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珠海霸屏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融媒体报道
《直播大湾区》第三站来到了
珠 海 ,
“1小时电视+12小时新媒体”直播报道,
全景展现
珠海如何在“四区叠加”新机遇下,
勇立潮头,奋楫扬帆!
珠海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珠海传媒集团联合制作,在“1小时电视+12小时新媒体”直播报道中,总台记者、珠海传媒集团记者用镜头记录了新时代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珠海。
《直播大湾区·珠海篇》中,聚焦了产业腾飞、交通跨越、珠澳合作、生态宜居等内容,以新、奇、美、活等视角,对珠海经济、社会、人文、科技、民生等多领域展开全面关注。
包括:
-
坚持“产业第一”,发展海洋科技,为海洋强国筑梦;航空产业快速崛起;
-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串珠成链”,珠海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
珠澳唇齿相依,融合发展开创新局;
-
“硬设施”提升珠海城市文化“软实力”;
-
“青春之城 活力之都”洋溢生机与活力等内容。
此外,节目还设立了“湾区推介人” “湾区新视角”“湾区观察员”“港澳青年说”等重点版块,并引入全息影像、XR/VR等新技术手段,亮点纷呈,全方位展示珠海城市多领域的发展成果,展示“青春之城 活力之都”的澎湃动力。
“湾区推介人”
在《直播大湾区·珠海篇》
“湾区推介人”版块中,
市长黄志豪作为湾区推介人,
以Vlog的形式,
向海内外观众介绍珠海!
“湾区新视角”
视角一:产业腾飞
《直播大湾区·珠海篇》可谓“上天入海”,通过动直播+慢直播的方式,带领观众来到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看中国无人船如何从大湾区“艇”进世界;来到珠海香山海洋科技港,探秘“黑科技”如何开启水上智能时代;来到珠海航空产业园,探访AG600总装生产线,见证珠海航空产业的快速崛起。
通过直播报道,展示珠海紧紧围绕“产业第一”,加快构建全域全链的创新产业体系,新动能持续迸发、新势能加速聚合。
视角二:交通跨越
《直播大湾区·珠海篇》将港珠澳大桥元素贯穿始终。自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通车以来,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粤港澳三地人流、车流、物流等要素高效流动。
港珠澳大桥通车,黄茅海通道、深珠通道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珠海机场迈入千万级机场行列,高栏港成为亿吨大港,洪鹤大桥、金琴快线、珠海机场城轨一期等建成通车等等,给予“澳珠极点”发展坚实的“硬联通”保障。
视角三:生态宜居
在珠海篇老地标看变迁中,除了新老照片配合特技叠加外,珠海传媒集团主持人金晶还以出镜体验的方式串联起珠海大剧院(日月贝)、情侣南路、城市阳台、海滨泳场 、九洲大道、板樟山步道、拱北口岸、九洲港等多个地标场景,通过古老与现代共存共生的城市缩影,带领观众感受珠海这座宜居宜业宜游之城,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变与不变”。
视角四:珠澳合作
在珠海篇中,记者以澳门居民在珠海工作、学习、生活为例,展示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体制机制的“软联通”使珠澳两地的民心更相通。除此之外,全国首部临时仲裁规则、全国首创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横琴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双15”优惠政策、澳门机动车入出横琴配额总量增加至1万台、澳门新街坊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投入使用……更多新实践、新探索,不断加速珠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两地融合发展擘画最大“同心圆”。
“港澳青年说”
坚持“产业第一”
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
《直播大湾区·珠海篇》
还走进了港湾1号科创园、
珠海信息港等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这里也被许多港澳青年称为
“梦想启航的地方”。
在“港澳青年说”版块,
珠海篇采用纪录短片人物群像的方式
来呈现不同行业、
不同领域的港澳青年,
以自述的方式,
讲述他们如何创业珠海,
如何融入湾区。
新闻知多D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5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自6月20日起推出大型融媒体节目《直播大湾区》。
6月20日至30日,《直播大湾区》每天聚焦湾区一座城市,推出“1小时电视+12小时新媒体”直播报道。电视广播端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大湾区之声频率,每天13点至14点播出,新媒体平台在央视新闻、央视频、CCTV-4、大湾区之声新媒体平台,每天9点至21点播出,通过创新的节目形态,多元的报道内容,立体展现湾区城市的特色与新貌。
此次《直播大湾区》充分发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媒体融合传播优势,全方位展现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大美图景,让全世界的观众通过报道触摸到大湾区的时代脉动!
看到这里,
相信大家内心都十分澎湃,
点击观看????
《直播大湾区·珠海篇》
电视节目回放,
重温精彩瞬间吧!
珠海传媒集团 李雨佳/文
胡洁婷 谭伟江/责任编辑
阳紫微 陈淑娴/编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243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