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开车的微信公众号叫什么,经常开车的微信公众号叫什么名字?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请看《青年文摘》2022年4月上刊发的作家叶倾城的一篇文章,接下来请看简书作者的读后感。

你车开得不好,因为你不会打羽毛球

文□叶倾城

经常开车的微信公众号叫什么,经常开车的微信公众号叫什么名字?

很久之前,我遇到一位驾校教练,聊天的时候说到了很多女司机开车技术不行,他给了我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他说,这是因为很多女性没有运动的经验。

他说,任何球类,乒乓球、羽毛球、足球……你要接它,都要做判断:这个运动的球,将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运动的你,将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你会自然而然地知道球会在什么时候拐弯,你又要在什么时候之前拐弯。打得熟了,就会像条件反射一样。

开车也是一样,对面、身后或旁边来车,你也在运动,也要同时判断双方的运动轨迹,以立刻决策,避免相撞。但是,如果你完全不运动,根本不会打任何球,看到对方车过来,不知所措,或者尖叫,或者头一埋扑到方向盘上,那就完了。

你连足球迎面飞来的经历都没有,当空来了一个羽毛球,你都不懂如何接,只会眼睁睁地看。那么对你来说,开车就会遭遇各种措手不及。

很难得,他没有丝毫对女性的偏见,而是提出了一个我认为很珍贵的观点:你开车技术不好,不是因为你是女性,是因为你不会打球,你没有参与过任何需要判断“运动物体"的活动。

他的话让我想了很久。跑步是无输无赢的,甚至还可能越跑越心平气和、与世无争,还有游泳、快走、跳舞……都是自己跟自已玩的运动。

但打球,你的注意力、你的视线、你的反应都得跟着球走。其他对抗更明显的运动,比如拳击击剑散打、摔跤……这方面的效果就更明显了。

所以我想:对抗性的运动,要判断“物体运动”的运动,应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夏荷摘自“作家叶倾城”微信公众号,王果图)

读后感

开车与打球

一颗小米粒

简书创作者

2022-03-29 17:25

作家叶倾城的微信公众号里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你车开得不好,因为你不会打羽毛球》,内容是说,一位驾校教练认为很多女司机开车技术不行,是因为她们没有运动、特别是打球的经验。这是不是一个很新奇的理由?!开车与打球完全不同的两项活动竟会有联系?

经常开车的微信公众号叫什么,经常开车的微信公众号叫什么名字?

这位教练解释说,任何球类,乒乓球、羽毛球、足球……你要接球,都要做判断,这个运动的球什么时候会到什么地方,自己要怎么去接住它,打得多了熟了,就会成为本能,注意力、视线、反应都能跟着球走。开车也是同理,对面、身旁和后边来车,包括自己都在运动,司机要同时判断双方的运动轨迹。与打球不同的是,开车的预判不是为了碰在一起,是立刻决策、避免碰撞。如果完全不懂运动,根本不会打任何球,有可能看到别的车过来会不知所措,甚至造成事故。

是不是很有道理?一瞬间,我好像找到了自己车开得还不错的原因。

我拿驾照比较晚,我的驾龄与车龄相同,都是八年。因为经历过车祸的原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不想学开车,是老公一再地督促,觉得这是一个工具,时时用得上,才不情不愿地报名,考完科一便进场练科二,没想到摸起方向盘后觉得汽车没有那么可怕,在自己手里很听话的,自己上手很快加上喜欢琢磨,课下也从网上搜集各种开车技巧、方法,很快就熟练掌握了考试科目,甚至在驾校的场地上指导起同车的学员,教练乐得省心,别人还以为我是新来的教练。

驾照到手,新车开上,在车子较少的城外练过几次后,就大胆地在城里开起来,自己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我发现自己的预判能力很强、观察很细,就像自己的本能被激发出来一样,随着驾龄的增长,这种能力也见长,但如果让自己具体来说明是如何判断的,有时还真说不清楚。原以为是自己悟性很高,今天才找到原因,原来开车技术与自己喜欢运动密切相关呀。

我现在人老了也变懒了,喜欢的是散步等一些自己跟自己玩的运动。年轻时我可是运动“健将”,爱好广泛,但成绩一般。从小学到大学,我是运动会的常客,短跑、跳远、竞走、标枪、铁饼都上过场;平时喜欢打羽毛球,而且左右开弓;体育课考排球,我与同伴两人连续托举一二百个;是系里篮球队主力,经常用橡皮筋扎着眼镜腿上场比赛……原以为运动是为让自己更健康、有个好身体,没想到它可以让自己在别处受益。

开车与打球建立了联系,是不是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呢?

30年前,有位老师班里有三个男生的兴趣与性别有些差异:A文静清秀,不喜欢男孩子的那些游戏,对化妆很感兴趣;B是物理课代表,缝被子很内行,常被同学们看不起;C与另一名男生是学校舞蹈队唯二的男孩,不被重视。当时,这三个男生的爱好很难被认同。

但那位老师的做法却与众不同。他让A当学校活动的化妆师,并送给A篆书字帖和一刀熟宣让他练字,以练习手的稳定性;他在同学们面前批评看不起B的同学,让B好好保护自己修长灵活的双手,认为B也许会去弹钢琴或者当医生,最不济也会是一名顶级的裁缝;他给要退出舞蹈队的C安排了一场告别演出,让同学们重新认识了C,并希望他依旧好好练功,以维持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

长大以后的三个男生,A成为了古画修复师,B是肝胆外科的主任医师,C成为出色的“替身大咖”。老师保护和鼓励了学生兴趣与想法非常值得称道,但男孩们从小习得的技能为自己的成就奠定了基础,原先看起来不起眼的能力,化妆、练字与古画修复,缝被子与拿手术刀,练舞蹈与身材的挺拔、灵动等等,都在职业生涯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有句老话叫艺不压身,我们所学的东西,很多时候当时是用不上的,但还是尽可能地多地掌握一些,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准备何时会派上用场。也许在不经意之间,就像彼时的打球会让自己此时开车技术超群一样,那些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融会贯通后,会让自己碰到一个机会、得到一个惊喜。

所以,不要停止学习,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你的能力会被发现、才华不会埋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24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