忆空间;通过竞赛获得并于2019年建成的北理工体育馆成为文化教育建筑界新的人文关怀的代表。
除了文化项目,时境作品覆盖了从家具设计到大型学院建筑和城市设计,无论是建筑、景观还是城市项目,时境的作品都力求表现出关于人性的思想、提供批判的见解而不是追随潮流。
2021.已建成的重要项目
大理变压工厂


洱海西南侧,大理城墙的边上,一座废弃的变压厂正在转换成为一个变压艺术场,予以人们空间对古城大理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进行创造性的解读。破旧的车间、仓储及办公将变成剧场、多觉艺术空间和新媒体餐厅。
旧厂房、古建筑及新媒体的蒙太奇将给大理的旅人带来一场忠于自己心跳的觉醒之旅。同样期待觉醒的,还有大理的历史沉淀,大理古城沉睡于潜意识之下的灵魂,以及大理与生俱来的文化使命……而这一切,将由一场先锋派(Avant-Garde)的建筑戏剧揭开序幕。


项目的区位和设定给了一个特殊的机会,去打破以往大盒子般综合性剧院的建筑形制。“剧场”的定义,在此是一个更偏重于“场”的戏剧街区。这是此项目对建筑的贡献。剧场不再是皇家或精英阶层的代名词, 它可以是自由生长于市井之间的由下至上的形而上的存在。
是的,普通人的日常也很重要。那些微不足道的平凡瞬间,有着无限的张力,折射着整个时代。借用Lewis Mumford的:“城市是一座博物馆,博物馆就是一座城”,我们互换了城市与剧场的概念:城市即剧场,剧场即城市。

2022.重点项目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文体中心


项目坐落于武汉市中法生态新城内,由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两部分组成,建筑面积约9万平米。其中文化中心位于西侧文化用地内,体育中心为于东侧体育用地内,中间通过连桥将建筑两部分联系起来,整体景观由屋顶绿化,退台绿化、生态公园和运动公园组成,并作为各自主要的室外活动场地;项目北侧紧靠生态公园,南侧区域设计为城市广场,兼顾城市与自然的过渡。


项目整体形态师从武汉的楚文化历史遗迹,采用的建筑幕墙和铺装都希望能够与历史发生对话。文体中心设计是时境建筑在2021年9月中标的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落成。

时境建筑联合创始人
卜骁骏、张继元
新年寄语
2021年有很多原来可以轻易获得的资源不再拥有了,但也同时感受到社会对创新的呼唤明显增加了。
2021年设计师正在经历更大的压力,但正是如此也让我们环顾四周,认定了这就应该是设计师本来应该经历的,我们只能比过去做的更好来迎接2022年的挑战。
目前建筑师正在面临这样一个环境:更多的设计机会正在向更具创造性、更批判、更有深度的方向涌入,时境建筑也恰好以此为工作的核心,目前可以看到我们正在向更好的方面前进,目前我们的心态也更自信和成熟。总的来说就是希望2022年继续前行,希望与各位共勉。
#02
AtelierTree
木又寸建筑事物室

木又寸建筑事物室(AtelierTree)以人的身体和精神为关注原点,将研究、实践聚焦于建筑,抵达超级尺度城市设计、乡村规划,微小装置、产品设计之两极。
在公共、文化、教育、商业、办公等广泛类型之创造活动中,木又寸建筑事物室(AtelierTree)以开放的跨学科视野与极富深度的专业经验为工具,将设计能量、创新价值叠加至物与事件的诸多层面。依赖由建筑师至团队,由内心至外在方法,开放真诚的执业态度,企图在迅速变化的人工、自然环境中,坚定地拓展和定义当代、未来生活的新状态。
2021.已建成的重要项目
ALL IN 高线品牌集合店


在都市高端商业项目中,尝试了把园林作为主体意象的诗意营造。
人的注意力是传媒时代的资源,在攫取的同时我们希望有所回馈,这种回馈应该值得在时间中细细品味,不应是流行形式、符号、元素的堆砌,应辨别和排斥对受众虚假的满足。商业攸关城市活力,商业项目更该对公共性,对文脉有所觉知,以个性参与共性,塑造我们“和而不同”的城市。就像我们这块湖石,并不诉诸符号,诉诸“专业”,却润物无声地诉诸人深植于内心的身体、情感与自然的连结和体验。
2022.重点项目
仙次元5、6、7号楼建筑改造



在打造新世代年轻力朝圣能量场的园区主体策划方向之下,5、6、7号楼做为园区重点,结合多媒体技术,链接人、文化、科技与商业,在底蕴深厚的扬州城中心区,虽然重新施以掇山理水的造园技巧 但用来雕琢的却是仙次元中的赛博建筑景观。
太湖石的虚实灵动再次为当代艺术酒店客房空间的丰富营造身体根骨;瘦西湖的水光飘渺也成为5号楼多媒体像素墙的灵感;扬州传统园林建筑林立,营造仙次元正当其时。

木又寸建筑事物室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常凯生
新年寄语
木又寸在2021年向下与周遭扩展着根茎,默默无声但饱含热情;在疫情持续与诸多变局的新年,希望泥土芬芳,天空蔚蓝。
#03
Domain Architects
十域建筑

徐小萌先生创建的十域建筑(Domain Architects)在上海和北京两地运营,实践涵盖建筑、景观、室内等领域。事务所坚持以体验为核心,注重以独特的场地策略重塑独一无二的空间体验,而这种体验实体化之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建筑。
2021.已建成的重要项目
天空之院



点击回顾FRAME 早前报道
天空之院酒店位于云台山景区附近,场地中可以远望云台山,但是周边小环境不佳。我们回到客房体验这个核心原点,重新构思,大胆地将房间对外视线以下的部分全部遮挡、视线以上的部分完全敞开,颠覆了这种常规范式。我们将房间的开口进“掀起”,让客人享受到更多的天空、阳光和风。
室内空间与私享内院在视觉上完全贯通,房间的开口像画卷一样展开,让天空和山景扑面而来,远处的山和云也仿佛显得更近。


由于屏蔽了参照物,在房间中甚至会产生不知自己身处地面还是空中的错觉。从日出到日落,阳光与弧形的墙面在不同的角度,都会产生不同的戏剧性光影效果,给人以极致温柔的感动。
天空之院以藏与露、过白与借景等传统造园手法,突破常规,营造出不可复制的动人体验。而它的整个建筑与景观,则是由这种体验自然生长出来的结果。
2022.重点项目
嘉兴湖滨咖啡厅


场地现状是距离嘉兴南北湖岸边约百米的两座天井老院,在平面上完全分离和错开。项目将改造为具有茶饮轻食功能的湖滨咖啡厅(暂未正式命名)。


我们以一个弧形的廊桥联系两个院落:从大院落中已经没有屋顶的体量出发、与小院落的山墙擦肩而过,客人通过廊桥中的门洞可以直达小院落的室内。在廊桥中行走,一面望水,一面观山,随着弧线的角度变幻而步移景异,获得仿佛行走在山水长卷中时空推移的体验。
新建筑以极其轻质的姿态介入,几乎不触碰老建筑。大院落内部保留红色年代的特征,小院落内则强化古朴氛围,富有当代感的廊桥同时串联起两个时代。在空间推进中,环境的时代特征产生的剧烈的变幻与碰撞,让游客在一个小小的驿站中,也能获得穿行时空的体验。

Domain Architects 十域建筑 主创建筑师
徐小萌
新年寄语
我们始终坚持底层逻辑层面的探索和创新。在过去一年中,我们的方法论在各种地域和业态的项目中愈加明晰:我们设计的对象不是建筑,而是体验,建筑只是体验的外壳。我们相信,令人惊喜的体验,也一定会带来令人惊喜的建筑。
#04
Field Conforming Studio
场域营造

场域营造工作室是一所致力于公共艺术创作和公共空间设计研究的跨专业机构。
团队由艺术家和建筑师共同组成。多年来一直从事城市和乡村公共空间的艺术创作和设计研究。
场域营造工作室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创作注重研究原有空间场地的特性,通这一方法试图去解决作品的在地性,建立作品与人及场地的关联。
2021.已建成的重要项目
消失的房子


《消失的房子》是为2021年第二届武汉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创作的作品。展场位于武汉石门峰纪念公园内。石门峰纪念公园是一处陵园,环境优美,空间氛围静谧,这里是逝者安息的地方,场所蕴含思念、怀念、祭奠的气息。《消失的房子》的创作意图为契合这一特殊的场所属性。


作品体现的是肆意生长的爬山虎包裹着一所房子,这所房子是家园和故园象征,当把“房子”抽离后,爬山虎的包裹状态就成了对消失的过往生活空间的记忆,对过去生活空间的记忆就是对过去人和事情的追忆与缅怀。《消失的房子》是一处可以参与和体验的纪念性空间。
2022.重点项目
炫彩望京

创作最终从“望京”这一地名找到灵感,“望京”就是望向京城。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望京西路西南方向的延长线可直抵天安门广场,这一现实的证据将望京这座现代化国际城区与北京古都的历史关联起来,这为作品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望京”的“望”是指眼睛的一个观看动作和神情,所以创作的立意与眼睛有关。作品形态极为简约,富有现代感和科技感。



作品由两大部分构成:镜面不锈钢外环;位于中央的双曲面led屏。两大部分由放射状钢索连接。镜面不锈钢外环形成圆形的眼睛的意向,外环承担整个作品的结构支撑作用,创作寓意和力学要求完美统一。
不锈钢这一材料的使用意图在消解外环的体量使其融于环境,更加凸显中央“瞳孔”的重要性。双曲面led屏作为“眼睛”的“瞳孔”是作品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双曲面led屏可以根据不同的时段、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主题播放丰富的绚丽的多媒体艺术信息。

Field Conforming Studio 场域营造 创始人
胡泉纯
新年寄语
过去的一年最为关注的就是疫情,因为这直接影响日常生活和创作,尤其对公共艺术的创作实践影响更大。公共艺术创作针对的是公共空间,面向的是大众。
如果公共艺术创作无法在公共空间开展和实施,没有公众的参与,那就有违公共艺术的精神,而对公共空间的管控和对大众聚集的限制正是防疫的头等大事,那疫情对公共艺术创作实践的影响之大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们非常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创作实践机会,加倍努力工作,力争做出好的作品。
如果说在2021这样的年份有什么值得宽慰的事,那就是实施了几件作品,作品质量好与不好似乎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有机会能让我们保持思考并接受实践的检验。那么对于2022年最大的期望就是:自由呼吸、自由行、自由创作!
#05
LUO studio
罗宇杰工作室

关注可持续的建造方式,主张以更少的材料,去创造更通用的空间。
推崇以自然材料进行建造,运用木建筑(钢木装配式建造技术)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当地技术去建立与东方传统木建造的连接。探索如何更富创造力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临时建筑如何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再利用)。
除了常规项目外,更致力于改善落后地区儿童的活动、学习空间;关注对(城市和乡村)废弃空间场所、废弃材料的创新再利用;推进基于朴门永续理念下的生态农场(社区)组织和搭建;参与和开展可持续理念下的建造营。
2021.已建成的重要项目
古劳水乡木桥


江门古劳,因为特殊的滩涂地理,素有利用水域进行围墩渔牧的农耕传统,由于水系、鱼塘在村落区域中占据了极大的场地、并分割出很多地块,使得桥梁作为连接被水分割的区域特别常见。随着大湾区城市化集群的发展,以渔为生的水乡村落也在城市化发展中慢慢被高楼取代。
古劳水乡,是华侨城首次进行以乡村振兴为大背景的区域开发,力求维持现有水乡的基本地理形态,让自然教育、亲子休闲和渔牧农耕文化进行有机链接。这些业态的营造需要在必要区域进行桥梁搭建,方便人群、渔船的顺利通行。


水乡木桥,就是古劳众多桥梁的一座,为了区别于城市化建设,重塑传统农耕文化,完全采取木料建造。遵从东方传统木桥的建造工艺:“小料大作”,通过小截面的木料互相咬合连接,为了保证桥下渔船的顺利通过,桥体起拱,通过桥上廊屋的建造既使结构整体稳固,同时也保护下面的主结构木免于日晒雨淋,桥的建造借由当下的技术工艺,向东方传统造桥致敬,重塑水乡、传统农耕生活的空间文脉。
2022.重点项目
熟地工艺馆



熟地工艺馆位于河南省修武县郇封镇后雁门村冰菊产业园,总建筑面积1416平方米,建筑高度9.9米,是以怀药“地黄”熟制工艺展示为主题的康养体验中心,主空间采取圆形的平面布局,采取具有东方感、中心对称的木结构形制,主承重木集束柱也是展陈的搁架,围护的墙体也是展示的陈台。
中心的圆形顶光契合“熟地”制作中的晒制工艺,营造出不断变幻的自然光氛围。通过这一展览建筑的营造提升整体冰菊产业园区的品质,是园区工艺、文化、美学精神高地,助力产业园及整村的产业振兴。

罗宇杰工作室│LUO studio创始人
罗宇杰
新年寄语
2021,是成长、积累的一年,有新的小伙伴加入,遇到了支持我们的甲方,给了不错的项目,有的成了,有的停滞了;有收获,也有遗憾。
2022,希望比2021更好一些,做出缺点更少的作品。
#06
PURI
光湖普瑞
照明设计

北京光湖普瑞照明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2 年,是专门从事光环境研究的专业顾问公司,服务于建筑照明设计、室内照明设计、景观照明设计、城市照明规划等多个照明专业领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光环境咨询服务,曾多次获得国内外照明设计大奖。
2021.已建成的重要项目
藏马山月空礼堂



这是一个让人看了就无法忘记的建筑。它安静地兀立于青岛藏马山的小镇中,美好而纯粹。通体的白色与周围环境的青山翠柏相得益彰。
建筑表面肌理的层层叠加,仿佛把时间、空间、建筑都进行了分割,独立又连续。这是一个会呼吸的建筑,空隙部分透露出教堂内部人们的活动,让教堂的内外界定模糊。


主立面上的光分成了三个主要层次。它们用不同的强度、颜色,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钟楼尖顶的投光灯是最亮的,这里也是整个建筑的天际线;下一个层次是入口及钟楼尖顶的“洞”,温暖的光由内向外溢散至空中;建筑一层的立面是相对较安静的光。
2022.重点项目
海南万宁麓海展示中心





PURI光湖普瑞 创始人
胡芳
新年寄语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成熟,对设计越发周到。设计是一项需要很深的理解能力和对情感的敏感度才可以完成的工作。
光环境设计尤其如此。它是可以影响人们情绪起伏的设计,因此对设计师的要求更高。它要求设计师可以精准洞悉人们在不同光环境下的情绪起伏,同时要求设计师运用纯熟练达的技术技巧操控光。
2021年完成十个项目中,每个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与“情绪”,有的纯粹安静,有的热情奔放。像演员塑造了不同的人物,我们同样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契合角色性格的精准塑造。这是一项非常有趣的工作,非常吸引我。
#07
ROOI
Design & Research
诺亿设计研发

ROOI Design & Research 诺亿设计研发2018成立于北京和开普敦,由拥有全球视野的艺术家、建筑师、服装设计师组成。主创设计师为王左千及合伙人何丹、沈佳记。诺亿致力于为客户打造高溢价和适应当地环境的空间设计,同时长期为贫困地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而努力。
2021.已建成的重要项目
KIKS 北京店

点击回顾FRAME 早前报道
ROOI将「KIKS宇宙」解读为「神秘」、「包容」:它不是一个「一目了然」的橱窗,适当遮挡商业,空间的体量感与艺术性足以牵动人们的向往;它能够自由切换多个场合,游刃于不同展示数量、不同品牌特质、不同活动形式。


改造之前,KIKS的三里屯店铺是一个「一目了然」的盒子,它随时「等候清空」,泯然于某场品牌活动。事实上,它积极地回应着KIKS前期地商业策略:网罗全球潮流品牌、品类多元、数量丰富,扮演着「大卖场」和「集成店」。ROOI的设计完全改变了KIKS北京店的气质。


ROOI为KIKS北京店完成的室内设计中,红、黄、绿不期而遇,在自然光或照明的配合下营造出引人沉浸的氛围感,像是遥遥从北京正中心的故宫里借了色、点染了岁月的韵味。
做潮流杂志的时候,KIKS以「定番」为后缀,永不褪色;做潮流空间的时候,当代的设计语言邂逅故宫的色与韵,亘古恒今。或许潮流即「定番」,立足可见的未来回望过去,探寻生动恣意的青年活力,这是KIKS与ROOI、与消费者的态度共鸣。
2022.即将落成
上海惠罗大厦更新

上海惠罗大厦改造项目的主诉求是进行外立面改造+内部商业运营的焕新,针对这一需求,我们以主题先行的设计思路展开对整体业态的定位,根据这一定位 我们设计了该方案,并针对内部运营也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惠罗极地”为主题,覆盖惠罗及某服装品牌两大业主专注中国防寒羽绒服的商业历史和企业基因,打造全维度冰雪体验的“浸入式艺术展馆”新业态。

于惠罗而言,这是百年惠罗的一次焕新 ,是惠罗重塑南京东路新地标的一次突围;于南京东路和黄浦区而言,这是百年建筑的新里程,是中国新势力品牌的聚合圣地 ,也是上海当地居民和亿万级外来客流必须打卡的新世代体验馆和文化地标。

建筑改造溯源该建筑最辉煌的Art Deco时期的建筑装饰特色及比例,强调了原 始建筑骑楼的特点。外立面突出建筑框架的多面体砖石玻璃,可以像万花筒一 样反射周围的上海城市镜像和天空的颜色变化,同时将外面的阳光充分引入室 内,增加室内光线的趣味性。

ROOI Design & Research 诺亿设计研发
创始合伙人
王左千、何丹、沈佳记
(由左至右)
新年寄语
2022年我们依旧会对每个作品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和热情,精心培育和陪伴着项目一同成长,给我们的客户创造更深远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意义,并在可持续发展设计上走得更远。
#08
StudioHVN

位于北京的 StudioHVN 是一家屡获殊荣的设计事务所,提供空间和产品设计服务。
事务所由荷兰设计师 Henny van Nistelrooy 及毯言织造创始人张启共同创立,融合了当代设计与中国文化。每一个由HVN 所设计的项目都是一个以优雅、效率和技艺所成就的极致概念设计的成果。
2021.已建成的重要项目
莫高艺术空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项目设计意图是在798 艺术区包豪斯传统的历史背景上创建一个当代艺术画廊空间,在一层为呈现当代艺术作品创造最优空间环境的同时,二层则需满足一个有家庭氛围的观景接待空间。
本次设计在包豪斯与欧洲联排住宅间建立概念联系。在结合现有建筑轮廓,创建体现了极简、几何、具有清晰线条感包豪斯式建筑美学外观的同时,内部整个空间保持原始层高,新的空间关系被嵌入到原始空间框架中。真正呈现艺术与空间之间的秩序及比例关系,从而创造和激发一种通过比例与和谐产生的空间美感。
2021.已建成的重要项目
北京长征空间画廊改造设计

长征空间由卢杰于2002年在北京798艺术区建立,总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集展览、市场推广、艺术策划、顾问咨询、收藏、出版于一体,10 年来以它的历史、规模、专业规范、学术定位和商业力量始终保持着中国画廊界的领袖地位。


随着文化消费需求的兴盛,画廊在扩张版图的同时,在渐趋多元化的道路上,全方位的体验升级成为必要之项。因2016年执行长征空间第一期颠覆性建筑改造而达成的友好合作,在第二期长征新阶段1500平方米升级改造项目中决定继续由StudioHVN 罗德岛建筑设计咨询工作室设计执行。

StudioHVN联合创始人
Henny van Nistelrooy
新年寄语
希望大家都有虎胆雄心,壮阔前程!
继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09
TEMP

TEMP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建筑设计工作室。TEMP将建筑视为一种探索,同时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表达;不断寻求隐藏在不同尺度的不可预知的世界背后的简单形式,例如物体、建筑和城市。
2021.已建成的重要项目
北京云艺术中心


中心位于北京五环边,是TEMP最新完成的项目,将用来举办展览、会议和其他各种活动。过去几年,该地区从乡村转变成了一片新的艺术和金融区,吸引了一些艺术家和美术馆,以及当地开发商前来,在建筑刚具雏形的时候便在其中开展了自己的业务。随着开发推进,项目需要满足新的功能需求。


TEMP利用电梯和未充分使用的区域,将其复合成为一片绿洲,神秘而引人深思。新的中心仅有一层,包含室外庭院,展厅和办公室。翻新的展廊包裹相互连接的院落,可以通过所有花园进入。
作为画廊中不同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不同类型的庭院塑造室内外空间,反映项目的多元化审美理念。每个庭院的设计概念都略有不同,从明亮到繁茂,从质朴到野性。
2022.重点项目
崔各庄艺术中心


TEMP 创始人
Howard Jiho Kim
“
新年寄语
开放性、公共性和连通性,这些都是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应该争取的生活的良性方面。疫情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如何设计空间。我们的空间应该有多开放和连接?我们如何在增加隐私、安全和弹性的生活环境中找到平衡?2022年我们将致力于创造适当的平衡。
#我们的2021#专题,还将在春节假期来临前,继续聚焦广州、杭州、川渝地区等多个地区的优秀团队,在岁末为大家全景呈现设计行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几座城市里,实践中的设计师们。
敬请期待!
编辑:Miki、Daisy、Sulin、朱蔚
校对:五五、露露
本文所有图文内容由各团队授权FRAME构架发布,版权归各团队所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7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