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买的衣服,现在还没发货……”
近日,一大波网友发帖,
怒怼网红店超长预售现象。
有博主痛批超长预售现象后,
引起广大消费者共鸣:
“预售45天,我真的会谢。”
“下单才去种棉花吗?”
消费者究竟有多不接受网络预售?
据新华社发布的投票
“你如何看待电商超长预售的做法”
49%的网友认为
“超长预售”涉嫌转嫁风险!
4月20日,消小妹儿就“超长预售”随机采访了多位消费者。
“95后”小孙一说起预售就很不满。“我3月初在网上下单了一件春装外套,销售界面并没有显示‘预售’字样,但付款之后,却显示‘4月1日发货’,等了一段时间后看到商家确实没有发货,我便退款了。成都的春天很短,这到四月份已经27℃了,只能穿短袖了。”
漫长的预售等待,也令消费者乔女士头疼。
此前,乔女士在电商平台看上了一款定制衬衫,“我第一时间就下单了,客服告诉我,由于是定制版,出货会比较慢,在付款后10~20天左右发货。”
然而,漫长等待约一个月后,客服却告诉她,因为“在市面上找不到该衣服的面料,无法生产”,建议她更换一件同等价位的衣物或者申请退款。
乔女士觉得不可思议,随机在店内找了几件衣服询问发货时间,得到的答复依旧是“10~20天左右发货”。“他们上架的所有衣服都是预售款,我怀疑他们根本就不打算发货,预售只是为了提前收货款。”
消小妹儿浏览多家电商平台发现,不同商家对预售商品的标注并不统一。
有些在商品标题中清晰标注,有些只是在产品说明中附上一行小字,有些在加入购物车时备注发货时间,而最难以让消费者接受的则是在付款后才显示发货日期,甚至将发货时间一改再改。
部分商家将预售模式作为营销宣传的手段,故意制造“奇货可居”的假象,一旦预售不及预期,就以种种理由取消订单。
消小妹儿调查了解到,消费者之所以对预售深恶痛绝,不仅是因为短则15天,长则超45天更有长达1年的预售方式,还有店家客服一套接一套的话术。
相比以往在付款时标明预售,现在大多数店铺都将商品预售信息放在发货列表下方
。
4月20日,消小妹儿就电商平台预售的一款服饰向客服询问时,该店铺客服表示:“预售时间以宝贝页面注明时间为准。”并指导提交订单,见没有回复。客服随后又表示,目前有少量现货库存,一般会在48小时内安排发出。
为了让消小妹儿下单,客服再次提出“喜欢可以先拍下,后续也会靠前安排发出。”并表示目前这款服装已经爆单了,下单可以提前发货。
在某社交平台中,
#讨厌预售# 的话题浏览量超500万,
引发大量网友的共鸣和吐槽……
有网友在平台发帖表示,
自己的订单从7天发货,
变成15天发货却依旧没有进展。
业内人士透露,
个别“网红”服装店长期采用预售模式,
100款新品可能只有20款是现货,
有些订单硬生生被拖成“空头支票”。
江苏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的调查显示,目前,各大网络购物平台均存在预售行为,等待时间一般在8-45天不等。
江苏省消保委认为,超长预售表面上商家履行了告知,并无不妥。但实际上商家利用经营优势地位,将产品备货的库存成本、时间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属于实质的不公平经营行为;另外在合同形式上,商家又利用强制预售,限定发货时间,减轻了自身责任,属于不平等格式条款,侵犯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商品可以预售,但品质和服务绝不能透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特约高级研究员陆泽倩提醒,消费者应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针对“预售不告知”“无货被退款”等行为的整治,平台与监管机构需落到实处,有效约束。
四川霖澳律师事务所律师邵玉款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如未违反商家所规定的购物原则,商家在没跟消费者沟通并征得其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修改发货日期及单方面撤单,均是违约行为。
消费者可以通过与商家协商和解、向销售平台反馈、向消协及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进行维权
。
邵玉款表示,部分商家将预售模式作为营销宣传的手段,一旦预售不及预期,就以种种理由取消订单,该情况系无正当理由经营者单方解除买卖合同,违反了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成违约。
全媒体中心记者 李欣璐 实习生 何馥君
来源 | 消费质量报
编辑 | 张可
责编 | 申涵兮
审核 | 詹耘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5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