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在重庆的历史上应该是会被铭记的一天,在经历了重庆历史上最严重的的新冠疫情,在中心城区全域协同防控20天后,不少重庆市民终于走出了自己的小区,再一次感受到了那最抚人心的市井烟火气,再吃上了那碗心心念念的小面,整个城市突然间又恢复了生机。
一、12月2日重庆解封情况
12月2日是重庆解封的首日,从昨夜君收集的情况来看,有12个区县陆续发布了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通告。

图片截至重庆本地宝
在中心城区,从媒体报道、各大论坛、各大朋友圈的情况来看,各区也逐渐解封了,但都限制在一定的区域。


南岸区市民在吃那碗心心念念的小面

两江新区某小区物业通知
二、病毒还未走远,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
这么说主要基于两点:
一是重庆的新增感染总数仍然维持在高位,防止反弹的任务还很艰巨。
12月2日下午,重庆召开了第156场疫情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12月1日,全市新增感染6472例,12月2日0-12时,新增感染1884例,降幅很大,但是新增数依然维持在高位。中心城区在12月1日新增感染5420例,数量连续4天下降,社会面发现感染者降低至个位数,但是还没有完全清零。重庆卫健委的相关负责人也说了,重庆市巩固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发布会上,重庆卫健委的相关负责人也特别提醒和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当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尽快加强接种免疫。
重庆疾控中心的专家也提出,截至12月1日,全市60岁以上总人群的疫苗第一剂接种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但还是需要继续做好60-79岁,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的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
这说明,我们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率还不够高,放开后,高危人群如何更加有效的保护自身免收病毒感染,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是从社会上反映的情况来看,除了喜大普奔外,也还有焦虑与不安的情绪在滋生,也还有轻视的现象出现。
今天,我的朋友圈里面在传一条信息:“疾控专家建议,刚解封的头两周是最危险的阶段,所有人都跑出来了,易产生相互感染。根据经验,这两周过后传染性就回落,尽量躲过放开后第一波感染。小孩老人尽量不出门,大人戴N95口罩,预计第一波医院压力会有些大,没必要凑热闹。”

我看见头条上也有很多朋友在发,我无法判定这条信息的真伪,但大家都在传,说明大家对出门都还是有点担忧。我身边就有朋友说,虽然好不容易盼来解封了,但现在出门还真有点怕。
今天,我还刷到了3条比较有代表性的信息,也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了人们对现阶段疫情的态度:
1.重庆一小区解封了,但大爷大妈又自发把铁皮复位,主动把自己又封起来。据下面的评论说,该小区的各种生活配套比较齐全,不光是大爷大妈还有很多业主和物业一起动手,重新封起来,说是怕外面的病毒进来。

2.有人在解封第一天,从街上抱回来600块钱药,有23盒,里面包括某莲花胶囊、感冒药、维生素、抗生素、止咳药、退烧药等等,这说明不少人还是有一些恐慌情绪的,同时也说明了这位朋友正确理解了“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句话的意思。

3.解封第一天,在南岸区回龙湾小区一火锅店是人山人海。这和上面的情况又是两个极端,完全没把病毒当回事,政府提倡的是有序解封,不扎堆、不聚集,这是完全没听进去。

现在很多媒体都在说,感染了病毒就像得了流感一样,没什么好怕的。但也有些人担忧,前有德尔塔,后有奥密克戎,如果真放开了,万一又变异了怎么办?老人、小孩和脆弱人群怎么办?也有网上流传的感染了病毒会破坏免疫力,也容易复阳,多次复阳之后就会致命;还有感染后是否会留下后遗症也是人们担忧的问题之一,这些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科学权威的说法。如果放开后,又大面积的爆发感染,到时候怎么办?封还是不封?这是后疫情时代,整个社会需要解决和面对的问题。目前,对这些问题,我们都还没有看见更加具体详细的应对措施和预案。这些都是我们未到庆祝的时候的理由。
总之,一句话,病毒还在我们身边并未走远,现在的解封并不意味着放松。朋友们还是应该不大意、不松懈,进一步增强防护意识,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扎堆、不聚集,科学应对防范病毒。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231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