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血色浪漫》中李奎勇和钟跃民的最后谈话,又去回顾了这部当年经典。对于他俩的对话尤其是宁伟的死亡,不禁思考命运之于人,到底是幸运还是悲哀,到底是掌握还是无奈?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是李奎勇式人生,平凡而卑微
人生由无数个偶然和一个必然组成。无论是一天还是一阶段以至于一生都是如此。没有那一个个偶然,又怎么会得到必然,没有那些努力和机遇,又怎么会是现在的自己,没有那些风花雪月、人事匆匆,又怎么会有命运的结局?
宁伟的死是自己给了自己审判,他死的心安,而张海洋和钟跃民的放不下,是因为宁伟的死不是被法律审判的最终决定而是他们和他们背后的“正义力量”所决定,是他们有力追捕却无力目睹的悲哀。

宁伟最后的审判

人一生的命运是有可控的有不可控的综合运用的结果。往往每一次都对命运有选择权,却没有决定权。我们能做好多选择,却不一定能接受选择带来的命运判决。
曾经幻想,如果宁伟没有因为那件事被赶出部队,是不是他的命运就会不同。也许吧,可是命运这件事本来就是时代和自我的博弈,有契合有冲突,我们只享有选择权却很少有决定权。
就像田明建和刘进荣,也都是部队精英,都经历了某些“坎坷”,他们的选择就是去以极端方式来对抗社会,迫害他人,结局也就在他们的极端里注定了。
我们劝人向前看向上走,善良正义,就是希望在每一个选择的时候,不至于走的太偏激,想的太黑暗,而一步错步步错。

时空和世界给了每个人生命的施展空间和时间,但都是随机的,命运如何,要慢慢看,步步走才有最后的答案。
如果李白当了侠客或者成为大官,他还会是那个放浪形骸不拘礼节的李白吗?如果杜甫生长在贞观之治时期,是不是他就可以实现理想抱负?我们可以充分想象,但也只能想象。这有点抽象主义,也有点虚无主义。比如许下早起的目标,却一度刷着手机晚睡,闹钟响起,关闭浅息,时间过去,又是错负了承诺。
命运总存在蝴蝶效应,一个人的偶然往往会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一个时刻的举动可能改变很多人的一生。生命不是一场拷问,而是一场作答,所以我们只能接着那些“蝴蝶效应”而去做好效应以后的反应。
宁伟是个悲剧人物,他很有能力,很有骨气,他和祁同伟一样,他拼命去抗争过,努力过,却终究完成了起飞没有完成救赎,以至于被自己的偏执和道路的狭隘推到万劫不复的深渊。


深渊常在,命运几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62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