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死亡是不是心理疾病,死亡恐惧症是心理疾病吗?

62临终平静心理状态及产生机理

人类在即将死亡的临终时刻,大多数的心理表现是焦虑和恐惧,这是人类对死亡的基本态度,是人类生本能的表现。但是有一些病人在临终时,却表现出比较平静的状态,又显示了人类死本能的本质。对此,生理学家从人体生化物质的改变进行了研究,获得一些初步的认识。

(一)多数临终病人的外在心理状态

临终病人由于所患疾病病种、病程、病情的不同,由于个人年龄、体质、性格、学识的不同,在面临死亡时的心理反应和外在心理状态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一点在上面已分别有所描述。人们较常观察到的是病人在临床死亡前瞬刻间痛苦的“濒死状态”,即“agonal”(濒死的),这个词是临床医师用来描述生命在死亡的过程中,瞬刻间肉眼所能见到的变化。如同它的语源学的双胞胎“agony ”(痛苦的挣扎)一样,都是从希腊字“agon”衍生而来的,“agon”这个字,指的是“挣扎”。我们因此而常以“垂死挣扎”来描述病人的死亡,尽管这个垂死的病人已经对挣扎毫不在意了。

(二)部分病人的临终平静状态

有一些病人在临终时可能有着与多数临终病人不同的表现,表现为临终时异常的平静安详状态。有的临终病人在本应出现恐惧与痛苦的脸上,由于注射了鸦片类或其他麻醉性止痛药之后而显得相当安宁与平静。这容易令人理解,并提示我们,只要选对了药品的种类与剂量,临终时的恐惧不仅会消失,而且会出现欣快的感觉。但是,有些病人并没有应用任何药物,在死亡前的瞬间也表现得毫无痛苦,甚至还比较舒适安宁,究其原因,则是由于人体本身可以制造类似吗啡的内啡肽物质,并懂得何时去释放它们,以迎合人体的急需。有人猜测,也许人体的这种“急需”就是一种刺激原,刺激自己制造类吗啡物质。

(三)内啡肽对临终平静状态的作用

人体本身可以产生类似吗啡的物质,名叫内啡肽。由两个字联合在一起:“内生的”-“吗啡”类的复合物。脑部的某些结构能对应激作出反应,分泌出内啡肽,这些结构包括下丘脑以及导小管周围的灰色物质区,还有垂体腺,连同ACTH内啡肽分子能与存在于某些特定的细胞表面的所谓受体结合,其作用即在于改变正常的感觉意识。内啡肽似乎不仅在提高痛觉阈值,而且在改变情感反应方面也起着作用。如有可能仅仅由于针刺的刺激,就可以激发出内啡肽。如针刺麻醉就是由于激发内啡肽的作用。自从70年代末以来,发现在大量失血或败血症引起的休克时,有内啡肽出现;在各类肉体创伤中,内啡肽的升高也常见于外科文献中,而且创伤重的病人身上比轻病人内啡肽升高显著。内啡肽的升高看来是一种内在的生理学保护机制,可使人体免受因恐怖与痛苦所致的感情和肉体上的伤害。这是一种存活手段,具有进化上的意义。许多人在处于所谓危险处境、面临死亡时能够在内心出现想象不到的平静,大多是由于内啡肽在起作用,这就是临终平静心理状态的初步原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27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