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图侵删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词长河中,这一金句曾被后世无数次地吟诵,也被多少痴情男女奉为爱情的经典。
然而当你真正走进这首词,和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你会发现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绝不是一个你朝思夜想的美人,而是一位满怀爱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诗人。
他,就是辛弃疾,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诗人。
公元1140年,抗金名将岳飞被秦桧构陷,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死狱中,同年,辛弃疾出生了。
爷爷给他取名“弃疾”与“去病”同意,希望他长大以后能像汉朝名将霍去病一样抗击外侮,报效国家。
辛弃疾也不负众望,从小就才华出众,且日日练武,专研兵法,逐渐成长为一名文武双全的爱国青年。
机会很快来了,时年耿京在梁山泊起义,21岁的辛弃疾立刻变卖家产投奔其麾下,耿京对辛弃疾很是器重,二人合力抗金。
可独木不成林,这支抗金义军终因寡不敌众面临覆灭的危险,在辛弃疾的建议下他们决定投靠南宋朝廷,以做后援。
然而当辛弃疾得到旨意返回山东时,却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起义军被解散的消息。
当时的辛弃疾血气方刚,悲愤异常,带领五十位死士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这也让他一战成名。
此时的辛弃疾满心幻想着朝廷看到他的能力,能够给他上阵杀敌的机会,尽情施展一身才华和抱负,可等来的只是无关痛痒的虚职闲职,仿佛朝廷只想把他当做一个候补队员。

网图侵删
自此,这位爱国将军开始了他漫长的等待生涯。
41岁那年,辛弃疾举家迁往江西任职。此时的他对朝廷已不再抱有过多期望了,从他给自己庭院起的名字“稼轩”便可有体会。
他还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可见归隐之心。
但成长的环境,家庭的教育,流淌在骨血里的爱国情怀纵使无法亲自去实现,也无法消失不见,满腔愁绪跃然纸上。
归隐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是他寄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英雄的热血还未完全冷透,只是有心无力罢了,向往与无力交缠纠葛,让人读之怆然。

网图侵删
这期间,辛弃疾也曾看到过希望,那就是南宋宰相韩侂胄北伐。
一股微弱的火苗开始在他衰老的身体里躁动,然而还未等辛弃疾重新拿起宝剑,这场行动就由于准备不充分和朝廷内部出叛徒等,以失败告终。
看着疾病缠身的自己,诗人内心是焦急的。他不知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不能有机会再披战衣,上阵杀敌。于是不由得发出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问朝廷,也是问自己。
也许是他的忠心感动了上天,转机终于等来了,这一次是真的来了!
公元1207年,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府赴任,商讨北伐大事。
可惜一切都太迟了,此时缠绵在病榻上的只有那颗收复失地,杀敌报国的心还在跳动着,身体却再也爬不起来了。

网图侵删
赤子之心,九死不悔。
哪怕是在弥留之际,他的梦里也是铁马冰河,耳边不时传唱着塞外的弦声。
“杀贼,杀贼……”随着几声无气却有力的呐喊,这位英雄和诗人的一生落幕了,享年六十八岁。
壮志未酬随风去,满腔抱负掩黄沙。
明明是一代智勇双全的爱国将军,却被硬生生逼成了伟大词人,在武将中,辛弃疾的诗词成就无疑是最高的。
现在我们再来回首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那影影绰绰灯影下的,不正是诗人自己吗?
一直在等待着,等待着被发现。
只是“蓦然回首”之时,英雄已迟暮,好一曲壮志难酬的悲歌啊,回荡在历史的上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63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