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加之受疫情防控形势影响,未成年人在家中上网玩游戏、刷短视频的情况普遍存在,一些诈骗分子也为他们“量身定制”了骗局。8月13日,南通市反诈中心提示,近期接报数起未成年人被电信网络诈骗的警情,主要涉及刷短视频领福利,游戏账户和装备虚假交易,广大家长应提高警惕,加强对子女的安全教育提醒。
刷短视频就能做项目赚取零花钱?家住启东的小姚是一名即将升入初中的学生,平时喜欢刷快手短视频。8月初,她在观看一则短视频时被里面的广告内容所吸引,随即加了视频里提供的微信为好友。对方称可以带着小姚做项目赚些零花钱,前提是要先查验她微信账户上的余额是否达到要求。根据对方的提示,小姚分别转了18笔所谓的“验资金”。等察觉到不对时,对方已将其“拉黑”。
中学生小妍和小姚有着相似经历。几天前,她在家玩手机刷抖音时刷到一个带有二维码的短视频。“视频中说只要扫码进群就有免费的苹果手机领。”小妍说,自己入群后,“客服”发了一连串二维码让其扫码参加领福利活动,没想到却是要求转账的二维码,小妍稀里糊涂转账了两万多元后,才发现被骗。“看到群里有人分享自己拿到免费手机的照片,我就信以为真了。”回忆起被骗的过程,小妍很是难过。“
随着学生群体‘触网’人员、时间的增加,被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随之升高。”南通市反诈中心民警凌春华说,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面对网上形形色色的骗局,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更容易被诱惑,从而上当受骗。
南通警方提醒,家长和学校要持续加强对学生的假期安全教育提醒,特别是反诈宣防教育。对网络上的陌生人保持警惕之心,不轻易点击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和未知链接,不贪图小便宜。培养健康“触网”习惯,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同时,家长应做好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尽量不告知孩子支付密码等信息,不让未成年人独立进行网上交易和支付转账,以免增加被骗风险。
通讯员 苏锦安 吴文俊
校对 盛媛媛
来源:紫牛新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5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