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项目式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围绕项目组织的体验式、主动式学习模型,旨在使学生获取知识以解决出现在项目中的问题,它强调问题的真实性、知识的建构性、过程的实践性、结果的开放性,以及跨学科研究性学习。


2020年,教育部对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空间感、关联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培养。项目式学习以其天然的跨学科属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定的学习空间也会激发和促进特定的学习活动。

项目式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项目式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01、项目式学习的特点

从中学阶段学生发展需求和学习环境角度出发,项目式学习的两个显著特点。

一,在真实或者模拟真实的场景中展开,提升学生面向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项目实施的过程需要连续的时间积累,研究步骤之间的序列并不严格,具有灵活性。

一般来说,项目式学习过程大致可分为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能出现多个循环往复,学生的学习过程呈现为螺旋式上升轨迹。

项目式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项目式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02、项目式学习空间的概念模型

目前,对于学习空间的界定尚未形成共识,其中与空间理论结合较为紧密的定义为:学习空间是以学习者为实践、体验主体,以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中介,以学习活动广度的拓展与深度的挖掘为旨归的特殊场域。

结合空间理论和上述对学习空间的定义及项目式学习的特点,笔者将项目式学习空间描述为下图所示的概念模型。模型中的外环为交叠的物理学习空间、交互学习空间和自我学习空间;内环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中间环是学习者在三个空间叠加作用下的学习行为与自我建构。

项目式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项目式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物理学习空间

对于项目式学习来说,物理学习空间包括正式的(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非正式的(如校园各区域、讨论室、加工厂、材料市场、展示厅、项目相关的公共场所等)物理实体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物理学习空间逐步向两个方向拓展。

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物理空间的功能,例如在普通的教室或实验室等场所,通过增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设备,以及录屏软件、可视化工具、课堂教学辅助平台等,进行物理空间重构。

二,通过现代交通工具和物联网技术等拓展物理空间的范围,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到各高校实验室开展实验,或通过物联网对异地实时实物实验系统进行操作。

交互学习空间

交互学习空间是学习者自身和“他者”的交互环境。这里的“他者”包括在场的与不在场的“人”和“物”(包括实体物与虚拟物)。

对于项目式学习来说,“人”包括校内指导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工程师、用户群体、材料供应商等。现实世界的实体物包括实验设备、材料、场地设施、交通工具等;虚拟物包括软件、电子资料等。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互动的形式和深度都得到了扩展。如物联网实现了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泛在连接;人工智能将这种连接变得更自然和深入;虚拟现实则是将这种交互空间深入分子内部,甚至扩展到太空 。

自我学习空间

项目式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劳动实践。

黑格尔曾指出:劳动不只是在消耗物,更是在塑造物,并且在塑造物的同时就在塑造着人自身。

项目式学习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最终形成作品原型有一定的时间延迟性。这种时间上的延迟带来的空间拓展形成了学生自我建构的空间。物理空间和交互空间是自我空间形成的基础,学生在自我空间中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反思自己与项目团队和其他群体的沟通方式,从而不断重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重塑价值观念,促进工程思维的形成。

项目式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项目式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构建项目式学习空间的几个关键点

01、物理学习空间需具备灵活开放性

项目式学习过程可能会出现多次循环往复,是逐步迭代的过程,相应地需要讨论空间、设计空间、实验室、运作空间来支持项目开展的全周期。

在校内物理空间设计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灵活开放性。灵活富于变化的空间布局可以促进更多类型的学习行为的发生,推进交流学习。在项目式学习中,每个学习群体在同一时间可能处于项目的不同阶段,对于物理空间的需求也不同,可以在较大空间中合理布置大小不同的全开放或半开放空间,以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

未来,项目式学习空间设计还需要考虑基于物联网等技术的物理学习空间的拓展。

项目式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项目式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02、交互学习空间需要关注泛在性和沉浸式交流

项目式学习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泛在性交互空间,使得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其随手可用的设备和最简单的方式与人或物互动,从而交换信息。

项目式学习需要学生面对真实复杂的环境,在不断交流中激发认知矛盾,形成探究动力,完成知识、技能、价值观的内化。因此,交互学习空间还需要关注面对面的沉浸式交流。例如与专业人员的面对面深度交流,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的知识和研究方法,还能从专业人员的习惯、言行中体会卓越工程师的素养和大师风范,让学生产生精神层面的深刻认知。

项目式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项目式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03、自我学习空间需要学习者提升信息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

快速迭代的信息技术在为高中工程项目研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学生的自我建构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信息的即时性、易得性会造成迷失感,使学生必须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面对海量繁杂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取舍。因此,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有效利用科学的信息分析方法与工具,不断聚焦问题,获得真实有用的信息,以免迷失方向。

二、标准化的信息获得方式及同质化的信息来源导致思路的趋同性,使得学习者思考的方向被相似的信息牵引,形成个体和团队知识结构的同质化,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对此,教师应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通过物理空间内部区域的设计、研究轨迹的留痕、交互空间中的面对面交流等,为学习者提供促进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习者经历具有个人风格、蕴含个人认知轨迹的项目研究过程,以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来源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原文有删减

作者丨程林,上海市上海中学,一级教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93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