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机会的特征包括什么性(创业机会的特征包括什么_ A)


近些年由于双碳战略、产业升级、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战略驱动使得新材料产业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伴随着疫情冲击、国际竞争、产业链分工调整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又给整个创业大环境增加了不稳定风险,机遇与挑战同在的现状下,埃米育材班的学员在新材料创新创业一线遇到了很多困惑,例如 :

Q1.当前内外环境下,什么样的资源配置适合去做初创?

2.当前及未来全球供应链的走向?

3.成本上涨,如何与国内外客户打交道?

4.全球物流/供应链混乱的情况下,企业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

我们邀请国瓷材料创始人、埃米育材班导师宋锡滨与育材班往期学员们,就新材料创业企业如何应对大环境变化为主题举办了一场线上答疑会,分析新材料产业最新趋势以及新材料创业突围之道。

创业机会的特征包括什么性(创业机会的特征包括什么_ A)

宋锡滨 -埃米育材班全程导师 -坚持8年新材料创业公益训练营,点燃新材料产业星星之火

经过梳理,现将部分答疑内容公开如下(由于涉及敏感商业信息,进行了大幅删减)

Q1当前内外部大环境下,新材料赛道是否还适合初创企业?需要注意什么?

宋锡滨:

碰到类似的问题要做好定义和拆解,这样才能把问题看清楚本质和底层逻辑、更好地应对。如果做拆解的话,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内外部的环境当前和以往有什么不同?第二,新材料赛道和其他赛道有什么不同?第三,当前的创新创业有什么特点?

首先,内外部环境当前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从外部看,美国从保障国家战略、维护金融霸权、降低产业链风险、解决自身通胀等角度出发,正在重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朋友圈”,试图改变以往的全球化以及协作分工格局,进一步削弱中国对全球的产业影响力(或非可控对中国的依赖);与此同时,正在发生的俄乌战争也可能会改变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格局,从而对产业格局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内部看,疫情结束或开放时间的不确定性给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多现在和未来不确定性因素,而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影响面会比以往预测的要影响的更大、更广、更深远,有可能会在一定的社会提示接近几何级数律,所以我们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适应性归因分析,看看哪些是稳定因素、哪些是不稳定因素,哪些是可控因素、哪些是不可控因素,哪些是内在因素、哪些是外在因素……,用可控因素、稳定因素、内在因素我们有可能对未来和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用不可控因素、不稳定因素、外在因素我们有可能对未来和行为做出准确的预测。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内新材料产业的相关成熟度也正在悄然到来并发生质的变化,其中技术的成熟度、产品的成熟度、市场的成熟度、商业的成熟度等已经开始在产业中不同的行业、不同应用中交替到来,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刻的认识到,原来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机会主义、专业主义、模式主义、保护主义、边缘主义、本位主义的时代已经慢慢会一去不复返了,而对于长期主义、极致主义、统一主义、合规主义、系统主义的时代已经开始不知不觉中渗透到我们的方方面面,现在有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有些意识到了还没有适应过来,所以对于产业、行业、企业的定位、以及对于创业、创新、创富的理解不论从思想观念上还是行为做法上都要进行巨大的调整,还是我经常讲的:如果市场、产业还有很多空白和引导,可以做产业洞察之争;还有短板和痛点可以做核心能力之争;而成熟度再高了以后就需要做好自己的所谓“护城河”,持续做一些市场地位之争。

其次,新材料赛道和其他赛道有什么不同?

新材料赛道属于产业而不是行业,是各个行业的基础和支撑,和信息、能源一起是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与各个行业都相关,而材料产业又有“三高三长” 的特点,所以材料产业的利润和价值体现在延伸或者关联产业。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是指:工业企业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就可以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年营业额200万元以上,就可以称为规模以上商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近130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近20%;营业收入平均利润率为7%左右,比上年提高了一点点。高技术企业引领作用较为突出,2021年,高技术企业利润较上年增长近50%,两年平均增长30%左右,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比重也比上年也有所提高,展现较强未来发展活力。医药、电子及通信设备企业利润增势强劲,对高技术企业利润增长贡献较大;另外航空航天器及设备、信息化学品行业利润增长较快。2021年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一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平均利润率在10%左右,比2020年提高一些,但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低了2个百分点以上,而规模以下企业的数量很多,平均利润率也更低,不容乐观,这是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大致基本情况。

2021年全球新材料产业3.3万亿美金,先进基础材料51%,关键战略材料41%,前沿新材料8%,新材料产业专利平均活跃度26.65%,在战略新兴产业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排前6位,从专利价值度看,新材料也排名前6位,说明新材料产业还是有诸多的问题,必须要持续关注。

2021年中国新材料产业5.9万亿,增速21.45%,全球1/4,先进基础材料85%,关键战略材料22%,前沿新材料3%,关键材料依赖度52%,先进基础材料占比例比较高,说明我们基础还需要进一步扎实,三大关键基础材料在智能终端70%,制造和检测设备95%,高端专用芯片95%。新材料产业相关企业达到870多万家,约占我国GDP的6%左右。

2015年到2021年,新经济领域融资情况,新消费、智能制造、物流、新材料提升了4倍多,新材料占比3%左右,2020年2.8%,2021年2.7%。近几年新材料投资回报率1.1%左右,在所有的新经济领域里新材料的回报率是倒数第一,也侧面反映了新材料产业的“三高三长”的特点。

2020年全球新材料产业,大体上是无机非金属产业(15%),金属产业(35%),有机产业(27%),复合产业(23%),比2010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创新人才看,材料专业在去年的热门专业里头排名26,材料专业毕业生签约新材料相关企业(包括能源类企业和国企)的比例不到30%,如果去掉能源类企业和国企的签约率不到10%,意味着从事新材料本专业的人才还是很少。

最后,当前创新创业有什么特点?

创业是富有创业精神的创业者与机会结合并创造价值的活动。“创业的本质”中有四个关键词:客户、需求、商业、组织。这四个关键词中的每一个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专门的技术。

创业有很多特点,但我今天给大家多说一点的就是不确定性。创业活动的结果经常不可知也不可预知,当面临多个方案需要选择,而每个方案出现的结果都是不确定、发生的概率也不清楚的情况下,严格地说都无法做出科学的决策。不确定性还表现为“不连续性”,今天并不是昨天的延续,不连续性在现实中经常表现为快速变化。不确定性客观存在,也和主观认识有关,同样的市场环境条件,有长期经营经验的企业会认为市场比较成熟,容易掌控;对于新进入市场的新手,可能会觉得无所适从。

为什么要多说不确定性,是因为当今世界不确定性指数,全球不安全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个指数大体有2大类:经济的不确定性、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经历了2008年的崩盘、欧洲债务危机英国脱欧特朗普的意外胜选以及感染整个地球的新冠大流行,使得现在不确定指数历史最高,所以创业在大的环境的影响下,不确定性也是非常高的。

在后疫情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直面不确定性?如何应对不确定带来的挑战,才能彰显国家、企业、组织、个人的智慧?对于创业面对不确定性高的情况,成功的创业者通常要积极地承担风险而不是设法规避风险,他们利用而不是规避偶然事件,快速行动、善于学习、注重合作和联盟来应对不确定性。

创业活动按照起始→获得天使投资→获得风险投资(通常不止一轮)→Pre-IPO融资→IPO的过程进行梳理和统计,中国创业公司失败率高达80%,创业公司存活率不足三年,大学生创业失败率更是高达95%。

根据全球创业研究机构Startup Blink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业生态系统指数报告》,中国在全球100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14位,位居亚洲第一,超过新加坡(第16)、韩国(第19)、日本(第21)和印度(第23),新设市场主体超850万,新材料产业占比3.8%。

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到40年,日本企业58年。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4000多万家/1.5亿市场主体),活跃度稳定在70%左右,而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8年。美国每年约有10万家企业倒闭,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

另外对过去5年创业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统计,排名最靠前的是:客户(方向)、资金、人才、技术(产品)。这里我给大家再说明一点,创业活动本身是一个幸存者偏差的事情,成功的例子看似很多,但都是成功者在讲。

新材料初创企业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点建议,现在创业要考虑长期主义和极致主义,如果想机会主义和专业主义这样的思路去创业,现在失败率会比以往高。

第二点建议,新材料产业周期比较长,现在中国新材料企业创业的平衡点大体是4年左右(中间死掉或者不活跃的企业还不在统计范围内),如果按照加权平均统计应该会超过5年,所以要考虑自己能不能挺过去,建议按照5-10年做准备。

第三点建议,新材料创业比别的产业更注重要解决技术、产品、商品匹配度的问题,能不能找到适合的应用市场并把匹配度的问题解决好是非常关键的。

第四点建议,关于新材料未来发展机遇,建议一是在能力和适合的范围内多做一些衍生的产品;二是可以多往复合材料方向发展,目前金属和无机非的市场、商业的成熟度已经交替到来,整体上来看竞争格局会日益加剧到市场地位之争(宏观来看,不包括中观和微观的一些产品),产业洞察的机会已经不多,未来可以多关注一些杂化材料,想做单一或基础材料的话,超材料是个方向,但周期会比较长,总之,杂化材料和超材料这两个方向上未来机会还会很大。

总结一下,新材料创业要在寻找方向基础上,未来需要更多地对赛道、趋势和规则进行综合的衡量。

Q2未来全球供应链走向及产业链转移趋势?如何看待东南亚地区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宋锡滨:

未来有关供应链,大概率会出现全球分工协作弱化的现象,美国正在积极营造自己的“朋友圈”,未来一些关键产业链要放在他能控制的朋友圈里面,非关联的部分还是会依据市场规律延续分工协作的。从这个角度看,未来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尤其是原材料、矿石的成本会逐步升高,因为全球分工协作弱化的结果一定是区域化的自由市场,而不是整体性的自由市场。受美国通胀周期的影响,叠加未来供应链“区域化”等影响,一些原材料的成本会持续上涨,而价格的传递一是有滞后性;二是越往消费者端传递越发困难。因此与客户打交道,一是协商可在不影响关键性能的情况下做适当的材料、工艺上的“减配”;二是可以在客户沟通的基础上适当涨价,在产业链中均摊成本;三是涨价困难的情况下“开源节流”,以及包括开发新客户、寻找和加速新的原材料和供应商体系等。

中国新材料产业链部分向东南亚和南亚等地区转移是确定的趋势,表现就是部分产业离开,部分产业内部升级,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很多低端产业对于用人成本比较敏感,就像当年转移到中国一样,现在中国用人成本上来了,产业继续迁出是正常的市场规律,这一点没有太多办法,但也不用特别担心,我国当初承接这种低端产业,也并不是想一直做这些,就是通过低端产业积累资本、积累技术、积累人才、积累认知、积累机会,然后转向高质量发展。现在这个阶段的转移,对于我们高质量发展和高价值内循环是有一定帮助的,也不用过分担忧,更没必要纠结,随着我国的用人成本不断上升,产业持续迁出是迟早的事,这事也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并且接下来会继续下去,尤其是还面临着我国现在年轻人和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

第二是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产业资本涌入中国,除了本身能够赚取资本差价,还能够在中国建工厂投产能二次受益,这其中很重要的点就是我国的“稳定压倒一切”。在2020年疫情那种极端情况下,生产依旧保持,但随着疫情进入了后时代,与疫情有可能从对抗到并存,各国对于疫情的态度、观念和做法也就有所不同,我认为没有对错之分,因为谁也不能够预测未来,那么很多国内外的企业就开始在东南亚等地进行备份,跨国公司更是会为了产业安全和商业可靠,也会选择“全球分布式”和“区域自由化”的布局,很多产业就出现了迁出,例如迁往印度、越南等,会让“分布式”和“自由化”的比例平均化。

第三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型制造强国和智能制造的创新型社会的发展,这是我们的未来,也是大势所趋,不能总做中低端产业,所以我国政策也引导很多产业按照规划和策划的在转移,有些是我们直接从顶层设计转移到非洲等国家,有些是通过市场机制转移出去。其实我们可以看看往越南、印度等地转移的产业都有什么特点,也就比较明了了。一是产业联动或配套要求不高的会向外转移,但像光伏、新能源等现在对产业链要求还比较高的则很难转移(随着未来的发展和分工形成有些产业联动和产业配套要求逐渐降低);二是用人成本占比较大或对于用人成本比较敏感的,比如制鞋业、服装业等就会向用人低成本的地区转移;三是转移成本较高的很难转移,比如大化工类的转移就相当于重建,短期内没有转移;四是与消费和应用市场结合紧密的,例如生物医疗、设计关联度高的也很难转移。

另外全球的产业链转移已经经历第5次了,从英国到美国,从美国到德国和日本,从德国和日本到亚洲四小龙,从亚洲四小龙到亚洲四小虎和中国,从中国到东南亚。但是所有的转移过程其实都是社会、经济、文化等高度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我经常说顺着成功者的逻辑、沿着成功者的轨迹、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质,实际上去研究这5次产业链转移的逻辑和轨迹:都要发展的产业和都要解决的问题相同点和不同点,各个问题的关键点(影响成败)、核心点(影响好坏)、重要点(影响快慢),不就是机会和挑战吗?李嘉诚去越南看到的不就是机会吗?当然不论当时美国、德国、日本还是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共同的困难,每次产业链转移也都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能源、物流)、受教育的水平、技能员工的数量、政府管理能力……。中国用了改革开放40年,基础设施建设才达到一流水准,教育水平才达到这样的程度,但高技能员工还大量缺乏,而这个过程中我们政策一如既往的稳定,政府管理一如既往的有效,这些不是给一个国家和地区40年,就一定能做到的。

所以很多人都说越南要超过中国了,我要说我们还是要从底层逻辑和本质来看的,当然东南亚现在发展确实有很多机遇,而且还有很多还是正确的方向、成功就是时间和路径的机遇,所以很多人也问我越南和东南亚的一些事情,我说还是机会很大,就像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一样。

我们再看看数字,中国去年进出口贸易总额6.05万亿美元,增长13.5%,出口3.36万亿,14.12亿人口;美国4.69万亿,增长22.4%,出口1.76万亿,3.33亿人口;德国3.05万亿,增长15.5%,出口1.45万亿,0.83亿人口;日本1.53万亿,增长28.6%,出口0.72万亿,1.26亿人口;印度0.97万亿,增长24.2%,出口0.42万亿,14.16亿人口;越南0.67万亿,增长21.0%,出口0.33万亿,0.9554亿人口。很多人都说越南要很快就超过中国了,不知道逻辑是在哪里?如果我们打个比方,例如越南政策一直稳定、政府管理一直有效、基础设施建设匹配、人口增长符合发展、教育水平对应成长……,中国如果不增长的前提下,我简单计算了一下,越南会在2068年超过中国,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个数字有什么感想吗?

通过以上我们总结如下:我国低端产业外流是必然的、持续的;我国正在朝高质量方向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需要时间的、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是循序快进不是弯道超车的过程;产业链转移的过程中新市场新机遇还是比较大的。

Q3在世界范围内物流和供应链混乱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宋锡滨:

供应链可以分三个方面做梳理:

第一方面:进口原材。考虑目前国际局势和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对于非常关键的原材料要考虑怎么去积极的培养多区域和多方面的供应商,加速新的供应商的验证、试验和量产的工作,可以提前把合格供应商过程走完,更多的预案。另外对未来市场情况进行稳定性风险分析,可以依据分析结果、自有资金情况、进口原材的保质期等情况确定更多的战略库存。

第二方面:产品出口。把将来有可能受到影响的出口按照不同类型、不同的出口区域和不同的紧急程度进行风险分析并梳理出来。有些要考虑提前销售、提前减产、提前转型等依据环境清单并形成预案,不同出口区域的可以依据环境清单调整不同区域的销售占比。

第三方面:现金流商业流与供应流来看,还得有钱才能运作。这里所谓的现金流不是现在的现金流,假如进出口受影响是3~6个月的情况,要算一下现金流将会是什么情况,如果整个产业链、供应链都混乱的情况下,如果进口进不来的,出口也出不去的情况下,真实的现金流是多少?所以现在所说的现金流不是财务的现金流,而是能够让企业可持续生存的现金流。因为这是生存下来的基础,一定要提前做好规划,而且还要考虑很多应收账款按期是收不回来的,甚至未来也很难收回来的。

进行风险分析和整体梳理后要调整内部战略管控的方式,例如触发环境清单就要进行战略研讨的启动;战略研讨每次都是梳理可持续生存的要素情况;战略管理要从分布式、阶段式调整成集中式、精益式,要学会从全局和长远看问题。比如重新统筹人员的调配、原材料的调配、包括整个生产计划的调配等,类似国家统一大市场的政策一样,更多的形成快速、高效、精益的管理方式。在现金控制方面要调整评估流程,分析哪些是影响成败、好坏、快慢的,如果不是影响成败的都可以暂缓和分步实施。例如某个企业有多个生产基地,以前都是以(哪个基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为标准在进行统筹,但现在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是按照哪个基地成本最低了,而是要按照产业链的情况(寻求更长久的发展策略),按照疫情影响的情况(影响最低)、按照整个人员管理、流动、稳定性的情况在考量和管控。

Q4金属盐类等原材料涨价的因素是什么?会不会对下游产业链产生影响,比如说会寻找一些替代品?

宋锡滨:

今年的原材料平均价格还要上涨,但有几点需要注意:

1. 整体上来看,如果在产业链中没有明显瓶颈的,到了市场成熟期的原材料(成熟期按照不同的工业原料的活跃度来判断,周期也不同,大体1-3年不等),上涨的比例会逐步降下来,还没达到市场成熟期的行业,原材料上涨还会进一步加剧。

2. 总体上来看,近几年与矿产相关的工业原材料大部分上涨超过平均水平。

3. 产业链里面有瓶颈的,受到全球分工限制的,中国还有很大差距的,如类似芯片相关的原材料,还会继续上涨,直至有新的解决方案的达到成熟阶段才能够缓解,这些并不包含政府较大的干预。今年政府也会出台比较多的经济扶持政策来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

4.国家会通过统一大市场来统筹很多事情,大家要比较关注,以后企业要学会在统一大市场的规则里生存和发展。

5. 按照总体规律来看,原材料的价格预计最快明年上半年会有所回落。但是这里面还要取决于几点因素:疫情控制的情况;俄乌战争的情况;中美关系的情况。

关于原材料涨价的原因:

第一,现在到了通胀期了,又量化宽松,各国发行货币量也是非常高的,美国自己近两年内发行的货币是过去200多年的45%,可以想象有多少。特别是美国现在是世纪大通胀,又在割全球韭菜,涨价是必然的。预计这一轮各国应对措施按照客观规律最快明年上半年会有一些回落。但有一些有瓶颈的产业链、受到全球分工限制的,例如芯片相关的,就不符合这个周期了。

第二,大家需要注意两个效应。一个是消费品效应,就是几何级数律,说得简单一点是类似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的普及率超过了一个社会提示(奇点)就会超越原有的发展速度,而这个速度不是一个线性的关系,是一个指数关系,也就是几何级数律快速发展,这种现象在产品制造中、消费产品中、生活事件中、社会问题中比比皆是,其实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平衡法则、动力机制在影响,而现在由于社会不确定性升高,这些社会提示(奇点)也会发生变化,和以往都会不同,所以一旦不注意,社会提示已经变化而不知,还按照传统想法,那么出现危机就很难处理了,国家现在也在不停的进行这些社会提示的测试和规避。另一个就是产业链博弈效应,就是产业链中任何一个很小的环节放大,会传导到产业链的最上游的矿产、工业原材料等,放大效应也是成倍数或者更高,很难有效预测,会有很多超出预期和预计,类似蝴蝶效应,只是在产业链中或者产业链相关联的行业中传导。所以现在的企业要增加对不确定性敏感度的能力以及寻找本质分割线的能力。

关于替代方案:

从某种意义上说替代方案一定会产生,危机发生了就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替代方案会有两种趋势一是替代品首先重点关注解决成败的指标,解决好坏快慢的指标可以暂时舍弃,用过渡性的方案来替代;二是行业的一种全新整合方案,对于硬科技行业来讲也会有这种被整合和替代的可能性,但往往需要更大维度的力量才行,企业本身不是不可能,是比较难,更大维度往往是联盟、政府、国家等。不过,在产业链比较紧密的、技术瓶颈比较深的或是规模比较小的行业,被替代的可能性比较小,这个社会和自然的动力机制有关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34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