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诗歌,不是网络上集体狂欢的热点,而写者甚众。这跟诗歌创作的门槛低有关,跟诗歌的言志的特征有关。毕竟其发轫于放羊打夯、祭拜吟唱,属于生活的疼痒反馈在语言上的表象,只要是有生命体征的都可以发声,他说出来写出来,说这就是诗,诗协的也不会杠着跟他玩命,死不承认。
写是写了,谁看?写的目的除了抒怀,不就是希望让人看,让人懂吗?甚至还想引起读者的共鸣。
我们把自己的情绪换成文字这种符号,还要让人弄懂这种符号,这就难了。
因为自己的情绪难免不会都那么高大上,当诗这种载体承载的情绪别人也同样有,而且比你的情绪还强烈的时候,他就难免会看不起你。你撒尿,你撒尿也管写成诗???我也会!我也会撒尿,比你尿的还高,同样,我也会写诗!这就完了,诗歌这个文学殿堂上圣洁的女神,一旦落了地,沾了尘,就是荡妇!这不是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吗,要么敬你成神,要么踏你入尘。

一览众山小登临处。我不信
你说诗的名声毁就毁在这些人的手里,你撒尿就撒尿,干嘛尿诗上啊,不是尿湿了就是诗!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但是野生的诗歌作者却被这种存在催生得像雨后的尿苔,蓬勃又茁壮,像工厂里滞销的物品,急需一个销售平台吐量,各种网络写作平台提供了这个渠道,诗歌像将入夜的蝙蝠借着夜幕降临倾巢出动,勃发不已,至于哪个是好鸟哪个不是好鸟,我看你也说不清。

低到尘埃里往往会被人唾弃,而高到星际里又会被人抛弃。
所谓的朦胧以及朦胧之后,诗歌就成为一个非常规的文体而独立存在,始终像一个幽灵游荡在民间和殿堂之间,不敢落地,不甘落地,结局不还是被人抛弃!
时代不是兴一种体裁灭一种体裁的借口,文学的责任小而说记录个人情绪,大而说记录时代情绪,终归是记录当时代人的感受感悟,至于选择哪种语言工具,还是得看哪种工具在记录时顺手好使。
从文明密码的初始到星汉灿烂的唐宋,人们惯于吟唱发声,但坏也就坏在这帮玩家的手里,太关注个人情绪的抒发而忽略了与大众的沟通,把抒发感情通俗的东西据为己有,把大众工具私藏,除了自己的小情趣外忽略了民众的感受,更有甚者拆掉了沟通的桥梁,有组织的建起格律声韵的一堵墙,把大众当在墙外,把自己与社会隔绝,这样的玩法不把自己玩死才怪!

怎么办呢?我给诗歌这个文学弃儿开付药方:少些所谓的声韵格式;不把自己打扮得像个仙女,就是用来抒情言志,回归到诗歌的本意;题材有取舍,别啥草都入药;语言通俗化,最起码让人看得懂,别玩得走火入魔喽!
这是付中药药方,可以加些其它的药引,一时想不全,你可以补充一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7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