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不好好工作,只想着副业赚钱的人,都怎么样了?
我的好基友高·珂拉夫斯基是这么看的:
无论是主业还是副业,本质都是通过劳动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源,用来满足包括生存,尊重等一系列的需求。
那主业和副业的区别是什么?
最大的区别,就是主业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长期的获得社会资源的途径;而副业,更多是根据兴趣、当前的机会等选择的,也能获得一定的社会资源,甚至因为信息差在某一时间段内,获得的资源比主业还多。
但是,副业还会具备短期、不稳定的特点。
副业,更多是对主业的一种补充。
在个人心有余力的时候,可以通过副业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但如果想用副业替代主业,那么就要评估一下——现在的副业,是否已经具备了主业稳定、持续的特点?
就比如秋叶、何炅,之前的主业其实都是大学老师,因为大学老师的教学特点,时间相对自由,可以用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慢慢,这些就演变成了“副业”。
但是后来发现副业更加有“钱途”,或者更符合自己的人生规划,更能为自己带来想要的东西,慢慢就发生了“主业”和“副业”的转换,但是,前提是建立在副业足够成功,能够更好替代主业。
如果主业不做好,但心里总想着用副业赚钱,这本身就是一种投机的心理。
我们把这个行为场景化,在某家公司上班是主业,炒股是副业,班不好好上,而是妄图通过股市来获得收益,中国的散户韭菜们,就是最好的例子。
归根结底,副业更多是出于兴趣爱好,或者信息差产生的某个机会。
如果是爱好,其实就是拿你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饭碗”,本身就是不对等的,除非是你把“爱好”也变成“饭碗”,否则就是被碾压。
再举个例子,中国男足,大家已经喷得不行了,是个国人都可以喷中国男足,好多业务爱好的人打嘴炮说“这球我上去都行”。
其实,一个野球场的王者,去跟中甲,甚至中乙级别的职业球员踢,职业球员都是可以碾压业余球员的,因为身体素质、意识、技术、体力,都不是一个档次的,这就是用“爱好”挑战“饭碗”的结果。
如果是信息差的机会,互联网时代最大的进步,就是尽可能地消除了信息差。
所以即便是你先于大多数人掌握了某个信息,但是,如果本身的能力不够,后来居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里再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现在口罩已经是大家的必须品了,但是,大家可以去搜一个信息,在疫情爆发的前1-2年,传统做口罩的企业,其实都没有赚到钱。
真正赚钱的,反而是半路转过来的,比如比亚迪,当然,这里并不是传统口罩行业不努力,而是对手太过于强大,这就说明,即便是主业,如果你不思进取,分分钟都会被干掉,何况副业。
主业反映的是对工作、生活的态度,如果愿意在主业上深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时间、精力、金钱允许的前提下,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这样的人,做副业也会做得风生水起。
相反,对于主业都是漫不经心的态度,一旦副业给不了金钱的满足,甚至连生计都无法维持了时候,副业还真的那么美妙吗?
斜杆,首先你要有一根撬动社会资源的杆,再去考虑怎么斜。
综上所述,我认为老高说的对!
明少的补充:
提到“斜杠青年”,都被某些人玩坏了,那些年,我最怕听到别人自称“斜杠青年”。
真正的斜杠青年,在我看来是一个领域玩到牛人级别了,然后去开辟下一个领域,是样样通、样样成,是成功的迁移。
比如韩寒和林志颖。
不是“有枣没枣打三杆子”,更不是做啥啥不成、啥都参一脚,那叫“二流子”。
主业说白了,就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地基,至少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主业是核心,核心都搞不定,谈什么副业呢?
靠换工作,无法解决做不好工作的问题,靠换伴侣,也无法解决亲密沟通的问题。
做好最基础的工作,练好基本功,才有其他的机会,可惜很多人不知道“慢,就是快”。
总想走捷径的人,可能最后反而会绕远,与您共勉。#明少早说##凌云观职#

私信“秘籍”
送你演讲表达秘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60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