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是怎么样变现的(小红书为什么这么成功)

小红书是怎么样变现的(小红书为什么这么成功)

红书的滤镜争议,终于等来了官方回应。

10月17日,小红书发布公众号文章称,对于吐槽其“滤镜景点”的网络话题,承认“部分用户在分享过程中的确存在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观看者实地探访后出现较大落差,产生了被欺骗的感受”,并对此道歉。

小红书同时表示,将在未来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之类的产品,通过更好的产品机制将“避坑”类笔记充分展示给用户,为大家的决策提供更多元的信息。

饱受争议的“小红书滤镜”

今年十一假期前后,伴随着节假日出行人流增多,引出了一波对于小红书推荐景点的“照骗”的吐槽,网红景点的实景与加了滤镜的的小红书照片差异之大,让不少网友举手表示“我也被骗过”。

有微博用户发出小红书笔记图和实拍照片对比,配文“小红书真的害人”,引发网友热议。根据该博主发布的图片,小红书笔记推荐的所谓“网红小众蓝房子”,实际上只是海边的一处破旧房屋。经滤镜修饰的照片与实景对比,可以说“是但不完全是同一个地方”,评论直呼“这就是欺诈啊!”

小红书是怎么样变现的(小红书为什么这么成功)

用户苦小红书滤镜久矣。

截至10月18日,热搜词条#小红书的网图滤镜有多强#的阅读量已达到4亿次。随着舆论的发酵,网友的吐槽从景点打卡延伸至饮食、穿搭、探店、妆护等各个方面。

甚至有网友总结出小红书笔记的惯用话术:衣不蔽体是“太辣啦”,露这露那是“救命这就是纯欲天花板”,上面长袖毛衣羽绒服下面超短百褶裙是“救命这一套穿上就是元气少女”,还有一系列“奶乎乎”“超软糯”“原地封神”等具有强烈小红书风格的形容词。

“小红书精致地让人觉得很不真实。”热衷于在小红书上搜寻宠物喂养资讯的用户“蛋卷铲屎官”告诉记者,“总的来说,小红书还是挺有用的,但是需要自己甄别风险。”

“其实没怎么踩过雷。”“芭芭拉”回忆自己的经历,大部分笔记推荐的探店体验还是不错的,而那种可能会“踩雷”的景点,在与其他平台的信息对比后被淘汰掉了。

或许是工作性质使然,从事品牌公关的陈凉也很少被小红书滤镜“骗”到:“我自己就是做PR的,能看出哪些是真心‘种草’,哪些是付费博主。”她认为,小红书滤镜更多体现在旅游景点上,“那些博主拍的照片很好看,有很强的欺骗性。”

有网友指出,在没有涉嫌虚假宣传和营销牟利的前提下,小红书平台和博主都没有错。对于加滤镜,“拍照+后期修图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应该为发现美而感到快乐。即便是犄角旮旯蛮荒之地,能够利用摄影知识赋予景色以美,正好侧证人们的审美水平有所提高。”

陈凉坦承,“小红书上的某些笔记还是很治愈的,尤其是一些博主在大城市的日常,就会让你感到,这世界上还是有和你一样的人在努力过好生活。”

至于相较其他类型的打卡笔记,网红景点之所以被吐槽得最厉害,是“因为它的代价更大”。“有的人为了去看网红景点,千里迢迢地请假或利用假期过去,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自然比单纯吃到难吃的食物或者买到质量不好的衣服更让人生气。”

“滤镜”背后的生意

除了对过度的滤镜道歉,小红书还提出了解决方案。

根据致歉声明,目前小红书内部已有多个部门行动起来,将在用户搜索某个景点的时候,同时提供更丰富的搜索联想词,对“避坑”等内容作更多展示;此外,还会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之类的产品,便于用户获取更多元的信息。

但这一方案再次招致网友吐槽:“对家给钱到位,谁都能上踩坑榜”“最后都是资本家的游戏”。

新的吐槽牵出了小红书滤镜打卡背后的商业逻辑。

微博用户@陌川-MC称,所谓的网红景点、网红店面,大多都是软广。就小红书方面,“会有商务公司跟各大MCN公司或博主对接,让他们对某些景点、店面进行推广宣传。”“比如一个10万粉丝的博主,一篇9图红薯(小红书笔记),报价6000元,这6000元就包括精修X张图,或拍X分钟滤镜视频。”

小红书博主Mona告诉记者,“每个博主的价格不一样”。作为拥有6000个粉丝的美食探店博主,Mona每个月大概会接到10次商家发来的合作。“跟商家预约时间去店里拍照,然后写文发布。去店里就餐是免费的,商家还会额外给钱。”但具体金额Mona并未透露。

至于滤镜,商家并未作硬性要求,“照片就按平时的风格来”。不过谈到对小红书滤镜的看法,Mona直言:“有小红书滤镜我们才能赚钱。”

负责品牌国际抖音和YouTube公关的陈凉,向记者介绍此类广告合作的流程:“一般是品牌PR刷小红书找到垂直类博主,根据流量和互动划分成头部、腰部、尾部,然后去小红书上私信或者发邮件邀约。博主同意后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礼品合作,品牌方免费寄送产品用于拍摄;另一种是付费合作,品牌方既送产品又付费用。有的博主会有专属的引流code,粉丝凭借这个折扣码可在商家处得到折扣。”

“付费价格的多少、博主级别的划分,要结合粉丝数和流量评判,具体到不同品牌、不同领域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科技类博主在小红书上不太吃香,粉丝数50万已经可划分为头部,而同样是50万,对于美妆博主来说就太少了。”

小红书做错了什么?

看上去这场交易只是品牌方与博主之间的“利益交换”,实际上作为平台的小红书也有责任。“YouTube在这方面的管理就比小红书做得好,在YouTube平台上,付费发布的内容一定要标注。”陈凉告诉记者,“小红书笔记是需要审核的,作为交易平台,小红书可以通过封号或删除一些不真实的笔记来加以管理。”

根据小红书于今年4月上线的《社区公约》,要求博主在分享和创作的过程中收到商家提供的赞助或便利时,应申明利益相关。不过,当记者问及小红书博主Mona是否会在笔记中告知该笔记是广告时,她表示不会特意说明。

小红书是怎么样变现的(小红书为什么这么成功)

“不是说内容创作者不能‘恰饭’(以此谋生),而是,用户希望内容创作者‘恰饭’恰的明明白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广州数字金融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教授指出,“早期小红书成立时,的确通过公益性的分享赢得了一些口碑。但是当前小红书已经拥有流量,却存在流量变现问题,所以,其中立性就受到了挑战,很多创作者开始将内容和商业合作挂钩,这就导致了一些分享内容不够客观。”

比起“出台采坑榜,通过用户反馈来优化内容”,盘和林认为,“更加理想的方式,是通过更加高效的算法,来提早发现这些内容失真。在平台形成优胜劣汰,风清气正,客观真实的内容氛围,也是引导内容向更加规范的表现方式靠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66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