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用被动,是英文中比较突出的特点。
be+verb-ed,这样的形式,只要是学英语就绕不开。只不过,这种这种用法在汉语中并不常见。
但由于众多的翻译学习者在学习和实践中受到两种语言的影响,很多人都会在英译汉中使用大量的“被”字。(如果大家没有感觉,不防检查一下你近期练习的英译汉文章,看看如何)
金圣华女士在《桥畔翻译新编》中举了一个较为极端的例子,大家可以参考一二:
弟弟被生出来后,被姐姐带大,每天早上被姐姐梳了头,被带去上学。弟弟不乖,姐姐代弟弟被罚,以致被人耻笑。
这样的句子,大家看起来似乎有些可笑,但却也是很多译者不经意间就会出现的问题。
那如何规避这样的问题呢?
思果先生也曾在《翻译研究》中专门提到了英译汉中被动的译法问题。解决方法有:
1 改变句式。
英语的被动句可能会是无主句。对于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先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主语是什么,然后再改为主动句即可。
如:最近被注意到一件事。
应该改为“科学家们/研究者们最近注意到…”
这是最简单的例子,其他被动句式的改变可能更加复杂化。
如:他被许可来美国。
应该改为“他已获准赴美”。
有时候我们可以从上下文中发现“行为者”,这个时候把它补出来就行。但更多的时候可能,英文中的行为者并不清晰。比如第二句话中,谁准许他来美国?是美国国土安全局,还是其他部门?
这个时候,其实作者和读者都不关心是谁允许的,只需要知道结果,那用这个“被”字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2. 用其他词代替
其实中文并非没有被动句,只不过中文的被动不一定非用“被”字。
如:
叫人欺负了。
给人欺负了。
让人欺负了。
为利所迷。
挨了一顿打。
遭人非议。
受制于人。
这些词都能表示被动用法,并非只有“被”字才能对的上英文的被动。
思果先生也提到,英国人在一些时候使用被动是为了进行语气的变化:
如:
It is suggested that——就是给你个建议,具体谁建议的不明说。
It should be understood that——我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但又不那么激烈。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更不能随便就用被动来翻译,而应该审时度势,结合上下文进行翻译。
其实之所以大家会出现被动句式翻译的问题,主要还是我们在学习中英文的过程,对于汉语和英语的逻辑及语言特点掌握的不够清晰,翻译出来的东西就变成了不中不西。
其实不光是被动句的翻译,还有“one of”这种句式,很多同学看到就直接译为“其中之一”,也是非常不妥当的。
中文和英文属于两套不同的语言体系和思维方法。中文对于名词单复数、动词时态、代词等都比较模糊,但英语就比较精确,要确切的表达。但因为汉语的意合特点,文章并不会产生太大误解。
比如:one of many friends若是译为我其中的一个朋友,就非常别扭。
其实,“其中”这个词在汉语里指的是“处所、范围,是个特殊的方位词,只能单用,不能用在名词后”(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可见我们“one of”并不能直接译为“其中…之一”。
读了金圣华女士和思果先生的文章,才发现我们汉语被污染的太多了。很多词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却并不是纯粹的汉语。这一点,做翻译的时候要更加小心。
最后,希望大家做英译汉时时刻记得余光中先生的两句话:
- 中国人会这么说吗?
- 我这么说,不懂外语的中国人能理解吗?
谨记在心,也时常反思。
找外语兼职,关注→火星外语人才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21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