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出现的原因,粉丝经济百度百科?

粉丝经济出现的原因,粉丝经济百度百科?

□孙欣悦(山东大学

近日,明星欧阳娜娜因其自创品牌“nabi”口碑翻车被骂上热搜。许多人认为其品牌产品没设计感、材料差、定价高,有割粉丝“韭菜”之嫌。近年来,明星凭借其流量优势自创品牌现象早已屡见不鲜。无论是时尚界还是餐饮业,都有明星品牌的身影,例如香港艺人陈冠希创办的CLOT服装潮牌、薛之谦投资的上上谦串串香火锅等等。明星自创品牌纷纷涌现,其主要推动因素就在于其粉丝经济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效应。

粉丝经济,是以粉丝与被关注者的关系为基础,以崇拜情感为前提的经营性创收行为。粉丝为支持自己喜爱的偶像而买单,而企业则利用粉丝群体的情感满足需求引导消费,从而获得高额盈利。可以说,粉丝经济是基于粉丝群体的情感需求形成的,这种情感需求不仅是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更存在于粉丝与粉丝群体之间。

一方面,粉丝在为偶像消费过程中能够得到情感满足,通过“为偶像消费”的方式和所追求的明星建立情感上的联结,从而在心理上缩小与偶像间的距离。许多粉丝在追星时都体现出强烈的“付出型心理”,愿意为了提升偶像的行业价值而付出物质和精神上的努力,在帮助自己偶像的同时自身也能获得强烈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正是基于这种牢固的情感联结与心理信任,使得粉丝经济可以完美实现“低成本的高效营销”,无论偶像代言的产品质量如何,都会有大量粉丝为“爱”为其捧场。正如此次欧阳娜娜的自创品牌,尽管争议四起,仍获得不少忠实粉丝的支持与维护。

另一方面,粉丝经济是粉丝群体性消费带来的直接结果,而群体性消费则是粉丝在“追星”过程中为了获得群体认同感的一种途径。粉丝群体实质上是一种以“偶像”作为共同情感联结的大型组织。人作为情感类动物,在身处于一个有着共同兴趣观点的群体中,这本身就能给个人带来心理慰藉和情感依托。因此为了证明自己在粉丝群中的价值,许多粉丝会自愿付出物质上的代价。在现实的追星环境中,不少粉丝群体会在特定时期(如偶像的生日或出道纪念日等)举行大型线下应援活动,这一方面是展现粉丝对偶像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粉丝群体的大型团建活动,通过线下交流获得更多的群体归属感与满足感。

可以说,粉丝经济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经济形式,其独特的供需关系让它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尤其在消费低迷的疫情大背景下,良性的粉丝经济可以很好地拉动社会经济发展。明星自创品牌依靠明星光环的附加价值使得品牌本身获得巨大关注度。即便大环境趋势不乐观,凭借网络流量建立起的影响力也能够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明星就可以随意利用粉丝经济“大割韭菜”。畸形粉丝经济所带来的“流量至上”风气会严重破坏市场原则,好产品默默无闻,而“质不配价”的明星产品却大行其道,长此以往只会使“劣币驱逐良币”,不利于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以情感作为基础的粉丝经济具有极强不可控性,明星肆意“割韭菜”的行为会迅速割裂与粉丝间的信任关系,破坏偶像与粉丝间长期积攒的情感联结。长此以往再繁盛的粉丝经济效应也只会成为昙花一现,失去流量效应的明星品牌也绝无法长久经营。

因此,固然粉丝经济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巨大利润,但通过“割粉丝韭菜”圈钱绝非长久之计。明星自创品牌无可厚非,但必须以身作则,与粉丝形成积极的双向激励,带动粉丝经济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228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