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哒哒哒……走进位于汶川县威州镇的来料加工总部车间,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操作几台缝纫机,另外还有十余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熨烫、贴标签、查货,据悉,这是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无痕内裤的订单。
汶川县来料加工车间总负责人杨梅正在车间指导工人加工无痕内裤。杨梅说:“来料加工产业投资少、门槛低、技术含量也不高,但是效益不错,所以最适合乡村妇女创业。”
早些年,杨梅开过农家乐,也种植过水果,还做过羌绣合作社,将家乡的羌绣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但如何才能带领乡亲们都实现增收致富,一直是杨梅最操心的事。正在杨梅一筹莫展的时候,2018年7月,杨梅作为汶川县代表赴浙江金华考察学习,发现了当地有招募来料加工项目的意向。“考察的时候,我发现来料加工产业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只需要手巧、勤劳就可以有收入,有的还能带回家里做,于是我就想着将这个项目带回来,让家乡的姐妹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此后,在浙江省义乌福田街道和汶川县党委政府的努力下,来料加工项目被正式引入汶川县,杨梅也成了当地第一个开始做来料加工的人。经过4年的精心经营,如今,来料加工产业越办越红火,2021年,总产值已超过350万元。
“来来来,大家帮忙抬一下,这批货需要马上运走。”工人唐娇正在库房忙碌着,将今天需要发出去的货物一件一件码在板车上。“我早上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过来上班了,下午孩子放学我就把孩子接到车间来。”在车间里,记者发现有一个专门设置的儿童乐园,供孩子们玩耍。唐娇告诉记者,自己每月能拿到两千元左右的工资,到了农忙时节还能请假回家,来料加工车间让当地妇女实现了陪读、赚钱、顾家三不误。快到下班时间,唐娇在库房负责人那里领取了一大包的围兜半成品。“这些都是要拿回家做的,家里还有老年人,这些都是简单的手工活,很适合老年人做。这样既能赚钱也能解闷,很受老年人们的喜爱。”唐娇说。
“车间实行计件的方式,多劳多得,工作时间和地点都很有弹性,工人可以接送孩子,也可以把活带回家去做,所以很受妇女欢迎。”杨梅告诉记者,她们中收入高的一年能赚4万块钱,少的也有万把块,撑起了家庭收入的“半边天”。
来料加工具有投资小、风险少、工艺简单、分散作业等特点。近年来,汶川县高度重视来料加工产业发展,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县人社局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县来料加工产业专题宣传讲座、培训会,让县、镇、乡、村各级干部职工知晓和参与来料加工。通过走基层、“两联一进”、“户户入、入户户”等途径,开展进村入户宣传工作,在全县营造了支持来料加工产业、投入来料加工热潮、尊重来料加工从业者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汶川县在7个镇建立了来料加工车间37个,参与加工工人达1500余人,其中女性占95%。人均增收超过每月2200元。
汶融媒 邵理燕
编辑:杨园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31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