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章提到过,我们在养鹅的过程中要做好储蓄、投资、加固。
前面两个都有写过了,这篇来讲讲我理解的加固。
加固是个大命题,所有可能对金鹅造成损失的突发意外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第一关,就是不能让自己出现什么意外,保护好自己。
保护自己就离不开看病,小病不治,就可能拖成大病,绝对不可以讳疾忌医。
接下来,我聊聊看病和医保这个话题。
看病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看病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走几步路家旁边就有一个诊所,看完病拿药爸妈付钱。最痛苦的也就是打针痛一下。
到了大学的时候,有什么问题也是去校医院那里查看。有一次在校医院看病,结果校医认为校医院当前的设备和检查标准不够好,推荐我去大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我就去网上查了一下大学当地最好的医院是哪家,咔咔咔打车就去了。
到那里后挂了个门诊号,排队等了挺久(因为没有预约)。
和医生聊得挺好,她也给了很多建议,说等会去做个检查,然后再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
出来后在机器结算,看到代缴金额的那一刻,呆住了。
各项检查:生化、彩超、CT,加起来要付1200+。对于当时还是大学生的我,属实是一笔巨额开支了。
这时候第一次才理解到,小时候的打针肉痛算什么,成年人的肉痛那是真的痛…
我完全理解大医院的医生的想法,全面详细的检查能够在确诊和治疗上更加严谨和精确,囊中羞涩是我的问题。
这一次的经历,让我对大医院留下了一些阴影。
到了工作后,身体有些不舒服也是去附近的私人诊所,虽然每次感觉看病也不算便宜,但是近就代表着方便,自然也就懒得去医院,何况医院可能更贵。
这些是我没了解清楚”医保怎么用“之前的看病思路。
医保
我从工作后一直以为医保只有在住院的时候才可以使用,至于去医院门诊挂号、检查、治疗、买药,都是得自己再掏钱。
但是这想法大错特错!最近才从同事那得知医保不是只能用于住院,而是医院门诊、药店买药全都可以用!
我又呆住了,原谅我的孤陋寡闻…
因为爸妈都不是上班族,学校没有介绍,工作后也没有主动了解,所以这种常识性知识是真的匮乏。不过我不信只有我一个人这么误解医保吧。[泣不成声]
但是我有些疑问:挂号费也能用医保付吗?是检查、治疗、开药都能用医保全部结算还是只结算一部分?那医保报销又是个什么情况?
对没用过的东西总是充满疑问。带着这些问题,我打算到离我最近的一家大型医院——厦门弘爱医院挂个门诊,看看医保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厦门弘爱医院是一家由建发出资举办的三级非营利性综合医院。弘爱医院并不是公立的三甲医院,但是该医院官网有说明可以用医保,也是在支付宝显示的定点机构列表中。
1、先确定自己医保内有没有钱,支付宝搜索医保(支付宝、微信都能查看),就可以查看个人账户余额:

图1 支付宝搜索“医保”查询个人账户余额
2、如果是第一次到该医院看门诊,需要到窗口建档,并且充值预约医生所需的挂号费(叫做预付金,没有这笔钱医生用你的医保卡时进不去系统)。
3、就诊、做检查、开药方。
4、结算——还真是不用自己再掏一分钱!给大家看看我的结算单:

图2 结算单
包括了45元挂号费+230元检查费+101.74元药品费。
可以看到,不用自掏腰包,统筹基金支付(即医保报销)了7元,剩下的费用由个人账户支付。
理清医保
看病不花钱了,这么神奇!回家后马上查了一下医保,我这里大概整理一下我的理解。
医保分为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是有固定上班单位的人交的,居民医保是没有固定上班单位的人交的(自由职业者、学生、老人都可参保)。
这里简单聊聊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跟职工医保的功能也类似,就是交的钱少一点,报销的比例少一点)。
城镇职工医保,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每月需缴纳你工资的8%,个人则需缴纳2%,每个月直接从工资中扣除。
咱们交的钱,都会被分为两个部分:
- 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自己缴纳的2% + 公司缴纳的8%中的小部分;所以其实本质上个人账户用的还是自己的钱(工资的2%)。
- 一部分划入统筹账户:公司缴纳的8%中的大部分。
个人账户,就是上面咱们查询的个人账户余额,用于自己门诊看病,在定点药房买药(可用图1中的健康账户余额付款)。
统筹账户,是一个公共大水池,公司缴纳的大部分钱都汇总到这里,由国家医保局管理,用于医保报销。谁需要报销,就从这个统筹账户里拿钱出来。
上述说法也符合图2的一个支出分布:个人账户支出369.74元,统筹账户支出7元。
等等,那这个七块报销金额是怎么定的呢?不能统筹账户多付一点吗[泣不成声]?
报销规则
首先医保报销只有在定点医院和国家医保规定的目录里的用药,国家才予以报销。(图1中的定点机构/定点药店就可查询)
接着门诊报销还有一个起付线的限制:起付线以下全部自费,超过起付线的部分才予以报销;同时也有一个报销上限,无论你花多少,医保最多给你报销这么多。
自费包括刷医保的个人账户余额或者自付现金。
这里普通门诊该怎么报销呢?以北京为例:
北京的起付线是1800,报销上限是2万。
假设公司职员小鹅在北京某三级医院看门诊,全是甲类用药(用药有甲乙类之分,甲类100%报销,乙类按比例报销)。
第一次门诊拿药花了500,自费500元。
第二次看门诊花了1000,自费1000元,目前门诊累计1500元。
第三次看门诊又花了1000,三次累计花费2500 > 1800,所以这次就符合了报销要求,可报销:(2500-1800)×70%=490元,自费1000-490=510元。
下次再去看门诊,花了500元,这500元是全部已经超过了起付线的部分,可报销:500×70%=350元,自费500-350=150元。
总之就是你看门诊的医药费累计超过了年起付线,以后每次超过的部分就能按比例报销,直到花完2万的最高报销额后,全额自费。
再看一下厦门的政策:

厦门的门诊报销规则不太一样。
如果个人账户有钱,那就先用完为止(这个跟北京差异很大)。
然后等到你用现金或者健康账户支付了500元以上,就走入报销流程了。相当于起付线是500元,接着后续的报销金额计算方式跟北京就一样了。
各地区的医保规则都不太一样,需要自行查询一下。
但我没太搞懂为什么医保给我报销了7元这个数字(网上查询无果),按道理我应该全部都用个人账户余额支付的,我猜是某个药或检查可以有个7块钱的报销额?有知道的朋友留言告诉我一下呗。
总结
其实报销多少钱不用自己计算。每次就诊时直接把医保卡交给医生,能走报销的话,就会自动连入门诊报销系统,系统会自动给你算应该报销多少钱、自付多少钱。国家的医保系统正常情况下计算不会出错的。
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告诉那些跟我一样以为医保只有住院能用的朋友们,其实医保也能用于医院门诊或药店买药,不用自己再掏钱。
最重要的是小病要及时看,不要拖成大病,特别是医保保障这么全面的情况下。
作为金鹅的饲养员,保护照顾好自己就是加固的第一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67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