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现是啥玩意?
我刚专门查了一下,变现是把非现金资产或者有价的证券换成现金。
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变现呢?
我记忆中是在几年前,拆书、听书的市场非常火爆。所以,就有广告文案写的:
“把你写过的文字变成钱。”
这么有视觉冲击效果的文案,绝了!绝了!
甚至有人更为形象地计算自己每写一个字,可以变现多少钱。
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事情。
我也想把自己写过的文字变成钱。
我也想做文字印钞机。
但我只是想。我并没有把钱当成欲望,更没有把读书写作变现变成目的。
要不然 ,2019年,市面上流行轻松靠写拆书稿、听书稿月入过万,我看完迟迟没入场。原因是
- 2018年初,我才开始学习读书、写书评。
- 在这个阶段,对我来说,学习和成长比赚钱更重要。
- 帮别人写稿,本质是“为他人做嫁衣”。我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读书写作的“工具人”。因为写拆书、听书稿,你需要在不离开书本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你过的是一种“二手生活”。反之,写书评就更有灵活性。你想就什么,就可以写。
基于以上这些考虑,我选择忍住金钱诱惑,从而没专门入行写拆书稿这条路。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选择并一定是对。但这个选择,至少能让我在读书写作变现这条路中走得更远。
好!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
01.
追求读书写作变现是否正确?
我是如何看待读书写作变现?
老实说,如果没有读书写作变现这回事,我估计自己早就去做别的事情了。
你想!我连自己都养不活。我根本就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写那么多文字跟屋友们瞎逼逼,唠叨一大堆话啊!
我早就去干那些能够养活我自己的事了。
是的!我就是这样现实的人。
这也是我身为年轻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我需要先养活自己,再养活家人。如果还有能力,我还想养众生。
用孔子的话来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简单翻译一下是你先要前面的事情做好。力有余,再读书写文。
孔老夫子并没有让我们扎身于读书写作,而忘记生活中本应该做好的其他事情,比如赚钱,养家糊口。
所以,我的想法是
1.赚钱是刚需,是根本。
说赚钱不重要,有点“凡尔赛”。我现阶段也没资格说赚钱不重要。因为我还需要钱,去做更多事情。按照字义理解,钱是一种等值量化的交换工具。即,我们还需要赚更多钱,换取更好的东西,提升效率。
比如,我需要赚钱,才能买更好的手机和电脑,来提升读书写作效率。
我也需要有钱,来买书学习,买课学习,以此获得更大进步。
所以我认为,赚钱是成年人非做不可的事情。你也无需羞于谈钱。
那人与人之间的赚钱区别是什么?
是你用什么赚钱?你有多少能力,能赚多少钱。
另外,基于读书写作变现反馈周期长。它并不是一个短期变现的好项目。
因此,我的建议是赚钱有余力,再来学读书写作变现。要不然,你会因为焦虑,因为短期看不到读书写作变现效果而气馁。
2.赚钱是天理,但不是人欲。
朱熹说:“存天理,灭人欲”。什么意思?
读书写作变现是天理,是事实。
但你追求读书写作暴富。这就是人欲。
写作投稿是天理。但你天天希望甲方爸爸收你的稿,给高稿费。这是人欲。
再如,我做好读书写作营是天理。但如果我总是希望学员续费、无条件帮我介绍新学员。这就是人欲。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就很少搞一些看似合理,而却奇怪的“裂变”、“转介绍”动作。反而,我只负责把读书写作营社群做好,课程写好就好了。
3.赚钱不是目标,而是结果。
有不少人一来问我:“屋屋,如何读书写作变现?你有没有资源给我?”
我有!但是你接得住吗?
面对这类屋粉,我一般会间接、劝退不要来我的读书写作营。为什么?
因为急于想赚钱的人,往往赚不到钱。你越急于读书写作变现,越难以变现。
在小学1年级时,你就想着大学毕业后要干什么,能有什么资源。
这是好事。孔子说:“十五立于志,三十而立”。
简单理解是
- 15岁时,立志要做什么事。
- 30岁时,把事情做出来。
但期间,你还需要用15年的时间,去学习,去做。你愿意吗?你吃得了其中的“苦中苦”吗?
你会信誓旦旦出发,但却半途而废。
还有,你有没有想过:
赚钱的基础是建立在价值交换。你没有给别人提供价值,人家凭什么拿钱给你赚?
在我看来,赚钱是结果,不是目标。如果你是把赚钱作为工作目的,那是本末倒置的。
你可能会问了。那如何赚钱?包括如何读书赚钱?
我认为,赚钱是顺带的事情。
02
把自己活好,把事情做好。
钱自然会来。
关于读书写作变现话题,你可能比我熟悉,看得比我还多。
现在有各种课程教你写稿、做视频、做读书社群、做课程、直播卖书、做个人品牌等等。
这些能赚钱吗?
肯定能。比其这些,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修身和做事。
跟大家说一件事。
我隐隐约约察觉到:
部分屋友花钱跟我学习,不是因为我的课程有多牛逼,而是喜欢我的做人底线和做事风格。
包括班班。
她每次回顾跟我一起做读书写作营的一年来,有时候也会被我为人待事方式,惊艳到。
包括我现在的弟子们。
有一次,我问弟子:“你为什么要跟我学?”
收到的回答是“我没能向你一样自律,这也是我佩服你的地方。”
另外,也有不少读书写作营的小伙伴说:“我比较真诚、踏实不浮躁。”

听的次数多了,我有时候也会思考:我何德何能被那么多人【厚爱】。
一毕业,就被某香港集团的老板“挖”过去。
离职后,我又遇见投资人。
他对说:“你更适合做公司,需要钱,随时找我拿”。
后面,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重,选择继续学习,自我沉淀。
毫无疑问,读书写作,做自媒体是最好的学习和尝试之路。
现在回想一下,
我被厚爱,也许不是知识魅力,而是人格魅力,更是思想不同,折射出来的不同行为。
感动你的,是我的思想,也是我的行为。
所以,学习的本质在什么?
知识付费的本质,又是什么?
我重新定义一下是
学习的本质是学行为。
子曰:“学而时习之”。这些的“习”,不是指复习,而是行为。
也就是说,学习其实是行为的折射。
知识付费的本质是找老师。
要不然,你自己去看书就好了。干嘛还有花钱找我学?
那我又是如何做到那么多屋友想付费找我学?
接下来,我就跟分享8点古人教给我的朴素道理。
1.【思无邪,诚意正心】
我不会“营销”你,也不会用“广告轰炸”你。
我会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把自己做好,有空多读书、多写文、多发朋友圈分享给你。
仅此而已。
另外,真诚就是我的营销策略。
你付费找我。我欢迎你。我尽量帮你,教你。
你不想花钱。我们相互不打扰,有缘再相见。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是动词,擦亮之意。
“德”要省察克己。
明明德,日日新,是每天刷新自己的品德,日日学,日日进步。
还有,你还要知道自己做到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比如,在知识付费和教育领域,最可怕的是
- 你花了钱,信誓旦旦想学好,想满载而归
- 结果,课程结束后,你脑袋空空,行为也没改变。
所以,你再也不想学了,而不是说习了。
察觉到这个现象后,我去年开始做读书写作营,就知道如何更好做,更好教。
用班班说的话来说,屋屋活得比较清醒。
因为我知道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教,什么不可以教。
重点是,我知道什么学员,我能带,能教。什么学员,我又无能为力。
比如,太焦虑的。一开始问我:读书写作变现形式和有没有资源的。
我跟你聊的过程,就会慢慢劝退你。“我的读书写作营,不适合你。”
久而久之,我的读书写作社群,自然会少了浮躁的气息。
我也一直在屋友们说:“读书写作需要日拱一卒 ,需要长期主义”。
你也不用怀疑,自己会不会白费力气。
我也就从一个素人,从0读到1,做到N。
3.【格物致知】
格:推究;致:求得。
格物是一种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方式。
格物致知,就是在躬行践履中研究真理。
“学贵力行,行贵体悟,行而致知,知而促行,循序渐进。”
所以,我有另外两个原则是:
-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 写我做到的,教我做成的。
4.【知行合一。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很多人无法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想做到也,实在难也!所以,这也成为我的日课之一。每日会要求自己刻意练习。
华杉老师说:知行合一还分三个层次——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 上等气禀的人,天生就按原则做,这叫“生知安行”——只要不按原则做,他心里就不安、不舒服,会自动矫正过来。
- 中等气禀的人,是“学知利行”——要知道了、理解了这样做对自己有利、能得,然后才去做。
- 下等气禀的人,是“困知勉行”——得了教训,受到教育之后,再勉强自己去做。
你是那个层级的人?
我每接一位弟子,先要观察对方是那个层级的人,然后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案。
这也践行孔子的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5.【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
用兵法的思想是分数。怎么分,多少数?
华杉老说:“把利润降下来”。钱不能留,要么分配,要么投资。
这样做有点难,有点反人性。谁不是把所有劳动成果化为私有?
但凡是学习,多为反人性。
凡想进步,你就需要去突破自己,走出自己的恐惧圈,甚至是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所以,在兵法中又有一个思想是能不能打赢?
主要的秘密在于大家不爱听,打瞌睡的部分,不在于人人都兴奋的部分。
这也是【致胜】的秘诀。
大家都喜欢,都想做,那这件事情也许没有多大的价值。
莫把自己的幼稚当成熟。
6.【无我】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生万物,但不占有万物;替万物做了所有的事情,但又不主宰万物。
这是“无我”。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一切皆不属于你的。一切也都是属于你的。
你求什么?越求越苦,放下,皆富有。
“你本来就圆满,没法增多,也没法减少。”
所以,当自己贪时,求多时,多告诫自己放下。
7.【知雄守雌】
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古。为天下古,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扑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只为官长,故大致不割。”
“知雄守雌”:有强势一面也有弱势。有动有静。有拼命时刻,也有想休息时候。
这给我最大的启发是
1.在生命的旅途中,你需要与无关紧要的人与事,说“再见”。
2.我乃是心善之人,但也会遇人不淑。
3.有时候,我会尝试狠起来说:“对不起,我能力有限,现在还服务不起你”。
这也是我今年来,每做一个社群,我都会亲自一一确定眼神的主要原因。
这虽然会消耗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非做不可。人员质量必须把关好。
要不然,我把事做得再“完美”。但在不对的人眼里,我的东西就是是“垃圾”。
有些小伙伴想付费加入读书写作营。
我会拒绝。
同样,有人想当,我申请当弟子。
我也会说:“抱歉,我暂时没能力收你为徒”。
有选择,有舍弃。
舍得。舍字在前,得字在后。
有舍才有得。
人生处处是修行。
种善因,得善果。
种好因,得好果。
“静”下来,水则清,智慧就浮现。
不动是最好的动。
动多,反而错多。
说多,反而错多。
8.【德本财末】
《大学》时:“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什么意思?
华杉老师解释:“有了德,就有了人,有人,就是得众,得到大家的支持拥护,百姓都感化归顺你。”
用一句话说,把自己做好,就得粉丝。你想要的,总有一天都会拥有。
好了!
回过头来看,你拿什么变现?
我今天给你分享另外一个变现策略:
做好自己。读书写作是一个修行修心之旅。
你自己都做不好,凭什么读好书,写好文?
粉丝又为何要为你买单?向你学?
想明白这个问题,你就不会太焦虑了。
我是@读旅世界
读书富能,普通人也能实现价值变现。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48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