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网红博主“温精灵”发布的一则吐槽淘宝店铺“超长预售”的视频,点燃众多网友情绪,引发一系列关于“超长预售”的声讨。目前,仅小红书上这一话题阅读量已超千万。
自2014年起预售模式逐渐流行,商家出于降低库存积压风险、维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低价优质产品的原因,大多采取这种模式。而现在预售却逐渐变了味,消费者不仅需要预付定金、更需要漫长等待才能拿到商品,从7天、15天到30天、45天发货,等待时间越来越长,产品竟然是服饰,这难免让不少网友产生了“请问是下单了才开始种棉花吗?”的疑问。
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商家预售也能理解,但长达1—2个月的“超长预售”却难以接受。有些商家分辨到这是因为货品可能存在质量退货问题,需要重新回厂加工。然而,以服饰类生产厂家为例,一般15—20天就能重新出厂衣服。那么“超长预售”多出来的时间去哪里了?一是商家在等待订单达到一定数量后,拿着收到的预售款再去向厂家下订单;二是商家把原本第一批消费者的退货转给第二批消费者。无良商家利用预售机制投机取巧,已经侵占了预售模式中原本属于消费者的全部权益,这也导致了很多消费者正在逐渐放弃线上购买,转向线下实体店购买。
2014年12月发布的《天猫预售业务管理规范》曾对预售模式做出明确规定,以淘宝为例,卖家违背发货的时间、交易的价格、运送方式等承诺,需要向买家支付该商品的实际成交金额的10%作为违约金额。这其实说明,目前的规则还是由商家来决定,对消费者的保护还未完全落实。对于当前正热的电商平台,如天猫、抖音等,监管部门应尽快指导他们针对预售商品的具体规范、畅通投诉渠道制定及更新预售业务管理办法,针对多次被投诉的商家,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只有进一步打造公平互利的市场,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才能让良性竞争进入,从而带动网络消费市场高质高速发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224548.html