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地推员是干什么的(现在地推都不愿意扫码)

日前,有媒体报道,有过大病筹款经历的求助者在发布筹款后不久便接到不少自称是“职业筹款推广人”的推广邀约。对方允诺“日筹千元”,但要收取五成以上的酬金作为“服务费”。这些筹款推广人主要通过网络物色求助者,而患病的儿童因更容易引发同情,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一些筹款推广人称,首选目标是年龄5岁以内,最大不超过8岁的患者。

扫码地推员是干什么的(现在地推都不愿意扫码)

职业筹款人用多台手机群发链接。

职业筹款推广人,本质是连接爱心人士和求助者的中介或地推,或因求助者缺乏直接沟通爱心人士的渠道,或因求助者自身缺少相关媒介技能,或因求助者自身时间有限,现实障碍与大病筹款情况紧急催生了职业筹款推广人这一灰色职业。从媒体报道来看,职业筹款人的主要工作也是建立渠道,制定相关精准投放思路——“业主群、宝妈群、老板群最好跑,我们都是给小孩筹款,他们容易感同身受。”而正因为求助者等不起,所以在职业筹款推广人高额的抽佣比例面前,他们缺乏议价能力,只要有钱就行。

毫无疑问,职业筹款人对求助者是乘人之危。一些职业筹款人说,人家不同意,我们也不会帮他们推的。言下之意,是说抽佣六七成是与求助者达成的合意。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求助者同意如此高的抽佣比例并非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是意思表示不自由,即,在求助者急需用钱的困境中,能多一分是一分。显然,在求助者处于危困状态下,与其达成的此种协议是乘人之危的。另一方面,爱心人士也是被利用的一方,因为其捐赠的前提,是捐赠款全部用于或绝大部分用户孩子的治疗上。如果背后存在这一层善款划分方式,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捐赠,所以,职业筹款人的行为也是对爱心人士的欺诈。

但即便如此,打掉职业筹款人就行了吗?恐怕不能如此推论。职业筹款人有一句话值得思考:“我们不帮筹,他们一分钱也得不到。”这便是此事的症结。职业筹款人的工作是有道德争议的,但同时对求助者又是有实际价值的。对于相当多数求助者,在拿不到一分钱和有条件的拿到一些钱之中,他们必定会选择后者,对于他们而言,过程正义与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不能拿到一些钱赶紧治病。

因此,如果没有职业筹款人,很可能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职业筹款行为转入得更为地下,求助者需要较高的门槛才能进入;二是,职业筹款行为彻底消失,求助者只得在医院等公共场所就地求助或等待一些社会救济。无论哪一种,恐怕都是求助者所不愿意看到的,至少,在目前的灰色地带下,求助者所花费的成本是最小的。因而,比起打掉职业筹款人,真正的问题是,能否建立起一套替代性的运转规则。

水滴筹轻松筹这些求助平台,借助互联网对求助者和爱心人士建立了初次连接,而当求助者人数增多,便分散了社会注意力。职业筹款人对求助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向微信群精准推送求助信息,建立了新的连接渠道。如今,设想一套道德争议更小、兼具求助效率的规则,互联网平台或许是目前为止最可靠的主体。比如,由它们向群里推送求助信息或是收编灰色地带的筹款人,借助他们已有的连接完成求助等等。

但无论哪种方式,摆在互联网平台面前的同样是一项难题,平台有盈利的需求,推送或收编会增加开支,同时可能会招致部分用户的反感;而平台开展公益求助又有道德风险,如果抽佣较高,监管、舆论、法律都不答应,如果抽佣不能或刚好能填补支出,则该项目的成本、风险和收益失衡,公益求助无法持续。

就职业筹款人反映的问题,不是简单打掉就可以解决的,其不仅在于充满了道德、法律争议,更在于社会如何分配资源、如何创造工作方式、能够提供多少保障,使求助的人们都可以看得起病、治得起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5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